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馬云發布公開信表示自己從2013年5月10日起,正式辭任阿里巴巴集團CEO一職的時候,和馬云暗戰數十年的蘇寧董事長張近東恨不得開香檳慶祝,“打敗敵人的辦法就是做的時間比他久。”不過張近東可能要失望了,在馬云退休后的這幾個月中,他的名字反而比以前更頻繁地出現在了眾人眼前。
就在過去的十年間,馬云和張近東就電商和傳統零售的戰場上明里暗里爭端無數。馬云宣布退休后,又開辟了另外的戰場——大阿里時代的余額寶和菜鳥物流。
就在今年5月10日的馬云退休儀式上,馬云表情肅穆,雙眼含淚地說道:“我現在退休了,要完全把事業交給下一位同事和年輕人”,同時表示自己“過去是把工作當成生活,以后要拿生活當工作,商業只作為自己的票友存在”。
以馬云的年紀來說,距離英雄遲暮仍有很長一段時間,而對于如同馬云和阿里巴巴這種“大神”級的企業家和企業來說,除非如同喬幫主一般辭世,否則很難做到徹底隱退,外界也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馬云退休,阿里上市
就在2013年年初,業界已經傳出阿里巴巴集團欲在港交所上市,而就在前不久,傳出了更確切的消息,阿里巴巴已經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預計在今年10月掛牌上市,估值最高達1000億美元。事實上,港交所、紐交所和納斯達克都對阿里巴巴給出了1000億美元的估值。
馬云為什么會在這個節點選擇退休?
阿里巴巴在上市之前,已經成為比肩亞馬遜的萬億級企業,淘寶銷售額從2003年的3000萬元到2013年的1.1萬億元,創造了十年間三萬多倍的增長。
與此同時,阿里巴巴也面臨著所有大公司都會遇到的“大企業病”。
回顧過去幾年阿里巴巴的重大舉動或可一探究竟,阿里B2B反腐、支付寶VIE事件,以及曾經爆發出來的淘寶中小賣家的抗議暴動。阿里參謀長曾鳴認為,在后馬云時代,阿里巴巴集團最重要的是要有新的管理模式。
馬云是阿里上市的一個“包袱”,畢竟在此之前,馬云在阿里巴巴的控制權太大了,而新的上市公司并不需要這樣“一手遮天”的精神領袖。馬云在退休之前,已經看到了這樣的趨勢,阿里巴巴從七大事業群調整為25個事業部,對外各自獨立,每個事業部單獨參與市場競爭。舉例來說,阿里巴巴航旅事業部對外獨立,正面與攜程網、去哪兒網競爭。
在曾鳴看來,在后馬云時代,不會有另外一個類似馬云的天才型領導者出現,更多的是由一種創新的組織方式來共同決策,把CEO決策失誤風險降到最低點。
就在今年年初,馬云在給員工的公開信中也說道,“今年,阿里絕大多數生于60年代的領導者,將會退出管理角色,我們將把領導重任交給70、80年代的同事們。所以我宣布離任CEO,鼓勵年輕同事站出來擔當。”
無論馬云退休還是調整管理層人員結構,一方面是厘清阿里巴巴龐大的管理架構,另一方面也是在為上市做準備。
在目前阿里巴巴的股權架構中,最大的股東仍然是軟銀和雅虎,分別持股36.7%和24%,馬云和其他股東的持股量為10.38%。如果阿里巴巴今年10月份順利上市,市值預估接近7800億元。而根據軟銀和雅虎的最新一季度的財報顯示,馬云在阿里巴巴集團的持股比例為7.43%股,此外,馬云在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中仍有相當比例股份,而這部分沒有打包在阿里巴巴集團中一起上市。
就在過去的幾年間,阿里巴巴的上市地點一直成謎,一說美國,一說香港。而根據港交所的規定,在香港上市的企業,只能是單一股權結構(所有股票權擁有相同的表決權),而那些具有雙重股份結構的企業在香港上市會失去控制權。
在阿里巴巴集團的四人董事會架構中,阿里巴巴管理層有兩個席位,雅虎和軟銀各有一席,實際上,馬云是阿里巴巴的實際控制者。坊間傳聞,如果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后,估值不達標未能向雅虎回購股份,馬云將會失去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
上市后,馬云可能成為中國下一任首富。
馬云式“搶銀行”
放在十年前,金融圈的人不會把阿里巴巴當成競爭對手,當余額寶橫空出世后,金融圈的人再不能坐而視之了。馬云此前的那番“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的豪言壯語,終于在2013年6月13日以余額寶的形式落地,僅僅18天,余額寶就拿下了250萬用戶,累計轉入資金超過了66億元。
余額寶推出之時打出年化收益6%的招牌,正是銀行“錢荒”的時候,隨后,當上海同業拆借利率逐漸下降,余額寶年化收益逐漸回歸到一般的貨幣基金的平均水平——年化4%的正常收益。即便如此,余額寶也受到了大批淘寶用戶的追捧,而與其合作的天弘基金的增利寶貨幣基金則成為國內用戶數量最大的貨幣基金。
