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日本作家渡邊淳一在新書《在一起,不結婚》中提出“事實婚”的概念,一時間引發眾人高度關注。所謂“事實婚”,是指“高度自由的制度,孕育著實質的愛情”,以適應人心和社會的各種變化,以及現代生活的伴侶狀態。用一句話概括便是奉行不婚主義,男女雙方協議生活與生育。
在日本,青年男女未婚率急劇攀升,越來越多年輕男性不愿結婚。而在國內,不婚者也是與日俱增,所不同的是,很多30歲以上、經濟獨立、有社會地位、事業有成的男性選擇不婚,但他們大都會有固定同居伴侶。
網絡上曾有一篇文章引發社會各界熱議——《張朝陽和丁磊:為何富到不敢結婚》,甚至有人質問張朝陽:“能買得起游艇為何不結婚?”張朝陽回答得很實際,他說:“婚姻所帶來的財產糾紛處理起來很麻煩。”近日,他在一檔節目中又自曝婚姻觀:“想要孩子但不想結婚。”與張、丁二人推崇不婚相對應的是,時下社會上很多億萬富豪、身家過億的男企業家高調征婚,征婚場面堪比后宮選妃,卻引來無數年輕女子報名參與。
受傳統文化影響,結婚生子是男性的責任,但不結婚不等于逃避責任。不婚是一種生活方式,一種自由意志,伴隨婚戀觀的開放,婚姻制度對人們的束縛日趨凸顯,多元化的社會對婚戀越來越寬容。像李銀河女士所說,“婚姻制度最終消亡最符合自然法則。因為婚姻制度的功能一是財產繼承,二是子女養育,如果這兩個問題都有其他途徑解決,婚姻制度就會消亡。人的情感就可以自由奔放,完全不受約束了,便進入了最符合人性最自然的狀態。”
從現實中看,男性選擇不婚存在諸多糾結與苦悶,時刻面臨輿論的質疑。換句話說,不婚男的情感世界非常隱秘,這不僅對社會秩序造成一定侵擾,最關鍵的是挑戰著家庭倫理與公序良俗。
美國作家約翰·艾杰奇在書中曾寫道,“每個男人的心里從小就想要一把槍,冀望打一場仗,一次原野冒險,過一個冒險犯難的人生,以及拯救一位美人——那是神所賦予在男人身上的形象,是男人要活出的樣式。”比同居更牢靠,比結婚更自由,不婚男是否意味著喪失社會責任?他們該如何獲得安全感?本期我們一起來探討這個話題。
情場榻榻米:不婚男的類型與解析
A 害怕禁錮型
特征描述:在愛情中,女性渴望婚姻帶來的是安全感和歸屬感,但有些男人害怕婚姻帶來禁錮,從而失去自由。一般來說,這樣的男人害怕承諾,玩心較重,但是內心比較純真。
分布人群:此類不婚男常見于富家男和鮮肉男群體中,前者大都家庭優渥,生活無憂,他們繼承父母事業,物質方面沒有壓力,對愛情持有玩世不恭的態度,周圍不缺少女友;后者是性格純良,未被發掘有感情經歷,且身材上佳的男性,他們閱歷較淺、保持純真心態,結婚是遙不可及的事。
心理透視:自由是一枚硬幣,人們享受自由時必然要付出代價。富家男仰仗家庭資源自由散漫,這是責任的喪失,折射內在的不成熟;鮮肉男則是心理未“斷奶”,還沉溺于對父母的依賴,這是社會化角色的失敗。
B 心理障礙型
特征描述:小時候生活在父母婚姻失敗的陰影下,得不到家庭的愛,很多男人對婚姻徒生恐懼與焦慮,到了結婚年齡對異性非常排斥,性格變得孤僻、自閉。即便是結了婚,也極易離婚,這類男人在圍城里無所適從。
分布人群:此類男人分布在各個群體與領域中,很多富商、企業家、成功男性等幼時遭遇多舛家庭,他們不懈打拼只為出人頭地,但往往事業如日中天、情感卻一塌糊涂,好多男性選擇獨身。
心理透視:用心理學眼光看,人的心理問題都能在他的童年找到追溯,這類男人幼時家庭不和睦,留下深刻烙印,成年后他們籠罩在父母失敗婚姻的陰影中,有種杯弓蛇影的膽怯,還有些人是不自覺放大父母婚姻對自己的影響,以遮掩內在的自卑,啟動心理防御機制。
