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投資者對美國企業盈利的樂觀預測等多重利好推動美國股市上漲,中國3月CPI同比上漲2.1%,低于市場預期也助推了港股市場上漲,尤以光伏股和燃氣股表現突出。
據報道,超過1000家歐洲光伏產品企業要求歐盟委員會放棄對中國太陽能企業征收懲罰性關稅。他們認為一旦對中國光伏企業征收懲罰性關稅,七成以上的太陽能模板價格將大幅上升。又有報道稱,巴菲特旗下公司可能收購尚德電力,此外市場亦憧憬光伏產業扶持政策的制定,因此激勵光伏股出現一波升勢。
燃氣股方面,大陸多地天然氣接連漲價,預示燃氣價改勢在必行,因此上周燃氣股表現亦較佳。
展望未來,市場憂慮禽流感態勢擴大,且截至發稿,朝鮮半島戰爭因素仍未明朗,港股負面影響因素仍在困擾投資者。但上周資金較為明顯地流入消息面熱點板塊及個股,投資者仍可從中尋找投資機會。
展望本周,投資者可以關注日元貶值利好板塊。
日元自去年9月底安倍晉三當選自民黨主席后開始貶值,主要由于市場憧憬日本將加大推出量化寬松政策的力度。現在,預期終成事實。安倍晉三上臺后委任新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以協助其推行量化寬松計劃,致使今年日元下跌速度加劇。根據日本官員宣布,日本計劃以兩年時間實現通賬達2%的目標。與此同時,亦將買債上限提高,將每月的日本國債購買規模提高一倍至7萬億日元,并通過買入更長年期的債以壓低長期利率。這個龐大的買債舉動令美元兌日元由去年9月底的77急跌至近日的99,貶值幅度逾20%。
從宏觀角度來看,日元下跌令資金流向日本股市,使得日股近期大幅反彈。站在中國的角度,市場擔心此舉將增加貨幣供應,熱錢流入將令人民幣升值壓力增加,最終拉高內地通脹率,對經濟帶來不利影響。
另一方面,日本作為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日元的貶值對不同行業帶來不同的影響。
基本上,日元貶值有利于一些需要從日本進口原材料的企業,或者是發行日本幣值債券的企業,以及售賣日本貨品的企業。比如生產日系汽車的生產商,他們部分零部件需從日本采購,日元貶值有助他們降低采購成本。相反,日元貶值對以日本為主要銷售市場的企業則帶來不利影響。比如一些化妝品企業及零售企業等,部分相關企業在日本的銷售比重達兩成,日元貶值對他們將帶來較大的匯兌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