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人尤其是知識分子眼里,日本是一個很優秀的民族。
雖然在古代只不過是供煉仙丹失敗的人避世藏匿的幾個孤懸海外的小島,但近、現代的日本,在各方面都走在了中國前面,如果不用“優秀”來解釋,實在說不過去。
我自己就曾經寫過好幾篇推介“優秀”日本的博文,但是,今天恰逢“8.15”日本戰敗日,我想換一個角度切入日本問題,讓我們先提一個問題:日本真有那么優秀嗎?你是憑什么做出這個判斷的?
中國知識分子推崇日本是從近代留日、知日那批知識分子開始的。西方各種學派包括馬克思主義,最早確實大多是從日本流進中國的。現在家喻戶曉的一些中國大哲、作家、學者與革命家,幾乎都在日本混過。以他們在中國知識界百年的影響力,中國知識分子不崇拜日本都很難。
可是,雖說日本比中國更早接觸西方思想,也有了更完整的翻譯著作,但日本自己對這些思想的吸收與消化又如何呢?這些思想對日本的現代化進程,到底有多少積極的影響?日本人又在吸收西方思想精華的基礎上,演變出什么獨特的可以標上“日本”兩個字的東西?細數一下,還真是乏善可陳。
從幾千年歷史來對照中日兩國,日本對世界文化與思想的貢獻,恐怕還遠遠比不上中國吧。即便日本“明治維新”后,政治發展,經濟水平與社會和諧,也并不比當時的中國強多少。
當然,近、現代中國知識分子對日本的推崇并不偏重在思想與價值觀上,甚至不是民眾的生活水平上,而是日本的“綜合國力”,尤其是軍事力量上。
一開始,中日兩國都從西方國家購買了“堅船利炮”,可雙方一開戰,我們的海軍就被打得稀巴爛。等到兩國開始引進“制度”,又幾乎同時師從兩位德國人,結果呢,堂堂的大中華竟然被小小的日本侵占、蹂躪了八年之久。無論是購買“器物”還是引進制度,日本都比我們做得強。
更讓人郁悶的是,明明日本是二戰的戰敗國,可一夜之間它又照搬了一個西方的民主制度,弄得硬是和諧穩定、繁榮昌盛了幾十年,并開始向世界輸出半導體、汽車等硬件,也讓漫畫、壽司與AV這些軟實力遍布世界各個角落。反觀我們呢?搞得到現在還找不到北。這些恐怕是我們一些知識分子包括我在內,至今還忍不住“哈日”的重要原因吧。
不過,再進一步研究一下,不難發現,中國知識分子推崇日本,并不是它對人類做出了什么貢獻,而是因為它買了更先進的“器物”、引進“制度”后,打仗能打贏,發展經濟能跑在前面,能夠早于我們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雖然能打仗與變富強確實是判斷一個國家優劣的標準之一,但卻不能太絕對,尤其不能顛倒黑白。中國歷史上最能打的是成吉思汗,是不是那個朝代就是最優秀的?不是的,他能打是因為在當時沒有現代交通工具的情況下,能夠騎馬射箭的游牧民族一般都能打贏地上跑的。
歷史不止一次證明,有些殺人如麻的野蠻民族更容易征服文明程度較高的國家。日本同中國引進差不多質量的武器,卻能打敗中國,并不能說明它就很優秀,這也應該同日本人比較團結,性格中以兇猛與服從為主,以及它本來就是海島國家有關(當時的中日之戰主要以海戰為主)。
至于說到在引進制度方面,日本人要優于中國,就更值得商榷了。在美軍占領日本之前,日本人引進了西方什么先進的制度嗎?我們看到,唯一成功引進的是希特勒法西斯軍國主義——它引進的恰恰是西方制度歷史上最邪惡最糟糕的一種!我們不能因為它引進了“軍國主義”而打敗了亞洲諸國,就認為它引進的路子是對的,就“優秀”了。優秀的國家不應該是給世界與自己的國民帶來深重災難的。西方對二戰前日本和中國的看法中就沒有“日本優于中國”這樣類似的觀點,反而是中國一些文獻中,充斥著對日本軍國主義帶來“強大”的贊賞與羨慕。
與日本相比,中國的發展道路可能更平和,更符合世界潮流,也沒有給世界帶來災難。辛亥革命后中國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國,加上后來國共兩黨又分別從蘇聯、美國引進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兩種制度,從制度層面看,中國引進的西方制度并不遜于日本引進的。中國國民黨引進的資本主義制度演變成憲政民主制度,在臺灣已經開花結果。再看一下日本,在他們的歷史上,從來沒有真正主動拋棄天皇專制,試圖引進除軍國主義之外的現代西方文明制度。二戰中,它確實在亞洲所向無敵,但這是帶種族仇恨的極端民族主義與邪惡的法西斯制度相結合的產物,何來優秀之說?
