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為新書《3D打?。合乱淮喂I革命》做調查的時候,我采訪了一大批DDM(直接數字化制造)的先驅者們,他們已經開始使用3D打印把不可能變成可能。被采訪的人中有號稱“3D打印藝術家”的巴斯西貝?格羅斯曼,她利用3D打印創作一系列的雕塑和飾品,然后把它們放到她的網站上賣出去。她開發了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這更像出版,而不是以畫廊為平臺的藝術營銷”。
巴斯西貝告訴我,她之所以涉足3D打印領域,是因為她對那些用傳統工藝無法做出來的雕塑非常著迷。她解釋說:“問題的根源在于底切、許多類型的懸掛、通孔、角度變換還有其他工藝特征,過去我無論如何都不能做到在不打破原材料或者模型的前提下來把我想要的設計做出來。我一直以來對凸雕很著迷,但在3D打印技術出現以前,我找不到一個經濟上具有可行性的工藝方案。90年代末,我創作了一組雕塑作品的草圖,它們的結構過于復雜以至于很難做出實體,而我無法靠草圖就找到一個足夠慷慨的資助人。”幸運的是,成本低廉的3D打印和網站營銷出現了,一切問題都迎刃而解。
“神經系統”(Nervous System)是另一個創作3D打印飾品和藝術作品的先驅。2007年杰西卡·羅森克蘭茲和杰西·路易斯·盧森伯格創建了這個工作室,他們將其稱作一個“由科學、藝術和技術交叉生成的設計工作室”。他們的工作理念是通過計算機模擬自然界里的模型,并加以設計生成獨特的數字模型,然后運用3D打印機制作出一系列獨特的戒指、手鐲、耳環、吊墜、燈以及其他藝術品,然后把這些東西通過設計室的網站向外出售。
工作室的經理亞倫福爾·摩斯告訴我,神經系統的3D打印產品都是通過Sharpways制造的。至于材料,有的是激光燒結尼龍,有的是通過ExOne粘合噴射機制造的不銹鋼和青銅。還有其他貴金屬制成的首飾,包括金、銀和鉑金。他們使用3D打印機按設計制作出一次性的模具,然后使用失蠟鑄造法把成品最終制作出來。神經系統使用MakerBot生產的3D打印機來輔助其設計制作流程。
由于對神經系統如何成為3D打印制造先鋒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我采訪了該工作室的聯合創始人杰西卡·羅森克蘭茲。她回憶說:“我們是從2009年的‘細胞循環’項目起開始使用3D打印機的。我們對這種數字化生產過程很感興趣,它幫助我們創造出復雜的產品形式,而這些形式是其他工藝無能為力的。此外,我們還可以用這種工藝為顧客訂制出獨一無二的產品?!?/p>
“細胞循環”的靈感來自于放射蟲的骨骼,是從一個彈簧網的物理模型由蜂窩狀的珠寶做成的。此應用程序可在神經系統的網站上運行,它允許顧客實時參與珠寶訂制的過程,他們專屬的3D模型會呈現在顯示屏上。當設計完成時,顧客只需要點擊“確定”和“購買”,然后這件作品的數據就會傳送給Sharpways,交由他們的3D打印機制作出來。這真是一種巧妙的、富有創意的數字化訂制生產方式。


3D打印太陽鏡
DDM的另一個先鋒就是專注于“消費級3D打印太陽鏡”設計和銷售的普羅托斯眼鏡公司。該公司通過其網站protoseyewear.com出售各種鏡框,所有的產品都是用粉末狀的“專利混合物”激光燒結而成的,以此確保高品質。正如普羅托斯的廣告說的,只有層層堆疊的3D打印技術才能完成其他工藝無法企及的大膽而另類的設計效果。普羅斯特眼鏡不僅造型浮夸、輕便耐用,而且所使用的材料也給人一種獨特的感覺。
普羅斯特與神經系統的共同之處就在于,它們都充分利用了3D打印的可訂制性開發了自己的軟件。普羅斯特的CEO馬克·列文森以及CTO理查特·魯迪告訴我他們已經開發出了允許顧客訂制適合他們面部特征的太陽鏡的程序。這樣一來,顧客就可以選擇一款不僅風格獨特而且完全適合他們臉型的鏡架了。
