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2000年-2011年中國億元市場發展運行情況回顧
2000年以來,中國的億元市場在發展過程中表現出五個鮮明的特點。
1.市場的結構基本定型,并在發展中保持相對穩定
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億元市場的結構特點鮮明,并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
其中,在全國億元市場數量和成交額上,專業市場分別占70%和80%以上,批發市場分別近60%和在80%以上,常年性營業市場分別接近于百分之百,封閉式市場也分別占到三分之二以上。
另外,在地區的分布上, 60%和70%以上的市場數和成交額集中于東部地區。其中,一半以上和60%又集中于浙江、江蘇和山東三省。而36個主要城市的億元市場數和成交額,占全國的40%和近一半。
上述結構,在各年間雖然有小幅的波動,但市場的基本構成多年來一直保持穩定。
2.在市場內部已經形成了相當高的聚集度
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億元市場不僅在總體上以專業市場為主,而且在專業市場內部也集中于少數類別的市場
①81.7%的市場數量和88.6%的市場成交額,集中于四類專業批發市場
2011年,生產資料市場、農產品市場、紡織服裝鞋帽市場和家具五金及裝飾材料市場,合計占專業批發市場個數的81.7%,占成交額的88.6%。詳情見表1。
②81.2%的市場數量和84.8%的市場成交額,集中于五類專業零售市場
2011年,在零售專業市場中,汽車摩托車及零配件市場、家具五金及裝飾材料市場、紡織服裝鞋帽市場、電器通訊器材電子設備市場和農產品市場,合計占零售專業市場個數的81.2%,占成交額的84.8%。詳情見表2。
(2)三分之二的經銷商品集中于三至四類商品
2011年,在批發市場25類商品的成交額中,金屬材料類、食品飲料煙酒類和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商品合計占比67.9%,其中,金屬材料類占比最大,為26.3%。
2011年,在零售市場25類商品成交額中,食品飲料煙酒類、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建筑及裝潢材料類和汽車類商品合計占比為71.9%。其中,汽車類占比最大,為26.2%。
(3)前100強市場占據了絕對或主要市場份額
2011年,占市場個數7.3%的前100強綜合市場,占綜合市場成交額比重高達63.3%;占市場個數2.7%的前100強專業市場,占專業市場成交額的比重也達到了39.7%。
這些超大型的百強市場,不僅位次排列靠前,而在行業領域里也具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3.億元市場的地區分布開始向均衡方向發展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一是,2011年與2009年相比 ,東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的市場家數的占比分別下降了1.2個和0.5個百分點,營業面積占比分別下降了2.3個和1.2個百分點,成交額占比分別下降了1.1個和0.2個百分點。而中部和西部地區的市場家數占比則分別上升了1.4個和0.4個百分點,營業面積占比分別上升了1.2個和2.3個百分點,成交額分別上升了0.4個和0.9個百分點。
二是,2011年與2009年相比 ,東部城市和東北地區城市的市場家數占比分別下降了1個和0.2個百分點,營業面積占比分別下降了2.6個和1個百分點。東部城市的成交額下降了1.6個百分點。而中部城市和西部地區城市的市場家數占比分別上升了0.3個和0.2個百分點,營業面積占比分別上升了0.2個和0.5個百分點,成交額分別上升了0.4個和0.6個百分點。此外,東北地區城市的成交額也上升了0.6個百分點。
三是,2010-2011兩年,全國36個城市的億元市場數量增長速度,分別慢于全國0.9個和0.3個百分點。2011年當年,全國36個城市的億元市場成交額增長速度,慢于全國2.4個百分點。
數據表明,地區間的不均衡現象正在改善。
4.億元市場發展與宏觀經濟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并具有明顯的周期性
縱覽2000-2011年的統計數據,可以明顯看出,中國的億元市場無論是實際成交額(扣除價格因素后)的增長,還是市場數量和營業面積的增長,都具有明顯的周期性。
從圖1的增長變化曲線,可以看出億元市場的四個周期變化。
