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民一條心是我們攻克萬難的法寶,軍民一家親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中經久不衰的佳話。
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始終是國家和人民利益的忠實捍衛者。八年抗戰時期,我軍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援和密切配合下,與敵軍共作戰12.5萬余次,取得了最后的勝利,捍衛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的完整;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解放軍在黨中央、中央軍委和毛澤東主席的領導下,在全國人民的支援下,英勇頑強,艱苦奮斗,用4年時間,解放了全中國;和平年代,人民子弟兵始終站在“忠于人民”的立場上,自覺弘揚為人民的利益甘于奉獻的犧牲精神。1998年特大洪水,人民子弟兵沖在了最前沿;2008年汶川大地震,那一刻天崩地裂,又是人民子弟兵沖到了最前沿,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無畏英雄氣概,連續作戰,攻難克險,取得了抗震救災的偉大勝利,人民軍隊在抗擊汶川大地震中所表現出來的崇高精神,必將為中華民族文明寶庫增添精彩的一頁。
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和平時期,人民群眾始終是人民子弟兵的堅強后盾,在長期的革命斗爭和和平建設中人民子弟兵與群眾形成了魚水之情。軍民一致,擁政愛民,是我軍在長期革命斗爭實踐中形成的優良傳統,也是人民軍隊本色的生動體現,魚水情深的軍民情誼、堅如磐石的軍民團結,是我軍在戰火硝煙的革命斗爭中最終勝利的力量源泉。在戰爭年代,沂蒙山區有一個偉大的母性群體,她們送子參軍、送夫支前,縫軍衣、做軍鞋、抬擔架、推小車,舍生忘死救傷員,不遺余力撫養革命后代,譜寫了一曲血乳交融的軍民魚水情的贊歌——她們就是“沂蒙紅嫂”。關于淮海戰役,陳毅元帥在戰役結束后有一句名言: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和平建設時期,當災難到來時,解放軍和人民群眾結成的統一戰線是洪水沖不垮的,是地震搖不散的。人民群眾始終和士兵們手拉手、心連心,超越了血緣的界限,共克萬難。
作為二十一世紀的當代革命軍人,要樹立現代國防觀念,居安思危,具有憂患意識,時刻關注和支持國防和人民軍隊建設。我們不要戰爭,但不能忘記戰爭,在新時期下,要努力增強國防建設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深入細致、扎實有效地開展工作,努力實現軍隊和國防建設跨越式發展,為維護國家安全統一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供堅強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