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網絡娛樂的繁榮為普通網民帶來了一場視覺和聽覺的“盛宴”,眾所周知,諸如《中國好聲音》、《快樂女聲》等只有極少數人能參與,其游戲規則決定了它們并不能讓絕大多數人成為主角,為此,諸如呱呱、9158、56、六間房等主打平民網絡娛樂的互聯網平臺應運而生,并且在風險投資市場深受追捧。
隨著全民娛樂的日漸盛行,幾家娛樂網站的用戶量和營收規模水漲船高,以呱呱為例,據統計,呱呱注冊用戶超過7500萬,同時在線用戶數超過100萬,營業收入達到5.8億元。同時,呱呱還得到了來自光線傳媒的7500萬元投資,換取32%的股權。
作為行業新進者,無論是用戶、產品還是資源,呱呱都不太占優勢,目前也沒有大的動作,可以說幾乎沒有什么亮點。而行業老大9158用戶規模和產品都不俗,運營風格相對低調,這無疑給了呱呱一個絕佳的機會,呱呱正考慮大舉進軍網絡造星領域。
不過,新東方的俞敏洪說過一句名言“在每個大成功之后都可能隱藏著一個大失敗”,對于網絡娛樂這個特殊的行業也是如此。在筆者看來,網絡娛樂平臺不應該是造星平臺,如果要盲目去搞造星運動,恐怕會遭受前所未有的失敗。
網絡造星運動,這場曾經的創新盛會,如今隨著像呱呱視頻這樣的新入者大幅增加,恐怕又難以避免地演變成互聯網領域的泡沫區。就像團購、電商、視頻等領域一樣,這個行業也必然面臨洗牌。
網絡造星,創新還是泡沫
說到造星,就不得不提呱呱視頻精心打造的“視頻演藝社區”,這被視為推進造星運動的重要舉措。呱呱不僅為用戶總結出了“明星之路三部曲”,甚至還推薦了一些金牌經紀人,儼然一個基于互聯網的平民化選秀和造星平臺。
除呱呱以外,其他平臺也躍躍欲試,其中六間房就走上了秀場的模式,雖然六間房以推薦美女主播為主要噱頭,但也有造星的潛意識,例如六間房按照歌手等級分了超星、巨星、明星、紅人等幾個等級,造星意愿極為強烈,從六間房的統計來看,目前網站擁有超過24萬超星,巨星超14萬,陣容極為龐大。而且,六間房還推出了諸如“一唱到底”等活動,用于發掘優質用戶。
然而,在筆者看來,這種模式卻并不符合網絡娛樂平臺的特性,首先,受資源、品牌和用戶認知度等因素的影響,網絡娛樂平臺不太可能像電視一樣打造出諸如《中國好聲音》《快樂女聲》這樣系統而權威的選秀節目,其造星能力根本就不受認可。高端選秀節目必須具備專業的設備、炫麗的舞臺、超強的策劃團隊、強大的評委陣容,但是目前網絡娛樂平臺幾乎都沒有這些資源,光靠一臺電腦,一個話筒和攝像頭就想造星?天方夜譚。
另一方面,網絡娛樂平臺的用戶大多是普通網民,如果要將資源集中在造星方面,這意味著更多的普通用戶可能會被冷落和忽略,這不符合平臺的長遠利益。對于博取收視率的電視臺而言,選秀節目可以是上億人觀看只有幾個人的演出,但對網絡娛樂平臺不同,它們需要的是用戶間的交互、互動,而不是將大多用戶當成看客,所以這明顯不符合網絡娛樂平臺的定位。
舉個例子,在呱呱的相關頁面上,我們能看到很多類似于選秀的活動,例如“男聲頂呱呱K歌賽周賽”、“緣聚玫瑰情歌大聯唱”等等,但這些活動的參與者都寥寥無幾,只有區區六百多人,其他活動更少,只有區區一兩百人。這說明,大部分的用戶在這里找不到歸宿感,因此沒有參與的欲望。
實際上,整個網絡娛樂行業仍然處于發展初期,無論是用戶規模、收入規模還是制作團隊,都無法和主流的選秀電視臺相比,在這種情況下談造星幾乎不可能。雖然六間房推舉了數十萬超星和巨星,但這些所謂的明星不過是人氣相對高一些的草根藝人而已,并非選秀節目中萬里挑一選拔出來的明星。而且,由于缺乏高標準的評判,六間房所打造的超星和巨星也不過是自娛自樂。
相比之下,51.com的模式似乎要靈活一些,51.com以游戲、交友為主要的服務內容,雖然服務形式和呱呱、六間房類似,但定位相對平民化,也很符合用戶需求,只可惜51.com人氣稍遜,但從方向上看,51.com沒有問題,比起盲目投資參與造星運動,這種模式更為靠譜。
牽手光線傳媒前景難料
在光線傳媒介入以后,呱呱很難再保持獨立自主的運作。據悉,呱呱希望能成為一個主流的互聯網造星平臺,這與光線的想法不謀而合,然而,光線對互聯網了解并不深,如果冒然涉足互聯網相關的產品運作,恐怕會適得其反,因為互聯網和電影、電視劇的運作模式大相徑庭。
一個潛在的問題是,由于呱呱和光線所從事的行業完全不同,如果推動造星運動開展下去,也必然會在戰略、執行等層面產生沖突,這樣的例子在互聯網行業不勝枚舉。如果真正無法合作下去,整個造星計劃可能會就此擱淺。
而即便是光線和呱呱能融洽地合作,可能也很難達到預期,畢竟呱呱的用戶量只有區區7500萬,相比5億的網民規模仍然很小,不是誰都能成為湖南衛視,也不是誰都能打造《快樂女聲》,如果盲目投資去推動造星運動,恐怕只會是“賠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