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盡管已做了受訪的準備,鄒周超還是謝絕了采訪:“上級的意思是,過段時間再說。”
鄒周超是胡耀邦故居管理處副主任。最近,位于湖南瀏陽中和鎮的胡耀邦故居躋身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行列。與胡耀邦故居一起升格“國保”的,還有林伯渠、謝覺哉、何叔衡和羅榮桓等中共早期領導人的故居。
領導人故居成為“國保”單位,對家鄉政府來說不僅是榮譽,也能帶來稀缺的政治資源和可觀的經濟效益。擁有領導人故居資源的地方政府,攜故居沖擊“國保”、沖“4A”、“5A”級國家景區,成為不約而同的選擇。
在領導人故居開發熱潮中,即使是那些尚無法申報“國保”或更低文保單位的前任或現任領導人故居,地方政府也會想方設法加以保護和開發。而近年來,王明、林彪等人物故居,也受到了保護和利用。
故居“升格”競爭激烈
胡耀邦故居建于清咸豐年間,已有150多年歷史,是典型的清末瀏陽民居建筑風格。
由于申報者眾多,競爭激烈,胡耀邦故居進入“國保”單位,并沒有想象中那樣順利。從2001年開始,湖南連續三次為胡耀邦故居申報“國保”,前兩次以失敗告終,這次終于如愿以償。
今年入選第七批“國保”的領導人故居除胡耀邦外,還有徐特立、謝覺哉、何叔衡、羅榮桓等人的故居。
包括領導人故居在內,越來越多的名人故居開始申報“國保”單位,這引起了國家文物局的注意。
2013年5月,在公布第七批“國保”名單時,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說,對于近期頗受關注的名人故居,此次評選增加了從嚴把握的三條原則,與本人做出的重大貢獻或發生的重要歷史事件沒有緊密關聯的不列入,已有一處故居舊居列入國保單位的原則上不再考慮第二處列入,新中國成立后復建的不列入。
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名單中有兩個中共一大代表的故居,何叔衡故居此次入選,陳潭秋故居則落選。
歷史評價決定故居地位
從眾多已列入“國保”的領導人故居入選時間,可以看出,入選時間與領導人黨內資歷深淺、職務高低呈正相關的趨勢,也和領導人的歷史評價直接相關。
毛澤東在韶山的故居是1961年入選首批“國保”單位的,1988年,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的故居同時入選第三批,2001年,鄧小平、葉劍英的故居入選第五批,2006年,董必武、李先念的故居入選第六批。
并非所有的領導人故居都能進入“國保”,也有被列入“地級”文保單位的。這又與人物的命運、歷史評價的變化有關。
位于山西交城縣的華國鋒故居就是一例。他在交城縣城有兩處故居,一是永寧南路46號,一是永寧南路29號,后者已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落款時間是2007年10月,當時華國鋒還健在,一年后去世。
華國鋒去世后,對他的評價有了變化。1981年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中,華國鋒的功過被總結為“一正四負”,“一正”就是在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團的斗爭中有功,“四負”主要是“兩個凡是”等四方面的錯誤。
華在2008年去世后,官方公布的《華國鋒同志生平》中,他在粉碎“四人幫”中的作用已由“有功”變成“起決定性作用”。到2011年2月19日,《人民日報》刊發紀念他誕辰90周年的文章,全面肯定了他的一生,曾寫入決議的錯誤只字未提。這年4月,華國鋒陵園在交城縣城西北卦山竣工。
另一位歷史評價不斷被修正的林彪,故居也在政府“不干涉”的狀態下得以保護。
1991年電影《大決戰》上映,作為遼沈戰役主要指揮員的林彪罕見地以正面形象出現,當時的國家領導人楊尚昆還出席了電影的首映式。
