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命題作文:不要把黃連掰碎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的人,習慣珍藏苦難,甚至以此自傲和自虐。這種對苦難的持久迷戀和品嘗,會毒化他們的感官,會損傷他們對美好生活的精細體察,還會讓他們歧視沒有經受過苦難的人。這些就是苦難的副作用。苦的力量比甜的力量要強大得多。所以不要把黃連掰碎,不要讓它絲絲入扣地嵌入我們的生活。
請以“不要把黃連掰碎”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這是一個比喻型的命題,“黃連”喻指苦難,根據材料內容可知,“不要把黃連掰碎”是針對苦難的副作用來說的,文題并不是否定苦難而是說不要一味沉浸在苦難中,不要放大苦難。不忘苦難就是不忘本,不忘苦難才能臥薪嘗膽,奮發有為;然而,如果一味沉迷在對苦難的回味之中,并耿耿于懷,自暴自棄,或將苦難視作驕傲的資本,那就是自掘墳墓。針對本文題,我們可以這樣立意:要正視苦難,不要放大痛苦。
二、命題作文:習得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心理學家把一只小白鼠放在一個被隔板分隔成兩部分的箱子里。當小白鼠熟悉了環境后,心理學家會給出一個鈴聲作為信號,鈴響之后,小白鼠所在一側的箱底就會通電。小白鼠受到難受的電擊,就會本能地逃竄,碰巧躍過隔板跳到箱子的另一側。幾次下來,小白鼠學會了鈴聲一響就趕緊跳到另一側以躲避電擊。研究者后來增加了隔板的高度,以至于小白鼠無論如何努力都跳不過去。在嘗試了多次失敗之后,鈴聲再響起,小白鼠也不再跳了,因為跳也是白跳。研究者后來又降低了隔板的高度,甚至比小白鼠第一次跳過的隔板還低,可是鈴聲響過之后,小白鼠仍然不跳。這是一個著名的“習得無助”的心理學實驗,閱讀后你有何感想?
請以“習得”為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針對本文題,我們首先應弄清“習得”的含義,“習得”的本義是“通過學習獲得”,根據材料可知,文題中主要是指“通過學習獲得的經驗”。做事有經驗,成功的幾率就比較大;但小白鼠的“經驗”卻讓它喪失了信心,桎梏了它的手腳,它只是聽天由命,坐以待斃。針對本文題我們可以這樣立意:成敗經驗會直接影響個體對自我能力的判斷,有時候作出錯誤的選擇,“經驗”有時也不可靠。本文題寫成議論文體較佳。如果寫成記敘文,一定要注意在文中點明主旨,否則可能偏題。
三、材料作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天,一只蠅子飛進谷倉,看到地板角落的牛皮紙上,有一大群蠅子在不停地舞蹈。有這么多伙伴在那里開心地玩耍,有什么可擔心的呢?想到這里,這只智商超群的蠅子毫不猶豫地向那片牛皮紙飛去。
就在它即將落下時,一只蜜蜂飛過來,善意地提醒道:“別飛到那上面去。那是騙你們送命的捕蠅紙!”但蠅子并不領情,大聲說道:“別想蒙騙我。你沒看到我的那么多同伴一個個都在興高采烈地跳著舞嗎?難道那么多蠅子都是傻子嗎?”最終,這只自負的蠅子被捕蠅紙牢牢地粘住,很快就一命嗚呼了。
讀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何聯想?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針對本文題,我們首先要讀懂寓意:蜜蜂對蠅子善意地提醒,而蠅子卻因其他同伴們在那玩耍,而堅持一意孤行,最終在捕蟬紙上一命嗚呼了。這告訴我們要拒絕誘惑,要善于聽取他人的意見,不要盲目從眾,要有自己的主見,因而我們可以從以下角度立意:(1)要善于開動腦筋,明辨是非,抵御誘惑。(2)要善于聽取別人的忠告,不能一意孤行,盲目從眾,否則,必將落得個身死人笑的可悲下場。(3)要能禁得住誘惑。
四、材料作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只猴子在獵人遺棄的木屋里發現了一支破爛的獵槍。猴子知道這玩意兒很厲害,老虎、豺狼都怕它。于是猴子欣喜若狂地把槍扛在肩上。猴子覺得自己瞬間威風了許多,趾高氣揚地在山林中繞了一圈,動物們見了它無不俯首稱臣,這使它膽子更壯了,它扛著槍闖進了一座城市。人們在喧鬧的大街上發現了這只不可一世又十分滑稽的猴子,紛紛哈哈大笑。猴子見人非但不怕它,還拿自己開心,特別惱火,便把槍口對準人群。就在這時猴子猛然想起了一個關鍵的問題——它不會開槍。猴子徹底地絕望了,垂頭喪氣地把槍扔在地上,倉皇地逃離了城市,回到了屬于它的山林。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材料中的猴子因拾得一支獵槍,而在山林中變得趾高氣揚起來。當不可一世的它來到城市后,惱火人們的笑聲時,才想起自己不會開槍。猴子的經歷令我們發笑,但也告訴我們許多道理。針對本文題,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立意:(1)一個人無論在什么時候,都不要目空一切,不可一世。(2)要保持一顆平常心,在任何情況下都要保持頭腦清醒,要正視自我。(3)要自知,要知道自己會什么,不會什么,不要狐假虎威。