第一個周期,是2000年-2003年。其波峰由于缺少歷史資料無法確知,但谷底在2003年。
第二個周期,是2004年-2005年。其波峰在2004年,谷底在2005年。
第三個周期,是2006年-2009年。其波峰在2006年,谷底在2008年和2009年。
第四個周期,從2010年至今。波峰表現在2010年,谷底年份目前還不確知。
在四個周期中,2004年-2005年的波動最短暫。而2006年-2009年的波動最為明顯。
2006年,億元市場在市場數、攤位數、營業面積和成交額各方面,均出現了飛躍式的發展。億元市場的個數、已出租攤位數和營業面積,分別比上一年增長了16.6%、12.4%和37.5%,遠遠超過了之前歷年的增長;而實際成交額也比上年增長了21.3%,比之前增長最快的2004年,增幅快了5.6個百分點。
2008年,中國億元市場無論是在市場的建設方面,還是在經營方面,其增長都跌入低谷。2009年則是在谷底盤整。
到2010年-2011年,億元市場的營業面積的增長仍然延續2008年以來的低迷,市場家數略有小的增長,而成交額則是強烈上揚。2010年實際成交額增長幅度為21.7%,超過了歷史上最高的2006年1.1個百分點。但這一輪高潮比較短暫,而且沒有改變億元市場的整體發展態勢。 2011年的市場數、攤位數、營業面積和實際成交額,僅分別比上年增長了2.7%、4.4%、5.6%和7.5%。目前這一輪增幅下跌的趨勢仍未見結束的跡象。
如果對比相應時期的GDP(國內生產總值,不變價)和工業增加值的增長速度,可以看出億元市場與宏觀經濟的密切關系。其中,以2006年以后的關系表現的最為密切。
5.億元市場已經成為國內重要的經濟形態和力量
2010年,經億元市場批發的商品,占中國整個批發業銷售額的13%,所占比重比2009年提升了1.3個百分點,比2004年提升了3.9個百分點;經億元市場零售的商品,占中國整個零售業銷售額的10.7%,所占比重比2009年提升了0.3個百分點,比2004年提升了0.4個百分點(比2008年有所下降)。
由于批發零售業在我國不變價國內生產總值中所占的比重(2000年為8.9%,2010年為9.4%)是除工業以外的第二大產業,綜合考慮各種因素(包括統計技術上的因素),通過億元市場所創造的增加值占不變價GDP的比重,實際上已經突破1%,高于國民經濟中的許多行業。統計數據充分表明,億元市場已經成為我國經濟中的重要力量。詳見表3和表4。
二、中國億元市場未來的發展趨勢展望
1.億元市場還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億元市場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主要依據是:
(1) 2008-2009年,當市場處于發展的低谷時,億元市場的成交額在扣除了價格因素后仍然增長了11%以上(2008年和2009年成交額的實際增長分別為11.5%和11.8%)。
(2)2011年,受宏觀經濟大環境的影響,億元市場的發展再次處于低谷,但扣除了價格因素后的成交額仍然增長了7.5%。
目前,我國的宏觀經濟雖然出現了波動,但仍然處于增長之中。隨著城鎮化的推進,中、西部地區的進一步開發,以及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億元市場的發展,仍然會獲得源源不斷的上升動力和空間。
2.受宏觀經濟發展的影響,億元市場的周期性變化會表現的更加明顯
目前在億元市場中,所經銷的商品門類已經相當齊全。其中,既有傳統的生活消費品,也有與基本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和工農業等生產相關的生產資料,還有出口商品。這就使億元市場必然會受到宏觀經濟變化的影響,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是與最終消費相關聯商品的銷售,其中主要是城鄉居民的消費品。這一部分商品會隨著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的變化而產生波動(主要是增幅上或大或小的波動)。而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又會受到就業狀況的制約和影響。
第二,是與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相關聯商品的銷售。這一部分商品與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聯系緊密,而投資和出口在我國的GDP中占有絕對的比重。受其增長變化的影響,會使億元市場的成交出現波動。
第三,是與企業和農戶的生產原材料投入(中間投入)相關聯商品的銷售。在現實經濟中,無論是消費品,還是固定資產投資品和出口商品,作為最終使用,都是企業(戶)和農戶通過一系列的投入(中間投入)才生產出來的。這一部分商品同時會受到消費、固定資產投資和出口增長變化的影響。