之后,林彪侄子林從安1992年開始修繕林彪的故居,1995年退休后專門打理林彪故居的旅游開發。2013年7月26日,林從安表示,到目前為止,政府還沒有資金投入,政府的態度是“不支持、不干涉”,目前每年客流量10萬左右,門票收入約100萬元。
2007年,在新中國成立以來國防和軍隊建設成就展上,林彪重回十大元帥之列。隨著對林彪的評價越來越客觀,去林彪故居參觀的游客也越來越多。但故居牌匾仍然寫著“帥門”二字,而近在咫尺的林彪兩個兄弟的故居牌匾上已寫上了“林育南故居”、“林育英故居”。
另一位中共早期領導人王明的故居,正被家鄉政府以一種巧妙的方式保護。雖然對王明的評價有所變化,開始認可他在抗日中的貢獻,人們也逐漸知曉他是《八一宣言》的起草者,但目前官方對他評價仍以兩次路線錯誤為主。
這樣的背景下,王明的老家安徽金寨雖然沒有明確提出保護王明故居,但在規劃地面積1.5平方公里的“鄂豫皖紅軍紀念園”的子項目中,就包含了王明故居、皮定均故居的恢復重建。
地方政府的心思
中國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研究員劉思敏注意到了各地為保護領導故居的各種努力。他認為,不能否認地方政府將領導人故居作為文物進行保護時的責任感,但地方發展的動力更強。畢竟領導人故居是文物,也是紅色旅游資源,而紅色旅游更容易獲得政策和資金支持。
以湖南羅榮桓故居為例,2005年,湖南在修建衡陽至炎陵高速公路時,就聲稱修路的重要意義之一,是有利于開發南岳及衡東縣羅榮桓故居等旅游資源。2009年8月,國家“四萬億”投資中的第四批投資下達,衡陽為羅榮桓故居爭取了620萬元。2011年,羅榮桓故居被評為4A級景區,今年又入選“國保”。
把領導人故居作為旅游景區多申請幾個“A”級,是地方政府在“國保”之外的又一場爭奪,它給景區帶去的收益是實實在在的。
2013年元旦,剛晉級國家4A級旅游景區的賀龍紀念館就“火”了,假期共接待游客1.11萬人次,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10.11%。
鄧小平故里成為4A景區免費開放后,發揮了“引擎帶動作用”。2012年廣安市接待游客1550萬人次,旅游收入103.5億元,占GDP比重達12%。目前當地政府正在為鄧小平故里申報5A景區。與此同時,湖南也努力在2013年將劉少奇故里申報為5A級景區。
對于有“國保”級領導人故居的地方來說,經濟利益之外的另一個好處是,前去參觀的領導多了,能為地方帶來更多的領導關注。位于上海的陳云故居,自2000年以來,先后有王剛、黃菊、曾慶紅、吳官正、尉健行、習近平等中央領導人前往參觀。胡耀邦故居自2005年以來,也先后接待了曾慶紅、吳官正、賀國強、王兆國等中央領導人。
新時期領導人故居也受到保護
老一輩領導人故居受到保護和利用的同時,新時期領導人的故居,也漸漸被地方政府賦予文物價值,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護和利用,不過目前都沒有以“領導人故居”的名義對外宣傳。
朱镕基出生在湖南長沙縣安沙和平村,其故居系清代民居,具有典型的長沙傳統園林特點,被稱作“棠坡恬園”,已被列入長沙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于朱镕基堅決不同意搞故居,當地政府2006年重建棠坡恬園后,至今沒有開放,官方文書中稱這棟建筑為“棠坡清代民居”,所有的陳列內容和宣傳資料中,都沒有提及朱镕基。
胡錦濤的故居在江蘇泰州,也已被列為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但“僅僅是修繕好了,沒有作為公共空間來使用”。
經過江蘇省委同意,在故居旁邊建了一個科學發展觀紀念館。
剛卸任的領導人當中,吳邦國的故居已于今年“五一”對外開放,但也不是以“吳邦國故居”的名義,而是以“吳氏舊居”之名,位于安徽肥東縣長臨河鎮東街25號的這棟舊居,是長臨河老街最低的一棟建筑,由堂屋、穿堂、臥室、農具室、小院和繡樓組成,室內陳列的物品,大多與吳邦國的父親和吳邦國的幼年時代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