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一個男人與他作伴的只有一輛摩托車,那么他最后會在米爾頓凱恩斯壽寢正終,這成了人們普遍認同的共識。
出現這種狀況的原因尚不清楚,也許這跟米爾頓凱恩斯附近的銀石賽道有關,也許是因為這里非賽季時便宜的旅館房間有關。話又說回來了,如果你已經擁有一輛拉風的摩托車,那么在這里迂回的賽道上騎行一番,感受一下風馳電掣的感覺,的確很容易讓一個男人對此處一往情深。
但是,還有另一種原因使得男人們愿意去這座復古的未來城市,而且這個原因還略有點讓人毛骨悚然——因為這里還是布萊切利公園的所在地——那可是“密碼破譯專家之家”。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米爾頓凱恩斯未在歐洲的轟炸范圍之內,所以人們在這里截獲通信,并將秘密信息送給這里的幾位數學天才破譯,雷恩斯、阿蘭·圖靈都曾為這一小組服務;你也許聽說過圖靈這個名字。
布萊切利公園里的建筑群非常有趣,雖然本質上它不過是一組水泥小屋,可當時人們就是在那里花了大量時間盯著紙屑,試圖破譯密碼的。
隱藏在其建筑群背后的是英國國家計算博物館,感覺這里應該的收藏應該很有極客風格吧。不過,國家計算博物館為什么會建在這兒呢?因為戰時破譯密碼的任務交由人腦來做,實在是比登天還難,或者說,雖然人腦也可以做,但速度不夠快,就這樣,計算機誕生了。
布萊切利公園最大的成就,當然,就是破解了“謎機”(Enigma machine)。不過雖然這很有意義,但它主要是德國軍士們在用,而德軍統帥部使用的是更安全的洛倫茨機。因而盟軍必須“破”掉洛倫茨機。
最終,名為“巨人”的密碼破解機器發明成功。它的主要設計和制造者是英國郵政局工程師湯米·佛勞爾斯。湯米及其團隊花了幾個月的時間,不分晝夜輪班忙碌才制作成功。它是怎樣工作的呢?要是我們告訴你了,你就不會親自去博物館一探究竟了。很有可能正是它的出現,戰爭的天平才開始向盟軍方向傾斜。在博物館里,除了一臺由零件重新組裝的“巨人”外,你還能看到更多重要展品。這里有讓極客神往的老式計算機的“阿拉丁山洞”:蘋果麗莎、Acorn、Oric、Dragon以及自上世紀50年代以來響當當的各種品牌計算機。
在離開博物館的時候,你會覺得腦海中盤旋著各種秘密信息、無法破譯的代碼的故事……你的心留在了米爾頓凱恩斯,一個似乎賦予了無人能夠真正破解的代碼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