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署名李昌禹的評論文章——《“拼爹”難拼出美好未來》。文章在引經據典灌了一大盆勵志的心靈雞湯后,突然話鋒一轉寫道:“話說回來,其實說到‘拼爹’,只要不違法亂紀,也是人之常情。不光中國,歐美發達國家一樣‘拼爹’?!改钢異圩?,則為之計深遠’,子女花父母的錢,父母利用自己的社會資源幫助子女發展,在哪個國家都合乎情理。”正是這番話,引得輿論炸開了鍋。
“拼爹”是人之常情,中外都有,這話應該只對了一半,不“拼爹”的比比皆是。中國的李嘉誠,美國的比爾·蓋茨,都把天文數字的財富捐給了慈善公益事業,只給子女留下生活費用,目的是逼迫他們自己去創業。
當然,“拼爹”的自然也不少,高衙內就是。但我們知道,從前的“拼爹”很多時候還有另一種內涵。以鼎鼎大名的湘人左宗棠為例。這個湘陰左家塅的左氏三公子,年未弱冠就被湘潭望族周夫人相中,主動投書,欲招為婿。左宗棠之所以有這樣的艷福,也是“拼爹”的結果。不過左父只是個鄉紳,一沒做官,二無巨財,他是憑借學問道德的聲譽引起周夫人仰慕而攀親家的。在古代,很多“拼爹”拼的是這個。
而在當今這個學問尤其是道德基本不算什么本錢的時代,“拼爹”又是拼什么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就是權和錢。所以,“拼爹”不違法亂紀,不和錢權扯上關系,完全依靠父母的清聲,還真是難??!當然,有些人并不見得需要自己去拼,自有人去主動張羅,但天下沒有白送的人情,這張羅之中,十之八九就有交易的背影。
天下父母都有護犢之心,父母利用自己的社會資源幫助子女發展,確也是人之常情。但這里有兩個前提:一是怎么利用,就是前面說的合乎正道,不能違法亂紀;二是要有個基本的起點公平,也即一個人無論來自于怎樣的家庭,都能夠依靠自身的努力和奮斗步入上升通道。但顯然,時下這個起點公平已經不復存在。既得利益階層利用手中的權力、經濟背景,不僅讓其自身的優越地位持續保持,而且擾亂公平的社會流通,讓身份、經濟優勢通過代際傳遞,事實上形成了難以撼動的身份世襲。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武漢主持召開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強調以更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也就是緣于這樣的背景。
當然,《“拼爹”難拼出美好未來》并非中央黨報的社論,而只是一篇署名個論,并不能代表“上面”的聲音,何況這篇文章還是以“勵志”的主旋律面目出現的。但文中的一些提法,不免客觀上在為“拼爹”正名,讓人難以接受。它容易讓人感覺,這個社會的倫理底線發生了很大的向下位移。所以有必要予以指謬。我們必須信守這樣一個態度:要讓人人同享人生出彩的機會,就不能允許“拼爹”以觀念或制度的形式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