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林業生產中,為加快現代化林業發展速度,需加大對營林生產項目的建設力度,進一步明確營林生產工程項目發展目標,同時制定科學有效的實施方案與制度,以提高營林生產工程質量和效率。作為營林生產中的主要核心內容,中幼林撫育管理以營林生產要求為依托,凸顯中幼林撫育管理的重要性,為社會的穩定發展創造顯著的經濟效益。基于此,在概述西峽國有林場及中幼林撫育管理的基礎上,分析了中幼林撫育管理在營林生產中的重要性和成效,針對中幼林撫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
關鍵詞:中幼林撫育管理;營林生產;國有林場
中圖分類號:S753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4)08–00-03
營林生產屬于一項系統化工程,用時較長,在林業可持續發展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主要包括科學規劃營造林、整地、植苗、育苗、管護、中幼林撫育管理等環節[1]。作為營造林生產中的重要環節,中幼林撫育需結合幼林生長環境選擇高效的撫育方式,以加快幼苗、幼樹生長速度,實現人工造林在營林生產中的社會、生態及經濟效益[2]。
1 西峽國有林場概況
1.1 地理位置
西峽國有林場位于六盤山脈東麓、黃土高原西部的黃河中上游地區,東與涇源縣香水鎮林區接壤;南與紅峽林區大南溝南梁為界;西與五鍋梁經天爺頂至米崗山以分水嶺與蘇臺林區為界;北至米崗山樺木溝北梁與東山坡林區接壤。南北跨度約為12.7 km,東西跨度約9 km,轄區面積7 008.97 hm2,全部在國家公益林Q25ZBAUB3FwZ1Z6CjgTk1O86svGh2oesD2hGGzsk0Q0=范圍內。西峽國有林場場部位于寧夏涇源縣城龍潭街217號,建設時間2006年,建設面積1 hm2。
1.2 氣候、土壤、地貌
西峽國有林場氣候區域屬于溫帶半濕潤區,為森林草原類型氣候,夏季受東南季風影響,冬季受蒙古高壓控制,形成冬寒、夏涼、春干、秋澇的大陸性氣候特征。年溫差和日溫差較大,年日照時數為2 100~2 400 h,
年平均溫度5.7 ℃,無霜期90~130 d,年平均降水量600~800 mm,年平均相對濕度70%。地貌為中山地貌,平均海拔2 500 m,土壤類型以灰褐土為主。林區河流總共10條。其中,香水河支流7條,暖水河支流2條,拜家河支流1條。林區河流縱橫交錯,西峽國有林場轄區水資源豐富,植被生長良好。
1.3 主要林木資源
西峽國有林場場部海拔1 990 m,最高峰米崗山頂高2 942 m,海拔差近1 000 m,導致林場氣溫整體差異大,樹種垂直分布明顯,隨海拔由低到高地貌為闊葉林(紅樺、白樺、遼東櫟、山楊等)。混交林(華山松和樺樹混交)。針葉林(云杉、落葉松、油松、華山松等)。灌木(沙棘、刺梅、沙柳等)。高山草甸、宜林荒山荒地。林地總面積6 910.13 hm2,其中,針葉林2 562.79 hm2,占林地總面積的37.09%;闊葉林2 715.48 hm2,占林地總面積的39.30%;混交林面積1 408.23 hm2,占林地總面積的20.09%;灌木林1 322.86 hm2,占林地總面積的19.14%。
1.4 主要動植物資源
西峽國有林場轄區脊椎動物226種,3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分別為金錢豹、金雕、林麝,1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如紅腹錦雞等;無脊椎動物共3 354種、高等植物1 224種,其中25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如桃兒七、黃芪、水曲柳等。
2 西峽國有林場中幼林撫育管理的重要性與成效
2.1 中幼林撫育管理的重要性
對于幼苗來說,因自身成活率較低,再加上生長發育速度緩慢,對外界的抵抗能力偏弱,若不及時采取人工方式加強管理,外界因素對幼苗的干擾逐漸增加,進而降低林木的成活率。因此,為了加快幼苗健康成長,林業人員需要加強中幼林撫育管理,提高整個樹木生長的穩定性水平,進而起到凈化空氣的作用[3-5]。
2.1.1 提高樹木的成活率
在選擇人工方式進行造林時,因具有煩瑣的特征,幼苗成長期內雜草對其的危害較大,尤其是幼苗生長關鍵期,由于雜草生長速度加快,將嚴重威脅著幼苗的正常生長,若處理不及時,雜草會與幼苗爭搶水分和養分,最終造成幼苗營養缺乏,而不利于幼苗后期生長。因此,做好幼苗撫育管理,結合土壤類型,將雜草對幼苗的危害降至最低,可以提高樹木的成活率。
2.1.2 加快樹木成長速度
在中幼林撫育管理中,從土壤管理角度開展撫育工作,借助人為管理和養護的方式,使樹木的生長方式發生轉變,可以為樹木創造良好的生長條件,加快樹木生長發育速度。因此,選擇科學有效的撫育管理手段,因地制宜,結合地質特征及時開展人工造林,進而對各種類型的樹木進行培育,減少不利因素對樹木生長的影響,以加快樹木成長速度,提高其抵抗力水平,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或降低自然災害對樹木的危害。
2.1.3 調整林分結構,提高林分質量
