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賽青島站比賽正值7月暑假,越來越多的優秀青少年球員參加希望賽,據賽事組委會統計,希望賽青島站18歲以下的參賽球員高達53人,占比39.2%,創造了希望賽自辦賽以來青少年參賽球員人數的新高。
更令賽事乃至小球員們鼓舞的是,于7月11~14日在上海美蘭湖舉行的第十二屆全運會高爾夫球預選賽上,各省市球員全部174名參賽球員大名單中有80人是希望賽球員,更有17人獲得過希望賽冠軍。從官方公布的參賽名單中我們發現了很多熟悉的名字,比如:北京隊的晁海蒙、王曦晨和石昱婷,天津隊的胡舒同、周佳怡和高天琪,東道主遼寧隊的韓韌、劉宇翔和葉子琪等等。
據統計,本屆全運會預選賽21個省市自治區組建了男子代表隊,有15個省市組建了女子代表隊。總計100名男子隊員(含替補)中,43人是希望賽的常客,而王曦晨、陳子豪、李昊桐、金大星、張蕙麟等10名球員更是獲得過希望賽男子冠軍。預賽的女球員中,希望賽球員比例更高,74名女球員中參加過希望賽的球員就有37人,占比高達50%,潘艷紅、石昱婷、周佳怡、張婕娜琳、閻菁、隋響、張維維等均在希望賽女子冠軍榜上有名。
“看得見的未來”,這句希望賽的口號,如今已經成為越來越多青少年高爾夫球手展現自己的舞臺,而除了過往的明星球員,幾乎每一站賽事,都會有新的球員被大家關注、了解、熟悉,直到又成為一名小明星。
本次在金山國際俱樂部舉行的2013希望賽青島站上就有這樣兩位球手。
在兩輪過后以4桿之差排在女子組第二位的侯錦童,對于這樣的表現,連連表示遺憾太多,“有好幾個球明明ON得很好,大家都以為會進的球,結果都沒推進。最經典的就是10號洞,大家都看著球要進去了,突然就停住了,今天好多這樣的球,不然能打得更好。”
這個13歲的無錫小女孩,因為熱愛運動和兩年的美國生活,早已脫去了江南女子的婉約,展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副陽光健康和鬼靈精怪的開朗健談。藍色運動短裙,燦爛的笑容,輕快的聲音,亮閃閃的指甲,你會不由自主地被這個愛美也愛高爾夫的小女孩所感染。之前一直投身于網球運動的她直到2010年底,在爸爸的影響下才開始接觸高爾夫。也許是天生擁有運動細胞,除了高爾夫球和網球,她還喜歡打籃球、壘球和橄欖球,算是一個小小的“全球通”。不過自從投身高爾夫球運動以來,“網球和別的項目也只能淪為業余愛好了!”兩年多來,侯錦童參加了國內的一些青少年比賽,在國外求學的時候和同齡外國孩子的競爭中也能取得前五名的成績。現在,她很感謝爸爸帶她認識了高爾夫,“因為這是一項可以一直打下去的運動。”
如今侯錦童還在美國讀書,她只能趁暑假和放假間隙打一些比賽。通過這些比賽,她很慶幸自己心態越來越好了。“以前開始打得不好很容易崩盤,現在不到最后一洞就不會認輸。”
男子組方面,來自云南的小伙子祝頌用一個67桿讓大家記住了他的名字。
祝頌1989年生于貴陽,成長于云南,2005年才第一次與高爾夫球結緣,相較其他青少年球手,他入門時間較晚,但是并不影響其對高爾夫的熱愛之情。談到這段不解之緣時,祝頌說:“當初父親是想幫我戒除迷戀網絡游戲的壞習慣才開始教我打球”。不過,在練球初期,處于青春期的祝頌有強烈的抵觸情緒,十分叛逆根本聽不進父親的教導,每次只想快點結束練球去打游戲。但是,突然有一天他發現自己“情不自禁”地愛上了高爾夫這項運動,現在更是把成為職業球手作為自己的奮斗目標。回想當初,祝頌認為父親當年的決定非常正確,是父親拯救了他,高爾夫改變了他。祝頌一邊講述著過往的故事,一邊流露出他對父親尊敬、感激和深深的愛。
2008年高中畢業之后,祝頌開始了海外求學之路,雖然一路走得并不順暢,但點滴都值得回味。在澳洲一年的學習生活中,祝頌認為自己有很大的改變,不僅學會了獨立,還在做人做事方面有了很多體會與思考。后來,祝頌轉戰到英國愛姆伍德學院學習高爾夫2年,并最終順利完成學業。在蘇格蘭,祝頌說他完成了世界上最古老高爾夫的朝圣之旅。他認為國外高爾夫教學的系統性與理念較國內完善,因材施教是其教學的核心。
留學歸國后,祝頌開始了對高爾夫球的苦練,并積極參加大小比賽積累經驗。在比賽中,24歲的他算是“高齡”,但是他卻十分明確自己的優勢是什么,“我的心態比較好,不會太著急,在困難與逆境面前能及時調節自己。只要把當前該做的事做到完美,凡事盡力其余的就順其自然吧”。
其實每一位參加賽事的球手都有著自己的一段故事,從成長到成熟,希望賽記錄著他們的點點滴滴,而對于這些球手們來說,他們每一位都是中國高爾夫發展路上的小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