現在,讓我們進一步思考下一個問題:如果美國不占領日本,如果麥克阿瑟將軍不親自口授《和平憲法》,又原封不動把西方的民主選舉制度強加在它身上,日本現在在哪里?日本的優秀又如何體現?
世界上幾乎每一個像日本這種規模的國家,走上民主之路幾乎都是靠本民族優秀的思想家與民主先行者,連同率先覺醒的一部分民眾,經過艱苦卓絕的奮斗,一起完成民主轉型的。印度、馬來西亞、泰國、印尼、韓國和中國的臺灣都如此,還有正在轉型的國家,也大多是這個路數,可唯獨日本,民主制度竟然真的是一夜之間建成的!這個民主制度,是美國用原子彈與槍炮強加給它的。如果沒有美國,把日本歷史上所有的思想者加起來,還需要多少年才能在日本產生真正的民主思想與民主制度?天皇的絕對權威之下,日本能出其他民族出現的優秀政治家與活動家嗎?
當然,民主制度在日本基本上是成功的,且稱為保證戰后日本經濟增長、社會穩定的最大保障,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或者說,半個世紀后的今天,當美國人偷梁換柱,想把日本的模式用在中東伊拉克身上時,為啥就沒那么成功?
原因當然得從歷史傳統與文化背景出發,尤其是儒家文化。同時不能不提到日本人“服從權威”的性格。天皇讓他們侵略中國,他們死都不退,美國占領后,逼迫他們改革,實行民主制度,他們中只有少數回不過神來的拿刀往肚子上捅,其他的全部服服帖帖!于是開始鬧民主了,而且弄得像模像樣。
但隨后,我們今天最重要的問題也就出現了:絕對服從權威的日本人是否真心地接受了西方的民主價值理念?
在西風東漸的過程中,非西方國家都經歷了從羨慕“器物”到“制度”崇拜的過程,但最終決定他們引進的制度能否良好運轉的,還是與這個制度相匹配的價值理念。如果沒有接受自由、民主、法治與包容等民主的價值理念,引進“器物”很可能讓你變成掌握利器、更容易殺人的侵略者;不認同理念,即便照搬了最先進的制度,恐怕也無法發揮制度的優勢。日本人性格上的絕對服從,彌補了他們思想與價值理念上的封閉與頑固。但封閉與頑固還依然存在——
假以時日,當形勢發生變化,例如,強迫他們實行了民主制度的美國從日本撤軍,放手不管,任其自生自滅,日本會不會在一些更具有煽動性的“政治權威”人士的鼓噪下,集體右轉,甚至拋棄美國加給他們的民主制度呢?
當然,這可能性很小,但至少從理論層面上說,有這個可能性。這不是我的杞人憂天,美國人看到日本如此熟練掌握了他們強加的制度后,也依然對日本人沒有完全“搞懂”。目前駐扎在日本的美國軍隊,并不都是為了維護這個地區的和平,以及用來對付中國的。它最早的作用是占領、威懾日本,如今這個功能并沒有完全改變。
日本優秀的地方值得我們學習,但我們不能妄自菲薄。如今,中國已經取代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有路就有豐田車”,沒有路的地方,也都有中國制造的耐克鞋;中國人一定會靠自己的文化與思想資源,從善如流,尋找到政治、經濟發展與社會和諧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