

在登上月球之前,恐怕人類的行為再沒有什么能與之相比。不可否認出于對黃金和貿(mào)易的渴求,幾乎全部有能力造船的歐洲國家都被卷了進來,在各位陛下們的慷慨和船長們的勇敢之下,大航海時代已然成了人類文明進程中最重要的歷史時期,也成為人類歷史發(fā)展的重要轉(zhuǎn)折點。
從1418年葡萄牙王子恩里克的船隊出航開始,先是1493年哥倫布受西班牙國王的派遣,攜帶給印度君主和中國皇帝的國書揚帆大西洋,最終在70天后達到了美洲(只是那時他以為自己到了印度),直到麥哲倫歷時3年,以損失船隊的五分之四、最終只有18人返航的情況下回到西班牙,才完成了首次環(huán)球航行。這些航海家用生命、木船和布帆改變了人類歷史。
偉大的航海家們
說這些人偉大,真心不是在吹牛,看看他們做過的事情就知道,這些人都被歷史選中了。
唐·阿方索·恩里克
航海大發(fā)現(xiàn)奠基人恩里克王子,他于1394年出生在波爾圖,是若奧一世國王的第三個兒子。他遠離豪華舒適的宮廷,放棄了婚姻和家庭生活,選擇在葡萄牙西南角荒涼的薩格雷斯定居,在這里創(chuàng)立了一所航海學校和一個天文臺。經(jīng)過多年的研究、訓練和準備后,恩里克于1918年向當時人類的航海極限發(fā)起挑戰(zhàn),他和船隊先后發(fā)現(xiàn)了幾內(nèi)亞、塞內(nèi)加爾、佛得角和塞拉里昂。每一個從事地理大發(fā)現(xiàn)的人,都是在沿著他的足跡前進。
巴爾托洛梅烏·繆·迪亞士
生于葡萄牙的一個王族世家的巴爾托洛梅烏,他的祖父和父親都是航海家。他于1488年春天最早探險至非洲最南端好望角的莫塞爾灣,為后來另一位葡萄牙航海探險家達·伽馬開辟通往印度的新航線奠定了基礎。1488年2月3日,他到達了今天南非的伊麗莎白港。迪亞士明白自己真的找到通往印度的航線,他讓船隊繼續(xù)向東北方向航行。3天后,他們來到一個伸入海洋很遠的地角,迪亞士把它命名為“風暴之角”,即是后來的“好望角”。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
在讀過《馬可·波羅游記》之后,哥倫布便十分向往印度和中國,他先后向葡萄牙、西班牙、英國、法國等國國王請求資助,以實現(xiàn)他向西航行到達東方國家的計劃,不幸的是均都遭到了拒絕。直到1486年,西班牙國王任命他為總督、欽差大臣和海軍司令,這使哥倫布的西航計劃有了實現(xiàn)的可能。從1492年8月3日開始,直到1502年哥倫布四次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大陸,他也因此成為名垂青史的航海家。
費南多·德·麥哲倫
1519年至1521年麥哲倫率領船隊,在人類史上首次環(huán)航地球。1520年8月底船隊駛出圣胡安港,經(jīng)過三天的航行在南緯52°的地方發(fā)現(xiàn)了一個海灣,當?shù)赝林用駳g喜地燃燒篝火,麥哲倫在夜里見到陸地上火光點點,便把海峽南岸的這塊陸地命名為“火地”,這就是今日智利的火地島。后來船隊終于到達海峽的西口,世人稱為的麥哲倫海峽。但他在穿越美洲返航的途中死于與菲律賓當?shù)夭孔宓臎_突中,雖然他沒有親自環(huán)球,但他的內(nèi)弟杜哈爾迪·巴爾鮑薩和胡安·賽拉諾被推選為指揮者,帶領維多利亞號上余下的60余名水手繼續(xù)向西航行,回到西班牙。
弗朗西斯·德雷克
1577年,德雷克指揮金鹿號打劫西班牙商船,在一次猛烈的風暴中,“金鹿”號同船隊其它伙伴失散了,來到了西班牙人也未曾到過的地方。在此之前人們一直認為火地島就是南方大陸的一部分,但此時呈現(xiàn)在德雷克面前的是一片汪洋大海,他被這意外的發(fā)現(xiàn)驚呆了,高興地向大家宣布:“傳說中的南方大陸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一定是在南方更寒冷的地方。”直到今天這片廣闊的水域還被稱為“德雷克海峽”,而德雷克還因為在與西班牙的海戰(zhàn)中表現(xiàn)勇猛被封為英格蘭勛爵。更是有33年的時間,英國的半便士上一直以德雷克的金鹿號為圖案。
阿爾貝一世
這位摩納哥親王曾在1870年參加過法國海軍,后來被稱為海洋科學的創(chuàng)始人。他并沒有像其他國王一樣迷戀酒色和奢華的生活,而是將全部心血都投入到了他所熱愛的海洋科學。他把開設賭場所獲得的大筆收入都用于了海洋科學研究,并在1873年買下了一艘名叫“燕子號”的科學考察船,對地中海進行的長期的科學考察,并在之后30年的時間里,和當時世界上很多科學家一起進行了28次遠洋科考,采集到了的無數(shù)海洋生物樣本,其中大部分被收藏在摩納哥海洋博物館。
他們靠這些發(fā)現(xiàn)世界
那時候航海,天上可以沒有太陽,船只也經(jīng)常傷痕累累,可這些都不會讓勇敢的水手們退縮。但是如果沒有了這些航海測繪工具,那么即便是再有經(jīng)驗的船長,也只能選擇無助地漂泊。
卡尺