五、材料作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2012年倫敦奧運會男足決賽,巴西隊對陣墨西哥隊,墨西哥隊首次闖入決賽。賽前無人看好墨西哥隊,狂熱的球迷對擁有內馬爾、馬塞洛和帕托等巨星的巴西隊充滿信心,認為比賽一打響,就會出現“一邊倒”的情況,勝利非巴西隊莫屬。但是,開場僅29秒,墨西哥隊就進了一球,球迷們很快發現,個人力量強大的巴西隊整體配合差,后防漏洞百出,強強聯合并沒有產生效應;最讓人不可思議的是巴西隊兩位大腕球員在場上起了爭執,讓球迷們大跌眼鏡。而墨西哥隊的隊員配合默契,無論進攻還是防守都十分出色。最終,墨西哥隊以2:1戰勝星光耀眼的巴西隊,獲得冠軍。球迷感嘆之余,不禁深思。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墨西哥隊在賽前“無人看好”,最終卻“獲得冠軍”;巴西隊巨星壓陣,卻痛失金牌。反差如此之大,令人深思。追根溯源,墨西哥隊取勝的奧秘在于“隊員配合默契”,巴西隊失敗的原因在于“整體配合差”“大腕球員在場上起了爭執”。針對本文題,我們可以有以下立意:(1)配合或團結。(2)個人與團隊。(3)明星與素養等。
六、話題作文:面對挑戰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一天,一個食品店接到一個刁鉆古怪的訂貨單。上面寫道:“訂做九塊蛋糕,要裝在四個盒子里,而且每個盒子里至少要裝三塊蛋糕。”面對這惡意挑戰,這家食品店的店員掙脫習慣思維的束縛,想出了一個解決問題的妙法:先將九塊蛋糕分裝在三個盒子里,每盒三塊,然后再用一個大盒子把三個小盒子一起裝在里面。
讀了上述材料,你有何感想?請以“面對挑戰”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要寫好本文題,關鍵是要準確理解材料的寓意。面對挑戰,這家食品店的店員積極應對,巧妙地解決了棘手的問題!他們的成功首先取決于勇于打破常規,因而,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這樣立意:面對挑戰,我們要掙脫習慣思維的束縛,敢于創新;其次,他們藐視苦難,有知難而進的氣魄和必勝的信念,從這個角度我們可以這樣立意:面對挑戰,不要畏縮,要知難而進。
七、話題作文:復制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我們這個時代,“復制”似乎無處不在:點擊一下鼠標,可以復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復制一個偶像;建造一條流水線,可以復制一批產品;圈劃一塊土地,可以復制一座城市;傳唱一首歌,可以復制一樣情感;閱讀一本書,可以復制一種思想……
上述現象引發了你怎樣的思考?請結合自己的體驗與感悟,以“復制”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復制,即仿照原件制作、制定、演繹,如克隆、山寨、抄襲、錄制、復印等。從羅列的各種現象看,既有正面的、有價值的復制,也有負面的、消極的復制。正面的復制可以提高效率,節省時間,節約成本;而負面的復制則可能使人們養成惰性,失掉個性,造成自身功能喪失,創新能力缺失以及倫理混亂,帶來各種危機等。因此,我們可以這樣立意:我們的生活需要良性的復制,拒絕平庸,拒絕純粹的拷貝。此外,也可以談利與弊、繼承和創新、學會辯證思考問題等。
八、話題作文:附件
有人做過一個試驗,發一封普通的郵件,一秒鐘足矣,但要發送一個帶附件的文件,則時間要長得多,甚至還會出現電腦死機現象。因此,要把信件快速發送至對方郵箱,最好不要附帶太多附件。如果把人生看成一次郵件發送過程,那附件也應越少越好。
請以“附件”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②除詩歌外,文體自選;③標題自擬;④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附帶太多的附件,郵件發送需耗費大量的時間,甚至造成電腦死機。人生亦然,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總會背負太多的包袱,諸如貪欲、名利、煩惱、悲傷等,這些都是最大的人生“附件”。如此一來,我們在事業的征途上總是面臨太多的羈絆,以至于束縛了自己的手腳,難以如愿以償地實現自己的夢想。拋掉包袱,輕裝上陣,才能早日登上成功的巔峰。本文題可以寫成議論文,也可自編故事、小說,從中闡述一個深刻的道理。
九、圖畫作文
閱讀下面的圖畫材料,按要求作文。
各抒己見
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作文,立意自定,除詩歌外,文體自選,標題自擬,不要脫離圖畫材料內容及其含意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
思路引擎:本文題為圖畫材料作文題,要寫好本文題,關鍵是要準確理解材料的寓意。圖畫左面的人認為桌子上的數字是6,右面的人認為桌子上的數字是9,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觀看的角度不同。同時,再參考圖畫下面所寫的文字,“各抒己見”,我們可以得出這個結論:對同一事物,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和分析,會得出完全不同的結論。因此,必須學會全面地看問題,不但要看到事物的正面,也要看到事物的反面;不但要看到部分,也要看到整體。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都是錯誤的,要防止犯主觀性、片面性、表面性的錯誤;遇事要善于問一個為什么,不要思想僵化,固執己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