拋開現象看本質,回顧2011年9月,馬云在網商大會上的演講中表達過,“阿里巴巴所做的一些業務是在革傳統行業的命。”
這一次,馬云開始革銀行的命。
馬云不僅推出了余額寶,在推出了余額寶一個月之后,馬云又放出消息,淘寶網上將開設基金店,首只商品是泰達宏利淘利債券型基金,該基金大股東為北方信托。我們可以想象,在今天個人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的關系如此緊張的局面下,如果投資者在淘寶買基金,那么當預期收益不能如期兌付時,是不是就可以給差評和退貨了。
親,如果你這么想那可能就要希望落空了。雖然目前淘寶基金店鋪還沒有正式上線,不過根據阿里巴巴的市場部工作人員給我們的介紹,投資者在淘寶網上購買的基金產品將不可退還,此外,想要給差評也不能針對其收益,不過如果投資者對基金店鋪的服務態度有異議的話可以向淘寶平臺投訴,處理結果將影響該基金店鋪的排名。
根據阿里巴巴方面的介紹,一些基金公司的淘寶旗艦店的店鋪裝修都已經做好了,只是暫未公開。目前確定在淘寶理財頻道上開設淘寶旗艦店的基金包括銀河、德邦、財通、海富通、天虹、博時、廣發、興業全球、大成、富國等10多家基金公司,一旦開放,有的基金公司會有幾十只產品上線,各個類型基金產品均有涉獵,而有的基金公司確定下來的只有一個產品在線。
雖然馬云退休后,一心一意地想要顛覆涉足的傳統行業的游戲規則,但很多時候他也未必能如愿。
就在余額寶推出后第8天,6月21日,證監會發布通報,指出余額寶違反了相關規定,同時還表示,將進行調查處罰,此外,證監會的新聞發言人也表示,這一產品是市場創新的積極探索,證監會予以支持,但是監管部門也會通過構建有效監管體系,保護投資人利益。
支付寶客服表示,余額寶不會被暫停,會向證監會補充材料。就在8月9日證監會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余額寶業務基金銷售支付結算賬戶的補充備案,前期證監會曾通報的余額寶已提交資金賬戶監督協議、基金銷售結算專用賬戶等備案材料,目前正在按照有關規定進行備案材料的核查。
不僅如此,讓馬云焦急的是,淘寶網上賣基金目前在監管機構那里仍處于審查階段。
根據今年3月16日,中國證監會公布的《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機構通過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展業務管理暫行規定》,要求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為基金銷售機構的銷售業務提供輔助服務的,其經營者應當按照中國證監會的規定進行備案。
換了個“馬甲”又出現了
馬云的退休典禮僅僅過去18天,他就與一幫地產大佬搞出了菜鳥智能物流,這真是讓“我和小伙伴們都驚呆了”。馬云自己也坦言,“很遺憾,在我不當CEO后,才正式把這么大一個項目落地。”
這次馬云拽上了地產企業和物流企業一起組建菜鳥網絡,而核心目標是為電子商務、物流公司、倉儲企業搭建平臺。根據公開資料看到的菜鳥網絡公司股權結構顯示,大股東浙江天貓出資21.5億元,占股43%。其他各方,銀泰集團通過“北京國俊投資”,投資16億元,占股32%;富春集團通過“富春物流”投資5億元,占股10%;上海復星集團則通過“上海星泓投資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占股10%。圓通、順豐、中通、韻達、申通各出資5000萬元,各占股1%。
首期菜鳥網絡計劃投資1000億元,未來5~8年的時間內,打造遍布全國的開放式、社會化物流基礎設施。不過有趣的是,菜鳥網絡宣稱不做自建物流,“我們不會搶快遞公司的生意,阿里巴巴永遠不會做快遞,因為我們沒有這個能力,我們相信中國有很多快遞公司做快遞可以做得比我們好。”
菜鳥更多的是馬云架構的阿里未來發展的大數據業務。簡單來說,菜鳥是做物流的“路由器”和“CDN”(內容分發網絡),利用阿里巴巴掌握的大數據分析和對物流網絡的了解,實現更好的物流對接。
銀泰集團相關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技術上已經開始在推進,利用現在的交通基礎設施和菜鳥的一些內容做對接,目前的探討重點是在信息和數據上的對接上。”
有趣的是,即便馬云此前有“顯赫”的商業成績在前,但是對于菜鳥物流,并不是所有人都對此事持樂觀態度,韻達集團下參與此事的一位副總對我們表示,“張羅得挺熱鬧,能不能做成就得走著看了。”在他看來,理念是沒問題的,但是目前的快遞業還處于“江湖亂戰”的階段,沒有一家可以作為行業龍頭企業存在的快遞公司,行業整體處于相對初級階段,小型的、不規范的快遞公司非常多,想要把這么多的物流企業統一進行資源配置,短期內肯定是做不成的。
中國快遞咨詢網首席分析師徐勇也表示,要實現24小時內到達,中西部比較困難。實現需要增加人力物力,快遞公司成本也將大大增加,這最終會在價格上體現出來,中西部地區的消費者是否愿意承擔?