從硬件到軟件
隨著采訪的深入我發現,對于當今眾多3D打印的先鋒企業來說,訂制型軟件已經成為它們必不可少的工具。雖然關于3D打印機的消息仍占據著大部分的新聞頭條,但和早期個人計算機行業一樣,3D打印行業的價值焦點很可能會快速地從硬件制造轉移到軟件開發中。
現在隨便哪個設計師都可以買一臺3D打印機,然后自詡為這個行業的先鋒。軟件應用程序將會逐步取代3D打印技術本身成為一家公司區別于其他公司的特征,而這也是提高產品附加值的重要方式。如果3D打印技術不負眾望,不出十年,現成的硬件將足以掃描和復制任何具體的實物。因此不斷開發軟件,為每一個客戶提供獨特的數字訂制服務,對企業的生存和成功都至關重要。
3D打印玩具
為了再次證明這一點,我采訪了另一個數字化制造業的先鋒MakieLab。它使用尼龍和布料作為原料,通過激光燒結的工藝在線訂制玩具。MakieLab的制造商在他們的網站makie.me上為顧客提供了海量的訂制選擇。人們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娃娃類型,它們的性別、皮膚的顏色、頭型、眼睛、眉毛、鼻子和嘴巴,還有頭發、服裝甚至微笑的弧度和手的形狀。因為可選擇性很強,MakieLab生產的每一個娃娃都是獨一無二的,迄今已經完成了77000多份訂單。
MakieLab成立于2011年,以“從模型到生產只需一夜時間”著稱,它正計劃擴大其產品范圍并打算繼續利用3D印刷的潛力來快速制造獨特的產品。聯合創始人喬·羅奇透露說:“我們決定制作3D打印玩具是因為這個行業已經相當成熟,可訂制的、個性化玩具比“中國制造”更有趣,它們可以更有效地激發孩子們的創造力。如果客戶在周一要求訂制一副喇叭邊的眼鏡,我們可以在周五讓它出現在店里?!?/p>
ThatsMyFace.com也是一家生產訂制玩具的網站??蛻艨梢陨蟼髯约旱恼樅蛡饶樥掌?,之后這些照片將會通過專門開發的Zprinter3D系統生成一個全彩色、三維的頭部數字模型,然后打印出來。這些縮小版的頭部模型既可以單獨出售,也可以添加到一個標準的4、6或12英寸的動畫人物(蝙蝠俠、超人或是其他你能想到的角色)身上,或安裝到迷你樂高積木身上。與MakieLab一樣,這家網站上也有大量選項供顧客選擇。銷售主管約翰·基頓告訴我:“我們希望將來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專屬于自己的卡通人偶。”
新的領域
2013年1月,當我開始采訪的時候,一些業內人士曾告訴我,目前只有軍隊在使用3D打印機生產成品和零件。但事實上一些有開創精神的藝術家和企業家早已開始探索將3D打印作為終端制造技術的道路,并且取得了令人吃驚的效果。
盡管跨越如此眾多行業,3D打印行業的先鋒們有很多的共同點。一開始他們使用3D打印技術是為了突破傳統技術的屏障創造出自己想要的東西。隨著競爭對手的出現以及3D打印技術的發展,大部分先驅者們正在通過開發訂制軟件創造更高的產品附加值,以保證他們在該行業的前沿位置。
最后,我想說的是,我接觸過的行業先鋒們都滿懷著一種激情,他們致力于把3D打印變成一種真正的變革性技術。如同神經系統的杰西卡·羅森克蘭茲所說的那樣,3D打印機將會使公司擺脫大規模生產的局限性,做出更好更有趣的產品,“這種技術比傳統的制造工藝更簡單高效,人們擺脫了過去的束縛,或許將會迎來一個創新力大爆炸的時代”。






行業先鋒們滿懷熱情,致力于把3D打印變成一種真正的變革性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