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家長接待日。媽媽從一個會場出來,準備趕去老圣恩的學校。外面正下大雨,雨大得像是倒下來一樣。媽媽把自己縮在雨傘下打車,每一輛車都疾駛而過,沒有一輛是空車。媽媽的信心開始動搖——要么不去了吧,去了也是硬著頭皮聽老師一堆勸……
老圣恩是班里出了名的“慢小姐”,做功課慢,寫字慢——慢也就罷了,寫字還不端正。有一次默寫詞語,老圣恩破了班里最高記錄,錯了17個!老師提醒她寫字要端正,要用腦子。老圣恩查看本子,嘴里念念有詞:“哪里17個嘛,喏,這個是通假字,這個是異體字……”老師耳朵豎起,沖老圣恩道:“這可不是《論語》里的字!”
老圣恩自恃《論語》學得好,有時寫的字老師看不懂會問她:“你看這個字是《論語》里的字嗎?”她以為得了學《論語》的好處,就可以隨時派上用場。比如有一回早上起床,老圣恩拿起玩具弓箭玩,順口道:“孔子叫我學六藝,我能不學嘛!他昨天托夢給我的!”好家伙,明明是貪玩,卻給自己找了個好理由。爸爸趁機問:“孔子說的是哪六藝?”老圣恩答:“禮、樂、射、御、書、數!——禮是禮節,就是今天的德育;樂嘛就是音樂:射當然是射箭技術哆!”“那御呢?”不等老圣恩拍腦袋,媽媽插話進來。“御就是駕馭馬術,古代人出行都駕馬車的,就跟今天開車一樣。”“書呢?”媽媽又問。“啊呀,笨媽媽,書就是書法啊藝術啊文學啊!虧你還是作家呢!\"媽媽不敢再問她“數”了,估摸著就是今天的數學吧!
正胡思亂想著舉棋不定時,一輛空車停在了媽媽面前。媽媽如遇救星,迅即鉆進了出租車。好吧,天意如此,去學校!
半小時后,車停在了老圣恩的校門口。媽媽看了看手機上的時間,差不多到點了,但愿老師等得不耐煩已經走了……走道里鴉雀無聲,透過教室門框的玻璃看進去,也悄無人影。媽媽推開其中一間,哎呀呀,語文老師竟然還在!媽媽笑臉迎上去,語文老師表情生動地招呼媽媽在老圣恩的座位上坐下。媽媽好不容易把自己塞進迷你型課桌,語文老師將一厚沓考卷放到面前說:“不急。慢慢看,這是這次期終考班里所有學生的考卷,語文、數學和英語。”
媽媽事先已知道成績,老圣恩的英語和數學還好,語文考了個82.5分。這個成績在語文老師看來,毫無疑問,肯定不理想。媽媽先挑出語文考卷,同時翻看其他同學的。正埋頭比對時,語文老師坐下來開始說話——
“你們徐圣恩啊,腦子很活絡,人也聰明,就是態度不端正,字寫得那個叫亂,你看看她的考卷,分數大多扣在字上,要么缺胳膊少腿,要么偏旁部首混搭……你看看考卷,很簡單的字都寫不出來,秋天的‘秋’,她寫成‘火禾’,左右偏旁倒置:還有這個‘苦’字,草字頭和中間的‘十’離得那么開,像長頸鹿啊!這個‘行’字,右首偏旁成了‘示’……啊呀,不一而足!看來她在家里家默都沒有好好默……”
媽媽心虛得招架不住,連連點頭稱是:“她在家里都家抄的,就是不肯家默。她爸爸嫌她字寫得慢,給她定了一條規矩,一到九點就洗澡睡覺,作業完不成就完不成……”媽媽只好順水推舟,連帶將責任推給爸爸。
語文老師繼續苦口婆心——
“暑假里你一定要規定她家默詞語,到了三年級還這樣就趕不上了!……\"
“還有,你要關照她寫拼音,她拼音也不理想,你看考卷上好幾個她都沒拼對……”
“還有作文,我知道她看書很多,閱讀能力也強,但是她這回自作主張,寫一種熟悉的水果,她以前寫過《醉李》挺好的,班里其他同學都沒問題,就她創新,換種水果寫,結果沒扣緊題意,扣去好多分……”
媽媽腦袋嗡嗡地像有一萬只蜜蜂在耳邊轟,忘了自己是怎么和老師道的別、怎么出的校門。暈乎乎的突然翻出老圣恩的一句話:一個頭,兩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