C 追求完美型
特征描述:對愛情過于挑剔,而且追求完美。不少男人覺得婚姻是神圣的事情,不可絲毫懈怠,應該找一個最適合自己、最完美的新娘,他們對自己非常自信。
分布人群:浪漫、有情調的男性,擁有王子情結的男性,還有自身頓感優越的“三高”男、海歸男、“四喜男”(即4C男,指集體貼、開朗、迷人、自信四種優秀品質與魅力的男人)、氣質型男群體等。
心理透視:此類男人大都取得一定成就,是業內或圈內的翹楚,頭頂籠罩著光環,內在自信膨脹,對愛情過于理性化,有種“寧可獨身一輩子,也不湊合著過”的態度,他們時常“不滿意便換”,強迫性重復會對愛情出現疲倦,陷入伴侶關系更迭的漩渦中不能自拔。
D 朝三暮四型
特征描述:這類男人通常是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見異思遷、喜新厭舊,對愛情不忠誠。即便與這類男人步入婚姻殿堂,也要提防他是否在外面招蜂引蝶。
分布人群:此類男性分布較廣,其中,事業有成的中年男性極易對發妻不滿,繼而發生婚外情;而那些活躍于社交圈子、商務場所的男士生活中也常有情人出沒。
心理透視:朝三暮四是男人的本性,因為他們用下半身思考,普遍缺乏克制力,但是有些男性事業飛黃騰達后,情感需求隨之水漲船高,渴望尋找更好的愛情,以匹配自己,與社會地位對應,顯示自己的能力與尊嚴。其實,這是內在失衡與迷失,很多時候只是錯覺使然。
男性部落格:讓愛情飛一會兒
頻繁換女友疲累,
決定選擇不婚
當事人:柳郡,男,28歲,投資咨詢公司經理
大學畢業后我去南方闖蕩,和初戀女友三年的愛情隨之畫上句號,我發誓一定要混出個樣子再回來。經過不懈打拼和貴人點撥,兩年后我回到濟南,在高新區開了家投資咨詢公司。起初經營慘淡,我恨不能打退堂鼓,這時在飯局上認識了比我大3歲的寧珊。她四處幫我介紹客戶,公司漸漸紅火起來,我和寧珊的感情也不斷升溫。可當我向她表白時,她拒絕了,而后去了新加坡。
寧珊走后,我失魂落魄,愛情陷入空窗期,工作上也打不起精神。經朋友介紹,我開始了相親,一年內先后換了三任女友,都不合我心意,我身心俱疲,有幾個朋友私下說我太花心、不正經,我郁悶至極,下班后便泡在酒吧買醉。后來我想明白了,與其為愛情而累,不如享受獨身的自在。這樣不僅隨心所欲,也能有時間有精力實現自我,拓展事業。
情場金手指:選擇不婚固然能隨心所欲,但不可只顧眼前利益。如情感專家陳彤所說,“我想人類之所以發明婚姻,大概是想給我們本來艱辛而不完美的人生增添一個理由。”所以,在結婚這件事上男性要深思熟慮,善于預見后果,不可盲目。
推崇周末戀人,
享受不婚瀟灑
當事人:騰岳,男,33歲,某房地產副總
30歲那年,在父母逼婚下,我和一個高干家庭女孩步入圍城,然而此婚姻只維系了半年,我又恢復單身。離婚后我才發現,自己真的不適合結婚,慶幸的是我們沒有孩子。不是我逃避責任,而是我討厭那種束縛。結了婚吃喝拉撒都要向伴侶交代,加之雙方沒有信任可言,整天疑竇叢生像間諜,這樣的生活不啻于下地獄。我頓悟,如果真的為了父母著想,不如打下屬于自己的江山,擁有職業規劃和養老計劃,這樣他們也不會掛心。
一個人的生活寂寞難挨,尤其是看著員工拖家帶口旅游時,我陣陣酸澀,頓覺失敗。偶然機會我邂逅了女友柏莉,她不黏人,很體貼,每個周末我都開車接她來我的住處,我們順理成章成為周末戀人。平時各忙各的,周末在一起纏綿似火,我很享受這種“親密有間”的浪漫生活。我深知我們不會天長地久,但越是這樣越值得珍惜。
