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二月考題》
一、1.A(“流傳至今”有誤,詞、曲雖然是詩歌的一種變體,但不能稱之為樂府詩。)2.D (“不利于漢王朝的發展”無中生有。)3.B (A項,“且隨著時代的發展,還有增多的可能”無中生有;C項,鮑照不是漢朝;D項“相對并舉”是為了區別入樂的歌辭和諷誦吟詠的徒詩,而非是影響。)
二、(一)4.A(下,攻下。) 5.D(①陳述三吾回答皇帝問話,令皇帝滿意,官職升遷;②述說皇帝得到劉三吾,大有相見恨晚之意;⑤陳述劉三吾失寵原因。均與“大節”無關。) 6.C(C項因對字詞理解錯誤,造成正誤參半,“朝參”意為“在朝廷參拜皇帝”。)7.(1)皇帝勇于進取,意志堅決,致力于訂立典章制度,但有修養的博學之士稀少奇缺,得到劉三吾,皇帝相見恨晚,非常賞識劉三吾。(2)于是諸位考生稱劉三吾等人是南方人,偏袒照顧其鄉親。皇帝得知后大怒,命翰林侍講張信等重新閱卷,皇帝對其結果仍然不滿意。(3)皇帝親自主持殿試策問,另外選拔六十一人,全部是北方人。(二)8.此處的“笑”有蠻荒歸來、脫離困境的喜悅欣慰之意,因為作者被發配到荒僻之地,九死一生,能夠脫困而歸,心情當然是十分喜悅的。但此時作者已經鬢毛斑白了,回首往事又不禁生出一種凄涼之感。9.照應題目中的“登岳陽樓望君山”,以景作結,以岳陽樓與君山相對,表現了作者不畏磨難、樂觀豪爽、豁達灑脫的情懷。10.(1)桑之未落 其葉沃若(2)士貳其行 士也罔極 (3)楊柳依依 今我來思
三、11.(1)B(A項“赫然是一雄壯漁夫”錯誤。C項“最大的不同”錯誤。D項“談不上喜歡”不完整。談不上喜歡,但也談不上不喜歡。E項“小漁村訪友”事件的描述,太籠統,主要記述事件有“漁村印象”“夜宿漁村”“清晨散步”“蕩舟湖上”。“通過友人之口”過于絕對,描述中也有作者直觀的感情。)
(2)草上和玉米葉上的晶凈露水,路上新鮮的驢糞羊糞,家家煙囪上一縷青白的煙,樹林里喳然的鳥雀,干凈的空氣,無不再現小漁村的自然之美;城里消失了原先的農田,代之而來的是蓋大樓的工地,沒地方散步,空氣污濁沉悶。二者形成鮮明的對比,突出作者對小漁村那純潔自然生活的贊美與喜愛。為下文寫作者調侃新城市生活作鋪墊。(3)要有美好的自然環境,湛藍的天空,純凈的水質,使大自然和現代生存手段有機結合,鄉村有城市的物質水平,又兼有鄉村的淳樸和清凈;想用電腦時有電腦可用;需要時可能參加些體力勞動。(4)控制現代化的高速,更要多多保護自然區域;保持鄉村的淳樸和清凈,給現代社會和現代人留一條退路;適時多走路少駕車;保護好自然環境,還城市一片藍天和一池凈水。
四、12.(1)A、C (2)有明確的奮斗目標,“我最大的夢想就是想成名”;質樸,“不愿意面對鏡頭去撒謊”“愛說實話”;有恒心與毅力,“沒有亮相在春晚舞臺上,但是我不會氣餒”;注重實踐,潛心做事,“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去學化妝,然后染布,買布料”。(3)有個性的特質,目標明確,有恒心,不氣餒;重視友情,不斷地完善自己;不斷地從前人成功的足跡中汲取成功的經驗。(4)必須要有一定的人生經歷,才能彌補自己的不足;既要注重時代的需要,也要關注傳統;要善于抓住機會,認真準備,做什么都不要期望一蹴而就;要經受得住精神上的、肉體上的折磨,或者是鍛煉、韌性。
五、13.A(A項,“見仁見智”指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B項,“口耳相傳”指口說耳聽地往下傳授。不符合語境。C項,“不以為然”,指不認為是正確的,表示不同意。應改為“不以為意”。D項,“無路可通”,與語意不符。)14.D(A項搭配不當,“能否”是兩面,“保證”是一面,兩面對一面,可把“能否”刪除。B項不合邏輯,改“戒煙”為“吸煙”或去掉“阻”。C項成分殘缺。“成為具有代表性的藝術形象”缺主語。)15.A 16.守望相助 同舟共濟 攜手而行 就是為自己祈福 也是在幫助自己 17.無公害農產品標志圖案由麥穗、對勾和無公害農產品字樣組成。麥穗代表農產品,對勾表示合格,金色寓意成熟和豐收,綠色象征環保和安全。
六、18.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