在中幼林生長中,尤其是出現郁閉度高、林木分化明顯的情況下,會加劇樹木的競爭。因此,在合適時期內,林業人員需要及時處理枯死的樹木和灌藤,可以減緩樹木之間的競爭,調整中幼林樹種的密度,確保樹木保持適宜的問題。
2.2 中幼林撫育管理成效
2.2.1 撫育工作規范化
西峽國有林場認真按照有關管理辦法和技術規程開展撫育工作,由規劃設計部門組織作業設計,上級局主管部門審核,林政部門審批發證,林場負責實施監督和檢查驗收,推進撫育間伐工作。
2.2.2 強化撫育工作的監督管理
為了把好間伐的質量關,采取許多行之有效的辦法和措施。(1)對分布和長勢均勻的林分積極推行機械作業;(2)采取砍伐與造材分離的辦法,并實行伐木口徑與工資定額倒掛的辦法,限制砍大留小。
2.2.3 優化森林資源結構
通過撫育,優化林分結構,林內衛生得到改善,林分郁閉更早,林分生長更加健康,森林資源快速增長,為國家提供更多的木材。西峽國有林場進行現有林改培、集約人工林栽培和中幼林撫育3種培育方式的基地建設。項目的實施將嚴格按照高起點規劃和高質量建設的要求,以提高單位面積蓄積量和林地生產力為核心,以調整樹種結構和林分結構為主線,大力培育水源涵養林。基地的樹種、林分徑級、層次結構得到優化,林木生長環境得到改善,有力提高了林地生產力,提高了森林覆蓋率和增加森林蓄積量。
2.2.4 顯著提高生態效益
通過森林撫育,加快了采伐跡地的更新和現有低效、殘次林林分改造的步伐,樹種和齡組結構不合理等現狀得到有效的改善,森林質量進一步提高,森林水源涵養、水土保持、防風固沙、凈化空氣、美化環境、固碳能力、抵御自然災害能力等生態功能顯著增強,森林生態系統結構進一步完善,生物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得到保護,有利于實現森林經營的可持續發展。
2.2.5 提高社會效益
森林培育帶動周邊區域經濟的發展,并增加當地農民就業機會,據測算整個項目建設以來,有利于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問題。
2.2.6 提高經濟效益
通過項目實施,既可以提高林場經濟效益,又可提高林分的生長質量,達到縮短林木培育周期、提高單位面積蓄積量的目的,近年森林撫育面積為1 650 hm2,
森林撫育資源消耗總量、撫育木材出材量和產值均相對較高。
3 西峽國有林場中幼林撫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3.1 森林質量不高,亟須間伐撫育
森林撫育間伐是重要的森林培育手段,在維持森林生態的同時,還有利于可持續森林經營戰略的順利實施。林場經營單位以經濟效益為導向,撫育工作時間長、見效慢、成本高,經營者不能立即獲得效益,導致政府部門忽視了中幼林撫育工作在森林長遠發展中的作用。經營單位為了提高經濟效益,對中幼齡林撫育工作投入較少,嚴重影響林場森林的質量和后續發展,直接影響了林場質量和林場經濟效益,長此以往,會導致林地質量下降。此外,西峽國有林場林區處于六盤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受到保護政策的限制,加大了間伐撫育的實施難度。
3.2 資金短缺
在中幼林撫育工作中,撫育任務重、工作量大。研究表明,在森林資源培育過程中離不開充足的人力、物力及資金投入。由于我國林業發展速度較慢,缺少專門的機構管理和發放中幼林撫育過程中的資金,再加上林業經營單位未意識到森林經營的重要性,在中幼林撫育過程中,并未投入專門的資金,直接造成森林經營投入不足的現象嚴重[6-7]。由于林業部門資金來源不足,開展中幼林撫育工作的積極性不高,再加上國家對生態工程建設極為重視,投入森林經營中的費用不足,不利于中幼林撫育工作的正常開展,使得最終撫育效果未能達到預期。
3.3 缺乏針對性撫育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展,不同的林業經營單位經營的目的不同,如生態公益林、商品林。因此,每個經營單位種植的品種不同,對于不同類型的中幼林,需要采取不同的撫育方法。但當前缺乏針對性的撫育技術,所應用的中幼林撫育技術是統一的,對于不同樹種的中幼齡林撫育沒有實施針對性的撫育措施。此外,由于森林經營中的資金短缺,阻礙森林經營基礎建設,無法滿足中幼林撫育需求得不到滿足,不利于中幼林撫育工作的正常開展。
3.4 中幼林撫育難度大,成林質量低
在撫育管理工作中,由于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木材價格下降,在中幼林撫育過程中會出現管理缺失的情況,直接造成幼林內的雜草叢生,對植被的生長極為不利,嚴重的情況下會造成林木死亡。此外,由于經濟、人力、技術等原因導致中幼林生長過密,直接造成樹木生長發育中的養分供給不足,再加上管理不到位,使得樹木間隙極小,損壞枝條、樹葉,林地生長質量下降,使得成林質量偏低。
4 西峽國有林場加強中幼林撫育管理的有效對策
4.1 爭取政府支持,制訂科學完善的資金籌劃計劃
上級林業部門應做好森林資源調查,以全面掌握中幼林撫育情況,統一安排中幼林間伐計劃,而下級林業部門應根據計劃,主動配合完成相應的工作,積極與相關部門溝通,充分利用已經出臺的扶持政策加強中幼齡林撫育,向各級管理部門積極爭取相應的扶持政策,盡量減免各項費用的減免,提高效益。從長遠角度考慮,將中幼林木材稅收降至最低,還能減少林業經營單位中的中幼林撫育損失,制訂科學完善的資金籌劃計劃,促進中幼林撫育工作的持續穩定開展。此外,還要結合西峽國有林場實際,通過人為干預,提高森林撫育間伐質量。