情場金手指:周末戀人型、搭伙吃飯型、網絡社交型等是很多單身者熱衷的情感模式,以排遣寂寞、逃避婚姻的責任,時間久了會內耗掉愛的耐性與能力,當短暫的魚水之歡透支情感賬戶時,男性會不禁迷失。
遭遇意外變故,
我與前妻復婚
當事人:童胤,男,45歲,個體老板
當初和妻子晴蕓結婚時,我是個窮小子,岳父是當地有勢力的人,和晴蕓結婚完全是父母良苦用心,我不可違背。婚后我對晴蕓百依百順,同時努力打拼。晴蕓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她在家當起全職太太,家庭開支增大,我便辭了職下海經商,干起皮革生意,生活越來越富裕,岳父也對我刮目相看。然而,兩個女兒上初中后,我和晴蕓的婚姻亮起紅燈。
她質疑我在外有女人,對我在酒局上調調情、接觸幾個美女便上綱上線,真是大驚小怪。她鬧到公司里,我無奈提出離婚。離婚后我徹底墮落了,整天出入洗浴賓館,身旁的情人換了一個又一個,當我查出患上胃癌時我淚涕橫溢,住院期間晴蕓帶著女兒來看我,我悔恨萬千。在孩子搭橋下我們復婚。復婚后我體悟到男人可以沒有事業但不能沒有家庭,慶幸的是胃癌是誤診,我是滿滿的感激,要用余生來回報妻子。
情場金手指:離婚率逐年飆升的當下,圍城外的誘惑隨之陡增,不少中年男性缺少克制力,一旦遭遇婚姻危機便離婚,離婚后耽溺聲色犬馬生活。但是,獨身生活會讓男人失去依靠,遇到坎坷時會想念家庭的溫暖。可見,選擇不婚要三思而后行。
兩性身心坊:當孤單襲來,不婚男何去何從
Q:不婚族男性,怎樣尋求安全感?
A:與女性不同,男人需要的安全感是全世界都離開他,但始終還有個女人不離不棄,他們需要一種無條件接納。網絡時代,不婚男性用微信搖一搖便可找到同居伴侶,表面上看他們獲取安全感很easy,其實這只是短暫刺激與快感,抑或者說是安全感的假象——男性聊以自慰的虛設而已。所以,不婚男會處于尋找安全感的漩渦中。
Q:選擇不婚,將來如何養老?如何向父母交代?
A:有些男性覺得只要擁有理財計劃養老不是問題,但繁衍后代的重任無法回避,再大度的父母也很難理解,這不僅是傳統觀念,更多的是家族香火。退一步說,不婚男通過領養、試管嬰兒實現當爸爸愿望,可孩子教育離不開男女共同參與,需要完整的家庭,沒有婚姻制度約束,孩子成長會不利。因此,不婚者不能只著眼于個人感受,理應面向主流,承擔應有社會責任。
Q:當“慣性孤單”咬噬內心,不婚男性該怎樣排遣?
A:當不婚男性習慣了煢煢孑立,“慣性孤單”會變成一種“阻愛”。據日前世紀佳緣網一項婚戀調查顯示,單身男性的孤單指數遠高于女性。面對慣性孤單,不婚男性一般有兩種排遣方式:一者,視孤單為習慣,用獨立意識戰勝,或用其他興趣愛好填充生活;二者,更換性伙伴,以消除情感饑渴。前者需要非凡意志力,卻極易把自己關閉起來,產生性格障礙,后者則會出現情感生活混亂。不難看出,不婚男排遣孤單的最好辦法是重新尋找愛情。
鏈接:
國外流行的不婚模式
賓客婚姻
雙方平時不住在一起,兩人都有空的時候再相聚。雙方沒有共同的家務和家庭問題,而且可以有自由的社交圈子。
期限婚姻
愛爾蘭是一個信奉天主教的國家,禁止離婚。因此,愛爾蘭人創造了一種兼顧傳統和自由的婚姻制度。男女雙方在結婚時,可以協商婚姻關系的期限,從1年到100年不等。辦理結婚登記的費用,也因婚期的長短而不同,婚期越短,登記費用就越高,婚期越長,登記費用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