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點講解】
概括新聞內容這一題型考查的是學生對信息的概括和整合能力。考試中所涉及到的新聞題目主要有以下三種類型:一是給新聞擬標題,二是概括新聞的主要內容,三是將新聞內容概括成一句話的新聞。
要想做好對新聞標題及其內容的提煉總結,同學們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一、突出“亮點”,切忌籠統空泛。
提煉信息時應盡量避免千篇一律。不管是網絡傳媒還是紙質傳媒,有些標題不能引起讀者的關注,其主要原因就是太籠統,沒有突出“亮點”。所以,要想讓我們的標題更出彩,我們必須做到在吃透內容的基礎上,從中提煉出讀者最感興趣、最需要了解的要素在標題中加以體現。
二、觀點鮮明,富有正確的引導作用。
對于新聞信息的提煉,最忌觀點不鮮明。因為這類新聞要通過對事件、現象、問題、觀點、政策的分析與評說,來表明作者或者采訪對象的觀點,從而對輿論起正確的引導作用。所以,提取新聞信息時必須做到旗幟鮮明,不能含糊。
三、巧借修辭技巧,活化新聞內容。
在找準新聞眼,確保客觀、準確的基礎上,所概括的新聞內容或擬寫的新聞標題還要力求生動。因此,同學們可以靈活運用一些具體方法和寫作技巧,使得枯燥、乏味的新聞以一種別樣的姿態呈現在讀者面前。
【實戰演練】
1.(2013年江西中考語文試題)對下面語段概括最恰當的一項是( )
我的讀書旨趣有三個特點:第一,雖然我的專業是哲學,但我的閱讀范圍不限于哲學,始終喜歡看“課外書”,而我從文學作品和各類人文書籍中同樣學到了哲學。第二,雖然我的閱讀范圍很寬,但對書籍的選擇卻很挑剔,以讀經典名著為主,其他的書只是隨便翻翻,對媒體宣傳的暢銷書完全不予理睬。第三,雖然讀的是經典名著,但我喜歡把它們當作閑書來讀,不端做學問的架子,而我確實在讀經典名著中得到了最好的消遣。(周國平語)
A.讀書旨趣是:閱讀范圍不限于哲學,讀書很挑剔,當作閑書來讀。
B.讀書旨趣是:喜歡看“課外書”,閱讀范圍很寬,讀是為了消遣。
C.讀書旨趣是:喜歡看“課外書”,主要讀經典名著,不端做學問的架子讀。
D.讀書旨趣是:從各類書籍中學哲學,不理睬暢銷書,讀中得到消遣。
2.(2012年新疆烏魯木齊中考語文試題)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題目。
材料一:今年5月14日,美食類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在央視一套開播。它立刻成了“吃貨”必看的紀錄片和觀眾熱議的話題。
材料二:《舌尖上的中國》中出現的美食成了網絡上的搜索熱詞,并引發熱賣。淘寶數據顯示:5月14日起的一周時間,淘寶零食特產的搜索量已有近400萬次。土特產搜索量更是爆炸式增長,其中毛豆腐增長了48倍,松茸增長了兩倍。成交量也倍增。
材料三:《舌尖上的中國》中有這樣的片段,香港大澳島上的一位老奶奶對著照片忽然哭了。原來照片上的人是她故去的老伴,他倆做了一輩子的蝦醬。
材料四:觀眾評論:“很久沒被中國的紀錄片感動了!”
材料五:《舌尖上的中國》和大多數美食節目不同,此片不僅重“舌尖”,更重“中國”。總導演陳曉卿說:“我們是在表現美食,而通過美食,我們希望能看到中國的樣貌,關注中國的現實生活。”
鑒于《舌尖上的中國》播出后產生的影響,《西部手機報》擬以此為主題制作一期專刊。請你為下面的專刊標題補寫出下句,使之對偶整齊。
舌尖載動故鄉情,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