早在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沉船上,就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卡尺,它通常被用在測量兩個坐標之間的距離。
航海平行尺
航海平行尺由意大利數(shù)學家法布里奇奧于1584年發(fā)明,用于在航海圖上繪制平行線。由于最早的航海都直接由皇室資助,所以最早的平行尺都采用黃楊木、象牙或是烏木制作,配以黃銅鉸鏈,有的還會有制作精良的外殼。
六分儀
六分儀的原理由伊薩克·牛頓提出,1732年英國海軍開始將原始儀器安裝在船艇上,因為當時最大測量角度是90度,因此被稱為八分儀。1757年,約翰·坎貝爾船長將八分儀的測量夾角提高到120度,發(fā)展成為六分儀。其后六分儀的測量夾角雖然逐漸提升到144度,但是其名稱卻一直保持不變。
航海天文歷
自從1679年法國出版《關于時間和天體運動的知識》的天文歷,航海天文歷就成了天文航海的主要工具之一,它的主要內(nèi)容用于準確計算日、月、恒星的視位置,按日期編排,所列數(shù)據(jù)精確到0.1。
航海星盤
由阿拉伯人發(fā)明,由一個圓盤及上面鏤空的轉(zhuǎn)盤組成,標有包括太陽在內(nèi)的固定星辰的位置,能確定日出與日落的時刻及星辰的位置。
象限儀
約翰·戴維斯發(fā)明,也叫竿式投影儀,是16世紀和17世紀最偉大的航海發(fā)明。它的原理簡單,使用者無需使用星盤,也無需直視太陽,只要利用象限儀投射到刻度上的影子,便能計算出經(jīng)緯度。在那個維度計算精度停留在度的時代,使用象限儀可以精確到分。
測速板和沙漏
早在13世紀沙漏就配合測速板用于地中海航海,測定航速以幫助定向,到15世紀的時候,這兩樣幾乎成了當時出航必不可少的工具。
磁羅盤
1745年,Gowin騎士對羅盤進行了重大改進,他將一個強磁性的鋼針植入羅盤,并加裝了寶石軸承,使其保持更長時間的磁性,也更加靈敏。
最偉大的遺產(chǎn)
這座由摩納哥國王興建的87米高、100米長的白色大理石建筑,是全世界最大的海洋博物館——摩納哥海洋博物館。它矗立在一座臨海的懸崖上,始建于1910年,歷時11年才完工,整棟建筑重約10萬噸,而它在海洋科學上的地位卻是無法估量。這里有阿爾貝一世畢生的航海成就,最終使這里成為擁有世界上最豐富海洋標本的博物館,并擁有一流的海洋科學實驗室。
走進博物館才能理解它的宏大,在一樓有阿爾貝一世親自繪制的世界上第一幅海洋深度圖,并有從世界各地采集的400多種海洋生物被放在90個水族箱內(nèi),其中還有自1873年以后采集到的海洋生物標本;而在二樓有一排8米高的白色大理石柱,上面依次雕刻著12艘有史以來為海洋科學作出卓越奉獻的科考船的名字,其中就有阿爾貝一世曾經(jīng)使用過的“燕子號”和“艾麗莎一世號”。
在這座博物館的門口,大門正面和門楣上方雕刻著神話里的人魚公主、海神、海獸及海龜?shù)男蜗蟆H腴T處是阿爾貝特一世手扶舵桿的塑像,塑像前面就是一塊巨大的玻璃,透過它,可以看到了長天一色的地中海,也仿佛可以看到140年前阿爾貝一世那乘風破浪的身影。
開啟航海新紀元
環(huán)球航海仿佛又回到原來的起點,和500年前一樣,手工打造的船和艱苦航線面臨的最大的敵人,同樣是海盜。
2010年9月27日,一艘名叫圖蘭星球太陽號的船從摩納哥起航,在經(jīng)過美國邁阿密、太平洋加拉帕格斯群島、中國香港等地后,于摩納哥當?shù)貢r間2012年5月4日完成了環(huán)球航行,抵達摩納哥赫居里士港,全程歷時584天,航程32400海里。
與其他航船不同的是,這是一艘太陽能動力的船,沒有噪音、無振動,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全太陽能動力雙體船,在甲板上鋪設了537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可以為船上的4具電動馬達提供動力,并可以給6組巨型鋰電池充電,確保了船在沒有太陽的情況下可以晝夜航行。船籍在瑞士注冊,船體在德國手工建造,采用碳纖維材料,長31米,航速7.5海里/小時,耗資1250萬歐元。
39歲的船長拉斐爾·多米揚說:“本次航行遭遇的最大困難并不是能源問題,而是海盜的威脅。有一個月的時間一直有士兵駐扎在船上,大家壓力很大。我們位于也門和索馬里之間。在也門,因為我們船上有士兵和槍,我們可能因此被捕入獄。在索馬里,我們有可能被抓走當人質(zhì)。”
船體知識科普
圖蘭星球太陽號大約需要20.6噸的碳纖維、23噸的環(huán)氧樹脂和11.5噸的各種密度不同的AIREX C70結構泡沫芯材。中間的船體殼由4毫米碳纖維表層的三明治結構和50毫米的C70 密度為130的夾芯材料構成的。光伏板的子結構也是AIREX C70芯材三明治結構。采用這種三明治結構的選材設計,同時精確平衡光伏板、電池和馬達的重量,從而達到既輕質(zhì)又結實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