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的新聞媒體,新聞是越來越不好做了,因為你很難再占據時效性的主導權。所以,講故事,就成了當下我們這些從業人員最擅長的生存技能。這其中,“尋人”,是最容易事半功倍的。現在央五正在各地熱找的民間乒乓達人“我是王者”活動,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這一招,我的報紙在三年前就被動性地主動介入過。
其實這事,還要感謝鄒家華老先生。這位當時年已84歲高齡的前國務院副總理,每年有差不多一半的時間在深圳居住。而他在深圳的每一天,下午兩個小時的乒乓球運動是必不可少的。當時他最喜愛的一個陪練小伙子,后來成為了我的同事。出生于西安的他,年輕時家境貧寒,給教練送不起禮,所以只能南下深圳,代表深圳隊打了幾屆省和全國的比賽。當時在他的帶領下去看望鄒老,席間,我們這位小伙子談到,當年的5月,有一個尼日利亞的乒乓球小黑,在深圳的20多天時間里,遍尋深圳當地乒乓球高手切磋,居然取得了50多勝5負的成績。要知道,民間乒壇高手眾多,活躍在各項業余賽事中的佼佼者,至少有來自七八個省隊的退役運動員。但就是這么一幫業界高手,居然讓一個非洲的小伙子取得了九成的勝率。
其實這個名叫瓦修的尼日利亞小伙,從小就在西班牙的馬拉加俱樂部打球。雖然這家俱樂部的大名,中國人更多的是在西甲聯賽上見到過,但是在這家俱樂部教授乒乓球的,卻是一位來自中國上海的教練。所以瓦修從開始學球的時候,就學到了中國的精髓。
瓦修的事一經報道,立刻在深圳掀起了一陣旋風。有一技之長的乒壇宿將各個摩拳擦掌,那陣勢,有點像武林的擂臺。也真有熱心的企業,舉辦“挑戰非洲小黑”的民間選拔賽,從中招募高手,但是大家心態很輕松,不是為國爭光,是為國球爭光。
民間的選拔轟轟烈烈,而且明碼實價:打敗小黑的,獎勵五萬!可惜,最后這事,還是成了剃頭挑子。小黑不知道什么原因,從開始矯情來中國的機票是不是頭等艙,到最后干脆杳無音訊了。其實他不知道,在中國,至少在乒乓球上沒有什么愛恨情仇,反而它已經成了很多人溝通感情、鍛煉身體的閑情逸致。
鄒老在深圳的住處,有一間專門擺放乒乓球臺的大廳。雖然經常會有老熟人登門拜訪,但是幾乎清一色的人,都不會空手上門——手里必定拎著一副乒乓球拍,為的是陪老人家樂呵樂呵。經常上門挑戰的是前世界冠軍陳新華和原深圳市委副書記、前汕頭市委書記李統書。兩個人都有一個原則——開局必須真刀真槍,結尾最好歡笑一堂。鄒老雖然腿腳不便,只能守住一角左推右攻,但是你想想,經常跟世界冠軍過招,水平自然大有長進。雖然大多數“比賽”都是看似假球似的鄒老反敗為勝,但是如果真要選拔80歲以上的乒乓球王者,恐怕非鄒家華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