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校企合作是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措施,論文從合作辦學、合作創建實訓基地、引入辦學質量企業評價機制、“工學交替”、承接企業員工培訓項目等九個方面,探索了加強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具體途徑。
關鍵詞:高職 校企合作 途徑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a)-0003-01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可見,《綱要》指出了“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一個顯著特征,“即外部適應性,也即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應該是開放的,需要統籌、需要合作、需要對接”。
這里所講的合作、對接,說的是校企合作,市場對接,只有這樣,現代職業教育才能真正適應經濟發展并為經濟發展服務。這一點在《綱要》與《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都把加強“校企合作,市場對接”作為提高職業教育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水平的重要措施中得到了明確體現。
為響應這一要求,各高職院校在校企合作、市場對接方面進行了一些嘗試,出現了合作辦班、對口就業等合作形式,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總體來看,并沒有得到系統深入的推行,很多高職院校對校企合作的具體途徑和操作模式缺乏廣泛深刻的認識,合作多呈現出形式單一、時斷時續、關系疏遠、流于形式、效果欠佳的特點,目前校企合作并沒有充分發揮它應有的提高高職教育辦學質量的作用。鑒于此,本文對高職教育加強校企合作的具體形式和途徑進行了一定探索,并予以了部分歸納,現淺議之。
1 校企合作辦學
校企合作辦學主要有兩種形式:
(1)共同投資,將企業方變成辦學主體之一。把校外企業變成“自家人”,形成共投資、共培養、共收益的辦學模式。這樣既能拓寬高職教育融資渠道,增強學校資金實力,完善高職教育投資主體結構,使企業變成教育者,增強企業的榮譽感、使命感和參與度;又能增強高職教育外部適應性,根據企業需求來調整專業設置和人才培養方案;還能更好地利用企業主體的實訓資源,如效仿德國“雙元制”,學生課業在學校與企業各占一定百分比進行,并能對口實現畢業生就業和滿足企業用人需求。
(2)合作辦班。合作辦班的關鍵在于形成持續、穩定、長期的對口合作培養輸送協議,并組建“合作班級”來具體落實。為更深入地互動,可以請合作企業挑選業務能手,分派給“合作班級”作企業導師,這樣既能調動合作企業的積極性和責任感,又能充實高職教育的“雙師制”;學校也應形成定期走訪調查合作企業的制度,及時了解對口輸送畢業生的工作狀況及企業用人需求的變化,以及時調整學校專業設置及培養方案。
2 校企合作創建實訓基地
可以采取:
(1)請企業參與設計建設校內實訓基地。這樣能增強校內模擬實訓基地的仿真度。
(2)共同投資創建校企合辦企業;或校方投建,托管給企業經營。這樣既能引進、利用企業方的管理資源,使學生擁有真實系統的實習實訓場地和全真的管理環境氛圍,又能增加高職院校的收入來源。
(3)把實訓基地建在企業。有條件的學校,可以通過向有足夠場地的企業投入一定資金,利用其現成的場地與設施,把實訓基地建在企業,增強實訓基地的真實性和企業方的投入度。如能效仿“雙元制”,則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3 從企業聘任實訓教師進課堂
切忌一時興起,流于形式,臨時請企業管理人員進一兩次課堂。而應認真長期聘任實訓教師,全面系統地負責某一門實訓課程教學,這樣既能使實訓課程教學更具權威性、實戰性,又能增強企業方及實訓教師的榮譽感、責任心和積極性,從而形成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
4 校企合作開發課程與教材
這一點對于開發和修繕實訓課程及實訓課程的教材顯得尤為重要,只有這樣,才能及時響應企業方對畢業生專業知識與技能的需求,也才能不斷適應其需求的變化,使得實訓課程更具外部適應性,更貼合企業運作實際的需要。
5 引入辦學質量企業評價機制
例如與企業一起分析研究高職教育學生入學資格及入學考核方式、核心課程考核方式及標準、以及畢業生畢業考核方式與畢業標準等。并請企業方全程參與到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學業考核的實際操作中來,如在入學考核中加入面試,課程實踐部分由從企業聘請的實訓教師負責考核,畢業生增加“技能畢業總試”,由校方與合作企業一起組成考核團隊。
6 “工學交替”
校方可以通過與多個企業合作,落實學生課余兼職實踐基地,讓學生將所學及時應用到工作中,提高教學效果,也讓學生早日接觸、適應企業的管理制度和人際關系氛圍;同時又通過學生、老師與企業方反復多次的接觸,密切校企雙方的關系。這種形式也能幫助企業解決臨時用人需求,正受到很多企業的歡迎。
7 免費校園招聘
可以通過不斷邀請企業進入學校舉行“每日校園招聘”,并定期舉行大型校園招聘會,來密切學校與企業的關系。
8 關注企業用人需求,及時響應幫助解決臨時人才缺口
當企業有比較應急的臨時人才缺口時,學校如能利用自己龐大的生源,頂力相助,解燃眉之急,將更加鞏固雙方互惠互利的合作關系。
9 承接企業員工培訓項目
學校也可禮尚往來,互通有無,利用自己的專業教師隊伍,承接企業各項員工培訓項目,如普通話培訓、禮儀培訓、英語培訓等,這都是密切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徑。
綜上所述,合作辦學、合作創建實訓基地、引入辦學質量企業評價機制、“工學交替”、承接企業員工培訓項目等九個方面,是論文認識到的加強高職教育校企合作的具體途徑。只有切實加強校企合作,高職教育才能真正將“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貫徹落實到位,才能真正建立起高職教育雙師型教學團隊,也才能建立《綱要》中提出的“形成適應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產業結構調整要求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為國家培養面向社會、對接產業發展的高端應用型技能人才,為促進我國經濟騰飛,打造世界強國起到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姜大源.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需把握三個基本問題[J].廣州職業教育論壇,2012(1):5-7.
[2]范唯,郭揚,馬樹超.探索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基本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11(12):66-70.
[3]龔春蕾.職業教育體系特色的國際比較研究[J].職教論壇,2010(18):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