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
2013.08.12
公募基金產品長期存續、旱澇保收的生存方式將被打破。
正在發行的融通通澤混合基金在國內首次引入自動清盤機制,并對管理費實行“分檔收費”?!锻顿Y者報》了解到,融通通澤的基金合同約定,在自動清盤時,若累計凈值在1.03元以下時,融通基金將不收管理費。這意味著,倘若融通通澤清盤時沒有幫投資者賺錢,該產品的運作會給基金公司帶來虧損。據融通基金總經理助理、首席產品官劉業偉透露,這一產品創新設計的初衷,就是希望建立基金管理人與客戶、銀行三方共贏的合作規則。
本周,走進《投資者報》“基金經理面對面”專欄的嘉賓分別是長盛電子信息產業基金經理王克玉、信誠醫藥分級和信誠有色分級基金經理吳雅楠、諾安穩固收益一年定期開放債基經理謝志華、方正富邦互利定期開放債基經理楊通、景順長城景興信用純債基金經理汝平、交銀施羅德固定收益部副總經理李家春、長城強收益定期開放債基經理鐘光正、華泰柏瑞豐盛純債基金經理陳東。
結構分化行情將持續演繹
《投資者報》:7月以來,創業板指數狂飆突進,TMT行業繼續扮演領漲先鋒角色。為何其能持續發酵?
王克玉:在國內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單純依靠投資拉動已難以為繼,經濟轉型升級是大勢所趨,而信息產業是經濟轉型的方向之一。在轉型期,轉型方向的股票將會持續地取得收益。我們認為,后市結構分化行情將持續演繹,創業板也會出現分化,現在的投資策略就是抓住業績確定性、高增長、能夠順利進行估值切換的公司,2014年會帶來可預期增速的公司才會有投資機會。目前來看,風險逐步積累,不是任何公司都能抓住轉型的機會,一些偽成長股將遭遇淘汰。
吳雅楠:若某一行業股票走勢被廣泛認可,選擇相應的行業指數基金,是一種很好的投資方法。特別是當市場處于震蕩市時,充分利用分級基金的獨特結構化分級,能給投資者創造交易性投資機會。我們認為,目前有色金屬板塊估值已到歷史低位,配置價值凸顯。若有色板塊出現結構性機會,可逢低吸納。而作為宏觀經濟風向標的資源板塊中的有色金屬行業,更具有強波動性。當市場出現上漲行情時,有色金屬板塊能迅速反彈。
利率債和中高等級信用債相對安全
《投資者報》:6月錢荒風暴來襲令債市遭遇較大調整壓力,此輪風波是否接近尾聲?
謝志華:六月“錢荒”末期,央行接連發文穩定市場預期,并且有實質性地針對某些銀行的流動性求助行為,因此7月以來資金緊張局面得到有效緩解。目前資金維持中性偏緊狀態,符合央行“宏觀審慎”、“防風險”的思路。下半年,若仍有商業銀行不自律,央行仍會有懲罰性措施,不排除演變為“小錢荒”的可能。但我們更傾向認為,商業銀行已吸取了足夠的教訓,會仔細權衡利弊。下半年,利率債和中高等級信用債相對安全,但目前市場波動較劇烈,需穩定后介入。
《投資者報》:市場普遍認為近期地方債審計會減緩新增城投債發行節奏和規模,加大平臺企業資金壓力。
楊通:由于部分地區存在融資平臺不透明、融資行為不規范的情形,城投債將在排查摸底時首當其沖,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短期利率產品也會因流動性考慮而受牽連。不過從另一層面來看,地方債排查的目的在于摸清地方政府真實的債務狀況,促進債務統計的標準化、透明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排除債務潛在風險,有利于地方融資行為的規范,為長期經濟健康發展打開一定空間。我們對下半年債券投資環境喜憂參半,因此在投資策略上,一方面相對看好資質較好的中高等級信用債,另一方面在債券投資方面會更加注重區域選擇。
《投資者報》:7月以來債市仍呈現弱勢,信用債評級下調事件頻發,大量中低評級信用債遭遇拋售潮。未來債市是否仍有機可尋?
汝平:三季度債市整體處于調整狀態中,影響債市投資收益的最主要因素是信用違約事件帶來的信用風險爆發,從而使信用利差擴大,引發市場的集體拋售行為,近期密集發生下調債券信用評級事件正反映發生信用違約的概率在加大。所以我們認為,近期的建倉計劃應以穩健為主,主要配置流動性好的短融和協議存款,收益率調整到位,逐步擇機建倉長久期債券。
陳東:對于近期信用債的調整,我們認為,從宏觀角度來看,下半年債券市場仍然具備良好的基本面,階段性機會和結構性機會都不缺乏。在經歷前期流動性緊張導致的債市大幅調整后,風險已經得到了大部分釋放,給債券基金帶來了良好的介入機會。此外,三季度末資金面偏緊是大概率事件,債券收益率預計將高位震蕩。
李家春:偏緊的流動性可能主導下半年的債券市場,通脹預期變化和信用風險暴露或將進一步加劇市場波動。利率債和高等級信用債或存在交易性機會,高收益債風險尚未完全釋放,或仍有深度下跌的空間?!熬o貨幣、寬財政”的政策取向使得利率債或仍有向上空間,但基礎利率中樞上移不利于穩定經濟,貨幣政策“緊”的力度有限且特殊時點有轉向“松”的可能,屆時利率債或有明顯的交易價值。
《投資者報》:債券基金是否還具有配置價值?
鐘光正:7月以來,隨著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的回落,一年定期開放債基日益受到投資人的關注。普益財富監測數據顯示,七月最后一周58家銀行共發行了497款理財產品,發行銀行數較前周減少11家,產品發行量減少77款。其中6個月至1年(含)期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32%,較前周下滑85個基點;而定期開放債基開放期的設置兼顧了產品流動性,是目前銀行理財產品的有益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