業內人士的擔憂不無道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說,無論大型快遞公司還是小型快遞公司,他們大多數的業務都來自淘寶和阿里巴巴,他們只要不想失去這部分業務,就一定會對菜鳥的資源配置表示支持。
馬云此次動作,受到最直接影響的就是劉強東,京東一直靠自建物流,號稱“24小時送達”,對于馬云的“菜鳥行動”,京東的市場部并沒有給予評價,就記者的詢問,他們只是官方式的回答,“京東前不久在北京、上海、武漢等中心城市的貨物配送時間已縮減到3個小時之內,物流差異化優勢是友商企業短期內無法企及的。”
京東雖然沒有正面評論馬云的菜鳥網絡,但是用實際行動表示了自己“力爭到底”的決心。就在剛過去的京東開放平臺供應商大會上,京東預計年底正式將“亞洲一號”上海物流中心及第三方倉儲系統開放給第三方商家。顯然,劉強東這么做不僅是徹底貫徹倉儲物流為京東的核心盈利模式,還通過線下大物流、大數據市場的搶占,來與馬云的菜鳥對抗。
而想要開放物流的不僅只有京東和菜鳥,一號商城也有此意。而與這些有多年積累的電商企業相比,剛剛起飛的菜鳥,還真的只是一只“菜鳥”,不過菜鳥的優勢也顯而易見,阿里巴巴擁有的數據是其他的電商企業無法企及的。
事實上,菜鳥以搭建平臺為主,借助成熟的物流體系進行低成本運營,但是這種在各大快遞公司“聯盟”的基礎上建立的物流平臺,未來在面對利益分配時是否可以做到沒有矛盾出現?畢竟這些快遞公司可不是淘寶賣家那么“聽話”,馬云退休后要做的重要功課,恐怕是如何駕馭這么多的大型企業。
阿里盒子掃蕩電視屏
馬云退休后頻頻出手,圍繞電子商務周邊服務進行了全方位變革,投資窮游網搶占互聯網在線旅游后,2013年7月下旬又發布了阿里盒子占領互聯網電視物流。
用阿里內部的說法,阿里盒子是顛覆13億中國人的娛樂、購物、理財的整個生活狀態和消費習慣的盒子,不是僅僅占領電視屏背后的入口那么簡單。阿里巴巴的市場部人員告訴記者,“阿里盒子的最終目標是整合手機、電視、PC這些智能生活終端,打通電商、支付、水電煤繳費等各個與生活相關的環節。”而最終,馬云想要做的是打造一個無處不在的智能生活平臺。
事實上,三年前,馬云就想把淘寶搬到客廳里。
那個時候的電視盒子市場爭奪激烈,陳天橋、雷軍等互聯網公司都覬覦電視盒子市場,不過當時的互聯網機頂盒市場并未完全放開。
對于馬云來說,阿里盒子是退休后不得不做的一個產品。通過阿里盒子和阿里TV操作系統,打通電商與網絡支付,將天貓、淘寶、聚劃算、支付寶產品無縫對接,這是對阿里所有產品循環的突破口。
根據高盛的研報預測,互聯網電視機頂盒在2013年開始大規模放量,國內智能電視領域的競爭會馬上開始,顯然,通過成本只有幾十塊錢的電視盒子,搶占用戶的電子商務客廳體驗習慣,沒有一家互聯網企業會放棄這個機會。
“我永遠不會回去,但我一直都在。”馬云自嘲式的話也許是他退休生活的最好注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