4.2 加大中幼林撫育的資金投入力度
當前,我國中幼林的占地面積較大,工作任務量大,國家應結合中幼林撫育現狀,加大對森林經營基礎建設的投入力度,同時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為中幼林撫育工作提供堅實的經濟支撐,以有效滿足中幼林撫育工作的需要。此外,林業經營單位可以通過多種途徑籌集資金,加大對中幼齡林撫育技術研究的投入力度,保證專項資金真正被用于中幼林的撫育工作,確保森林經營工作的順利完成。
4.3 提高對中幼林撫育工作的認識,加強培訓
中幼齡林撫育是森林經營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促進林木生長,提高林場經濟效益。加強對中幼齡林撫育意義的宣傳,提高相關人員對中幼齡林撫育工作的認識,充分認識到中幼齡林撫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將撫育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增強中幼齡林撫育相關人員的責任感[8-9]。定期組織林業經營單位相關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尤其是應重點培訓管理人員。在中幼齡林撫育前明確設計規范,將撫育措施落實到具體對象,并做好中幼齡林撫育設計的審批工作[10-15]。
4.4 加大對中幼林撫育的監督管理力度
為了提高撫育質量,加強中幼林撫育管理極為重要。林業部門需結合實際構建科學完善的管理體系,確保中幼林撫育的各個環節與技術標準要求相符,凸顯各項管理環節的規范化、合法化水平,以提高撫育工作質量。加強監管中幼林撫育工作,有關技術人員需全面分析撫育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嚴格按照標準,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健全中幼林的撫育情況檔案,遵循實事求是的原則,做好詳細的記錄,及時發現問題并第一時間解決問題[16-17]。
5 結束語
森林是一個復雜的立體空間結構整體,在營林生產中,相關部門需結合林分特點,存優去劣,既符合自然規律和人為目的,又發揮森林最大生態功能與經濟效益;綜合各項技術,因林、因地制宜地分類經營,避免單一的經營措施或只考慮經濟效益的經營措施;將培育林分質量放在首位,杜絕掠奪式的經營,增強森林生長結構的穩定性。
參考文獻
[1] 賈永錄.中幼林撫育管理的重要性及成效分析[J].現代農業科技,2021(4):131-132.
[2] 謝會芳,衛新華.中幼林撫育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探析[J].南方農業,2019,13(2):72-73.
[3] 呂建勛.中幼林撫育管理重要性與措施的相關分析[J].農村實用技術,2019(4):866.
[4] 李之麗.楊樹中幼林撫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撫育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09(17):220,222.
[5] 陳斐洋.淺談嵊州市中幼林撫育管理現狀與對策措施[J].農業與技術,2019,39(8):69-70.
[6] 王相娥,翟春龍,牛紅芹,等.淺談楊樹中幼林撫育中的問題及撫育管理技術[J].農業災害研究,2021,11(11):146-147.
[7] 許瑞蔚.人造林工程的中幼林撫育管理技術[J].農村實用技術,2021(8):123-124.
[8] 樂金良.中幼林撫育管理在營林生產中的重要性及成效研究[J].綠色科技,2020(1):135-137.
[9] 李雪松.楊樹中幼林撫育中的問題及撫育管理技術[J].花卉,2020(4):168-169.
[10] 李麗.中幼林撫育管理在營林生產中的重要性及成效分析[J].南方農業,2020,14(32):88-89.
[11] 吳發林.中幼林撫育管理在營林生產中的重要性及成效分析[J].鄉村科技,2018(7):63-64.
[12] 高海川.試論中幼林撫育管理在營林生產中的重要性及成效[J].農民致富之友,2017(15):148.
[13] 楊雄.中幼林撫育管理在營林生產中的重要性及成效分析[J].綠色科技,2017(1):136-137.
[14] 姜世秀.中幼林撫育管理在宣城市宣州區營林生產中的作用與成效[J].南方農業,2022,16(11):192-194,201.
[15] 王淑霞.中幼林撫育在營林生產中的重要性探討[J].現代農業科技,2021(15):143-144.
[16] 徐雪飛.論中幼林撫育的管理技術在營林生產中的重要性[J].農技服務,2017,34(22):51.
[17] 羅丹,吳小平.森林培育中的中幼林撫育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23,29(9):1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