當一個億元市場(企業也是如此),在經營規模和經銷商品的廣泛性上,達到了一定的程度時,億元市場本身的成長和發展就必然會受到宏觀經濟變化波動的影響,其發展也會與宏觀經濟的周期越來越契合。
3.億元市場的交易形式或將有較大的變化
億元市場經過十多年的建設,無論是市場的硬件或軟件,都取得了飛躍式的發展。但是隨著億元市場總體和個體規模的擴大,市場所面臨的制約因素也在增多。如場地和交通因素的制約,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沖擊,誠信體系的建設,等等。針對這些制約因素,全國的億元市場,特別是大型和超大型的市場采取了多種措施,包括擴建場館,整體搬遷,建立分場和分中心(包括物流基地),建立自己的網站和實行電子化的交易等。這些措施對于提升物流的效率,降低經營成本,活躍和促進市場的快速發展,均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但是,無可否認的是,億元市場作為單一的現貨市場,制約市場發展的某些因素是先天的。這些因素,不是簡單地進行軟硬件建設就能從根本上改變。比如,由于市場規模的擴大和經營商品品類的廣泛,影響市場發展的內外部不確定因素也在增多。國內和國外經濟形勢的變化,都會對億元市場,特別是行業內領頭的超大型市場,產生沖擊和影響。再比如作為現貨市場,在市場規模越來越大,以及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得到廣泛應用的情況下,其先天帶來的內在風險,如價格風險、供給風險和成本風險,在開放型經濟體中還有匯率的風險,就會被放大和擴大。
在具有天量交易的情況下,如何應對、消除和規避不確定因素及風險,就成為市場建設中必須要考慮的重要問題。
最近有報道說,有部門建議將一些大型的億元市場,從現貨市場改為期貨市場。應當說,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路。這也是很多發達國家曾經實施過的有效之路。從理論上說,在市場達到一定規模后,對于品種單一的資源類或原材料類的商品,由現貨市場改成期貨市場,是一條必由之路。另外,對于鮮活類的農產品,依據很多發達國家和國內某些市場的經驗,實行拍賣制(包括短期和中短期),或許更有利于均衡化的生產和供求信息的傳遞。至于批量較小,供求期限較短,規格和技術復雜的商品,則更有利于定單方式的發展。
但是,對億元市場的根本性改革,將涉及一系列復雜的問題。如何進行改革和建設,都需要作深入研究和探索。從表3的數據可以看出,大中型批發企業和零售企業銷售額的增長速度要快于批發和零售市場成交額的增長速度。它說明,億元市場,特別是超大型的億元市場,如果僅滿足于現狀,聽之任之,不事作為,不僅會制約億元市場的進一步發展,而且在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沖擊下,將會造成相當一部分優質客戶的流失。這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4.中國的商品交易市場將逐步形成梯次分布
目前,中國商品交易市場存在的最大問題是,市場的分布缺乏層次,似乎幾萬個市場,或是五千多個億元市場,都是在平行發展。盡管一些超大型的億元市場,通過在不同的地域建立分場或分中心,以期達到梯次分布的效果。造成這一現象的最大原因是全國缺乏統一的規劃,也與人們對商流和物流的實際走向缺乏深入的研究和了解有密切的關系。
商品交易市場,是隨著鄉鎮企業的崛起而發展起來的。在隨后的發展中,這一市場形態的重點始終是面向廣大的分散的中小生產者(包括農戶、中小工業生產企業等),通過商業交換的形式,集聚其產品,再向最終的使用和消費地分流。在這一集聚和分流的過程中,中小生產者的產品,在多數情況下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經過了若干個中間環節。如何通過全國的統一規劃,減少從原產地到最終使用地的中間環節,應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其研究的最大也最主要的目的,是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全社會的生產效率。
當然,關于億元市場的梯次分布的研究和規劃,不應是孤立的。億元市場的成交額僅占整個批發業的六分之一左右,而在批發業之外,還有數量更多的工業直接銷售。所以應將中國商品交易市場的分布,放在更大范圍內加以研究,以期形成最適合我國國情的最有效率的合理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