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功能、新系統的開發,使得民生銀行新產品的開發,從業務部門提出需求到科技開發部進行方案論證,再到成功實施上線,周期非常短。比如‘存貸合一卡’,前后只用了45天,這在原來的架構上是不可想象的,以前需要120天。” 7月4日,民生銀行行長洪崎向《投資者報》記者表示,現代銀行需要能快速應變的系統,才能適應科技日新月異、業務創新永不停步的時代。在他看來,當前銀行業競爭加劇,要想擺脫同質化競爭,不僅需要好的創意和市場意識,還需進行流程再造,而這一切,都需要IT系統的強有力支持。
當天,民生銀行在京宣布,歷經7年建設的新一代銀行系統全面成功上線。這一新系統,正是洪崎所提到的能適應流程銀行建設、將持續推動“流程銀行”再造的“新型武器”。在洪崎看來,作為戰略轉型的基礎技術平臺,新一代銀行系統的上線,將對民生銀行實現“二次騰飛”、進入中國銀行業第一梯隊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新系統關注客戶最佳體驗
多數人對銀行核心系統都較為陌生,感覺IT系統離銀行客戶相距甚遠。其實,簡單如去銀行柜臺辦理存取款業務或是通過網上銀行、手機銀行購買理財產品,背后均有銀行核心系統的支持。
據洪崎介紹,民生銀行新一代銀行系統歷經7年建設,共搭建了10大類平臺,上線了115個應用模塊,改進了1150個變革點,優化了7000多項應用,進行了91萬個案例測試,最終建成了在設計理念、架構體系、業務支持、產品創新等方面國內領先,代表未來銀行業務系統的發展方向的新系統。
這一新系統與以往的銀行核心系統究竟有何差異?
民生銀行科技開發部有關負責人向《投資者報》記者進一步介紹稱,民生銀行原有的系統是以賬務處理為中心的系統,保留的賬務以外的交易要素很少。而新系統是在對客戶、交易行為、產品、渠道、銀行最佳實踐流程等方面進行分析的基礎上建立的,不僅建立了高效合理的服務流程,提供了各類電子化服務手段,而且,十分關注客戶最佳體驗,在大數據分析基礎上,會為客戶提供出最佳的服務。
“新一代銀行系統在客戶服務上,主要體現在客戶感受、產品研發和內部管理三個方面。”這位負責人強調。
他舉例說,從客戶感受看,會有顯著提升。“通過客戶統一視圖,使客戶能對名下各類業務一目了然;同時,通過流程優化、免填單、系統集成、預處理等手段,實現簡化操作能達到業務快速處理,減少客戶辦理及等待時間。”
此外,全方位、立體化的多渠道電子客戶服務,也將給客戶提供多元化的移動金融服務。如對公結售匯的流程,能從以前的45分鐘縮短到5分鐘。
“另外一個重要的表現是,產品研發周期大為縮短。基于SOA(面向服務的架構)產品工廠理念下設計下的各產品系統相對獨立,并獨立于核算系統,有利于產品邏輯實現和處理,新產品線的增加,不會牽一發而動全身,而是可以迅速搭建。比如‘存貸合一卡’從提出想法到系統上線只用了45天,以前需要120天。”
鍛造移動互聯時代的競爭基礎
記者了解到,民生銀行新一代銀行系統的一個突出特點是“具有互聯網基因”,這一特色,將促進民生銀行在移動互聯、云計算、大數據及社交媒體的新科技發展大潮中做一名領航的弄潮者;同時,將為民生銀行的前臺營銷服務、中臺風險控制和后臺保障支撐提供無縫的系統支持。
在洪崎看來,現代科技的迅速發展給銀行業經營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社交媒體等新的商業力量正在挑戰甚至顛覆傳統銀行商業模式。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我們善于利用這些新技術,那么它將給銀行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機會。”
洪崎透露,以新一代銀行系統建成為契機,民生銀行將踐行科技強行戰略,用強大的科技保障體系支持未來戰略業務發展。
具體而言,民生銀行將借此推進大數據平臺的完善建設;建立多層次分析、經營、決策平臺,實現企業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有效利用,支持全行精細化管理;建設移動金融平臺;進一步完善客戶平臺建設;建立電子商務與電子金融結合的一體化供應鏈專業平臺;建設云金融服務平臺等等。
“這些都是在移動互聯和大數據時代銀行業競爭的必備基礎。”洪崎向記者強調,今年是民生銀行實施第二個“五年發展綱要”的第一年,也是深化事業部改革、加快分行轉型的重要一年。“我相信,新一代銀行系統的全面成功上線,將為民生銀行戰略轉型的順利實施、‘二五’目標的成功實現提供強有力的科技支持,助力民生銀行早日實現二次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