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對宿遷市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采用“微型生態濕地、生態模塊、復合生態床+生態系統修復”等生態化工藝技術研究,為廣大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問題提供了新思路。
關鍵詞:生活污水;生態化;處理技術
1.前言
宿遷市位于江蘇省北部,1996年新建成的地級市, 總面積8555平方公里,人口總數近500萬,農村人口占80%,居住分散、生活污水直接排放附近的河流或溝渠,造成農村水環境污染嚴重。
1.1農村水環境污染原因分析
一是由于農村小城鎮化步伐加快,農民生活水平提高,污水排放量猛增。二是集鎮雨、污水分流系統未建,污水隨意排放。三是廢水直接排入附近水體,生活垃圾、人畜糞便等管理不善。四是河道淤積嚴重,疏浚管護不夠。五是流失的化肥、農藥、畜禽養殖等面源污染物加重水體污染。
1.2.水質特征
宿遷市鄉鎮工業基礎薄弱,多以食品加工、建材、紡織行業為主,水污染物排放以生活污水為主。水體中含有大量的營養鹽、細菌、病毒等特點,選用“生物膜+自然生態修復系統”等生態化處理試點工程。
2.工程介紹
2.1 技術特點
選擇12個行政村單戶或聯戶型農戶、9個集中式住宅小區和1個鄉鎮鎮區,分別建設以下3種類型。
類型一:“農村單戶型或聯戶型”采用“發酵+微型生態濕地”無動力處理技術。
類型二:“集中式住宅小區”選用“預處理系統+人工生態綠地系統”處理技術。
類型三:“鄉鎮鎮區”生活污水采用的是“跌水曝氣+復合生態床+生態系統修復”處理技術。
3種類型,具有投資小、能耗低、運行費用少,效果好、管理簡便,達到生態循環、就地回用的目標;因地制宜解決農村單戶型、小型集中式住宅小區、鄉鎮集鎮等產生的純生活污水污染問題。
2.2 指標情況分析
污染因子:BOD5、CODcr、NH3-N、SS、pH,進水分別為:40~50mg/L、300~400mg/L、30~50mg/L、200~300mg/L、6~9,出水分別≤20mg/L、≤100mg/L、≤15mg/L、≤70mg/L、6~9。
主要經濟指標:類型一的工程造價950元/個,無運行費用;類型二的造價1500元/噸,運行費用0.10~0.12元/噸;類型三的造價350~550元/噸,運行費用0.06~0.08元/噸。
2.3 工藝介紹
2.3.1 “發酵+微型生態濕地”工程
(1)工藝流程:“收集沉淀→發酵→微(小)型生態濕地→沉淀排放”“四格式”處理方法。
(2)設計規模及處理能力:
①農村單居農戶: 3-4口人,日處理生活污水0.5-1噸;
②聯戶:2-20戶計6-80口人,日處理生活污水1-30噸,(正在試點);
(3)“四格式”處理池總容積約為5立方米,規格尺寸可以因地制宜,設計停留時間5日左右,處理池一般長、寬、深約為:3.5m*1.2m*1.2m。四格式池體長度分配大約為:收集池0.5 m,發酵池1 m,濕地1.5 m,沉淀池0.5 m。
(4)在“微(小)型生態濕地”處理環節,設置鵝卵石、砂子,上面覆土種植適宜于本地區生長的根系發達、喜濕、吸收能力強的植物,如麥冬、蝴蝶蘭、美人蕉、水蔥等,通過植物根系吸收滯留在砂、石中的污物。
(5)處理效果:出水水質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二級標準,其中化學需氧量(CODcr)等部分指標能夠達到一級標準。
2.3.2 預處理系統+人工生態綠地系統工程
(1)工藝流程:生活污水→化糞池→預處理系統(格柵池、沉淀池、微型曝氣池)→人工生態綠地→景觀綠化用水
(2)設計規模及處理能力:
小型集中辦公區域,200人左右,日處理生活污水30噸;
小型集中居住區,300戶-400戶,日處理生活污水100噸;
聯片居住的小型集中社區,日處理生活污水300噸。
(3)宿遷市試點工程綠地容積一般為200m3左右,長、寬、深分別為:15m*12m*1.1m。濕地內部填充物與戶用污水池“微型生態濕地”大體相同,濕地表層也種植一些植物,以吸收污水中的營養物質。
(4)處理效果: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標準。
2.3.3 “跌水曝氣+復合生態床+生態系統修復”工程
(1)工藝流程是:排水溝→污水格柵及集水池(自流)→微型曝氣→復合生態床(自流)→河道生態系統修復(自流)→排放。
(2)人工復合生態床選擇最佳的植物栽種方式,在床體內部填充多孔的、有較大比表面積的介質,以改善濕地的水力學性能,為微生物提供更大的附著面積,同時增強系統對污染物尤其是對有機物及氮、磷的去除能力。
(3)處理規模及處理能力設計:日處理生活污水400噸左右。
(4)處理效果:設計出水水質達到《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染物排放標準》(GB18918—2002)一級標準。
3.經驗和啟示
3.1工程投資少
對日處理100噸污水工程造價在20萬元左右,運行費用約為0.10元/噸,無需專門人員管理維護。處理后可作為景觀綠化用水回用。適用于 “小型集中式辦公區域、賓館飯店、山莊別墅、生活小區”等產生的生活污水進行處理。
3.2處理效果好
對“鄉鎮鎮區”生活污水,采用“預處理+復合生態床系統+水生生物修復”的河道生態化技術進行處理,在沭陽縣新河鎮開展了試點工程建設,處理有效果好。
3.3運行費用低
建設一個“預處理系統+人工生態綠地系統”生態化污水處理設施,工程投資約在1200-2000元/噸污水之間,運行費用在0.10-0.14元/噸污水范圍;建一個3.5m3-5m3戶用污水處理池,約1000元左右,無運行費用。
4.結論
(1)COD進水387-2890 mg/l,出水63.9 -146 mg/l,SS進水468-644 mg/l范圍,出水79 -148 mg/l,達到《污水綜合排放標準》(GB8978-1996相應標準。
(2)為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試點工程建設起到借鑒,有效解決經濟欠發達的廣大城鄉地區生活污水污染問題,探索適合本地實際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