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工,中國古代神話中有名的天神之一,是西北的洪水之神。相傳,他曾與黃帝族的顓頊發生過數次斗爭,最終卻以失敗而告終。所以,共工才在異常憤怒的情況下,用頭撞擊不周山,使天地都為之傾斜。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共工怒觸不周山”的神話故事。不過,傳說中共工的形象卻是非常兇惡的,他有著人的面孔、蛇的身體、紅色的頭發,性情暴躁,是黃帝系部落長期以來的對手。
但是,據史學家考證,歷史上的共工其實是在“三皇五帝”中的顓頊時代中的一個非常強大的部落的首領,而且他還是炎帝的后代,即神農氏之后,是一個對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的人。由于他發明了筑堤蓄水的工具,所以后世關于他的傳說也大多與水有關。
不過,一提起治水,大家可能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大禹,因為大禹治水的故事耳熟能詳,家喻戶曉。其實,共工才是我國最早的治水英雄,他治水所采取的措施為后人提供了非常寶貴的經驗,雖未能徹底根治洪水,但他所表現出來的永不言敗的斗志,卻成為中華民族千百年來寶貴的精神財富。因而,共工也被后世尊稱為水神。而后,在他與顓頊爭奪帝位的時候,也是由于顓頊利用了古代人民的迷信心理,聲稱共工治水會引發天怒,才導致共工失去民心,最終落入了顓頊的圈套。所以,共工才會拼盡全力撞擊不周山自殺,以捍衛自己的治水大業。
雖然共工在眾多神話傳說中被蓋上了殘暴兇惡的帽子,但實際上,他所帶領的部落卻是一個以治水為主、興修水利為己任的部落。由于他神力的強大以及他的那種勇敢、堅強、為人民謀福利的精神,使他受到了后世的崇拜與敬仰。據《山海經》中記載:“共工之臺,射者不敢北鄉(向)”就體現出了這種原始的敬畏感。
總體說來,共工雖然兵敗之后“怒觸不周山”,但他那種敢于挑戰權威、甘愿犧牲自己來改造山河的精神卻令我們深受啟發,同時,也讓我們體會到了古代勞動人民對自然孜孜不倦的探索及求解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