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問是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在文學創作中,為了強調文中某個部分的內容時,作者就會針對這個部分的內容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問自答,這種方法就叫做設問。恰當地運用設問的修辭手法可以使文章的層次更加清晰,結構更加緊湊;同時,也有助于更好地描寫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活動,使文章的情節更具波瀾,引人入勝。
【分點講解】
1.設問的常見用法。
從結構上看,設問是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緊接著寫出自己的回答的修辭手法,其主要作用在于引發讀者的思考和感悟。換句話說,設問就是無疑而問,其特點是自問自答。
一般情況下,設問既可以用做文章的標題,以起到吸引讀者,啟發讀者思考,更好地領會文章的主題思想等作用;也可以用在某一段或某一節文章的開頭或結尾,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如張鋒在《化石吟》中就以一組由設問句組成的排比句起頭,由魚兒、鳥兒、樹兒推及到整個世界,發出一連串有趣的詰問,以激發讀者的情思,引導我們去思索、探究億萬年前的自然世界。
2.設問的常見形式。
(1)一問一答式。
所謂一問一答式,就是指提出一個設問句,緊接著再寫一個答句。這種設問有利于迅速集中讀者的注意力。如:你覺得今天會下雨嗎?你看,天空陰沉沉的,連云兒都像是害羞了,所以躲起來了。這句話中就運用了一問一答式的設問,將讀者的注意力引到了今天究竟會不會下雨的這個問題上來。
(2)連續問答式。
所謂連續問答式,就是把一問一答式的設問形式反復使用,以收到一種步步緊逼、勢不可擋的恢弘氣勢。如:這個調查研究很重要。看到人家手里拿著東西了,我們就要調查一下。他手里拿的是什么?是刀。刀有什么用處?可以殺人。他要拿刀殺誰?要殺人民。(毛澤東《抗日勝利后的時局和我們的方針》)這個句子便是一個典型的三問一答的設問句。
但同學們需要注意的是,設問的修辭手法主要應用在描寫、議論、抒情等語段的前面,以便于提醒讀者,進一步推動下文的發展。此外,設問句一定要用在節骨眼上,不需要強調時就不要亂用。
【專題練習】
1.請將下列各句所對應的設問表現形式寫在后面的橫線上。
(1)什么是路?就是從沒有路的地方踏出來的,從只有荊棘的地方開辟出來的。(魯迅《生命的路》)
(2)啊,是誰,這么早就把那親愛的令人心醉的鄉音送到我的耳畔?是誰,這么早就用他那吱吱哇哇的悅耳動聽的音樂喚來了玫瑰色的黎明?是一個青年人。(峻青《鄉音》)
(3)老巖不是要在南方過年么?為什么提前回來了?一推門,我就看到了一個奇跡:一把赭色的樣式古樸的陶土瓦壺,在蜂窩爐上咝咝地冒著水汽。(葉文玲《心香》)
2.下列各句中,不是設問句的一項是( )
A.你看,天邊的太陽像不像一顆美麗的紅寶石?我想,那定是天空給我們最好的饋贈吧。
B.古文真的很難學嗎?我認為是方法沒有找對罷了。
C.現在是體育課時間,為什么教室里還有學生在學習呢?
D.什么叫做自信?自信就是一個人取得勝利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