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索創新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做法:修訂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啟示:找準專業定位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關鍵;把握服務面向(就業去向)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切入點;按照知識、能力、素質重新構建課程體系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根本;強化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仍然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重任;多專業方向培養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出路所在。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 人才培養模式 探索 啟示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a)-0025-02
在國內理論界,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尚處于探索階段,在人才培養規格和目標等諸多方面還未形成統一意見,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中明確了在未來10年,要“優化學科專業和層次、類型結構,重點擴大應用型、復合型、技能型人才培養規模,加快發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1]結合我院應用型本科辦學六年來的經驗總結,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理念和我院2012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再一次進行論證和修訂。
1 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定位和基本特征
人才培養定位問題實際上是要解決培養什么類型人才的問題。應用型本科教育作為培養應用型人才的主要陣地,其人才培養應既有別于傳統本科培養的學術型人才,又有別于高職高專培養的技能型人才。傳統本科培養的是基礎知識寬厚、綜合素質較高,具有良好自學能力的研究型、學術型人才,它承擔著為更高層次教育提供生源的任務。高職高專培養的是面向生產、服務、建設、管理第一線的技術型人才,他們的知識更新能力、專業提升能力甚至綜合素質都相對弱一些。[2]應用型本科培養的是適應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其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具有鮮明的特點,理論基礎扎實,專業知識面廣,實踐能力強,綜合素質高,并有較強的科技運用、推廣、轉換能力等。因此,應用型本科教育以“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應用型高素質專門人才”為培養目標,是學歷教育與職業素能養成的科學統一。應用型本科不是要求知識的全面系統,而是要求理論知識與實踐能力的最佳結合,根據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培養大批能夠熟練運用知識、解決生產實際問題、適應社會多樣化需求的應用型創新人才。
應用型高素質專門人才的基本特征是:專業性、職業型、崗位逼近型、務實、創新、有潛力。從人才培養上看,應用型本科更加適合全方位的社會需求;從專業設置上,應用型本科能更廣泛地與實際工作、生活緊密結合,并具備靈活的應變能力;從課程與教學方面看,應用型本科的教學內容更加注重與生產實踐的結合,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更加靈活多樣,既有理論學習,又有實踐教學,能夠很好地將產學研結合起來。
2 我院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論證實踐
2.1 具體做法
2012年10月~11月,我院5個應用型本科專業,每個專業分別邀請國內兄弟院校各專業的同行專家、來自企業行業的專家3~4名,和我院專職教師一起組成不少于5人的專家組對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和修訂。
2.2 目的
在我院應用型本科辦學六年的基礎上進行總結,使我院2012級人才培養方案更加完善;使我院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和人才培養模式更符合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和用人單位的實際,為我省其他兄弟院校舉報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起到示范作用。
2.3 特點
(1)邀請的專家數量多,規格高。全院5個應用型本科專業共計邀請來自兄弟院校和來自行業企業的專家26人,在這些專家中,有網絡工程專業的開山鼻祖,來自解放軍理工大學的博士生導師陳鳴教授;來自北京外國語大學的馬會娟教授;來自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張玲莉教授,來自云南大學的楊桂華教授等。
(2)專業培養目標定位準確。體現“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應用型高素質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
(3)根據各專業服務面向(就業去向)對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的要求,明確劃分出“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模塊圖”,并對各模塊進行能力要素分析,體現了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基本特征。
(4)以“模塊”為框架進行課程設置,對同類課程進行整合優化,既考慮課程體系的邏輯性,又不拘泥于學科的系統性,使課程設置更具針對性和有效性。
(5)突出實踐教學的分量。實踐教學占總學時的25%~35%;并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明確了每年一次的綜合性實踐教學環節,如第一學年為期兩周的行業考察;第二學年為期兩周的專業社會實踐;第三學年為不少于一周的專業綜合實訓;第四學年為期五周的畢業實習。
(6)注重綜合素質的培養。將基本素質模塊變成五個組成部分:人文素質、身體素質、心理素質、語言運用能力及信息搜集與處理能力,增設職業素養為公共選修課,并將學術報告、知識講座和來自行業企業的專題報告列入選修課范疇記學分,促使學生擴大知識面、活躍學術氣氛。
3 我院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論證啟示
3.1 找準專業定位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關鍵
在高等教育發展的格局中找準自己的位置,理清辦學思路,確立辦學宗旨,明確發展目標,把握發展方向,確立應用型創新人才的培養模式,加強應用性的學科專業建設,發揮優勢,形成特色。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應集中體現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規格要求。專業目標定位決定人才培養規格,也直接影響辦學的特色與質量。我院5個應用型本科專業根據專家的意見,都對各自專業培養目標進行重新審視,逐字逐句反復推敲和斟酌,形成一致意見后,與其他教師見面并征求部分學生代表意見后定稿。這樣修訂后的培養目標更切合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和用人單位的實際,更受用人單位和學生的歡迎,為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定好規格,走出關鍵的一步。
3.2 把握服務面向(就業去向)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切入點
服務面向是指高校在履行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職能時所涵蓋的地理區域或行業范圍。應用型本科必須明確“主要為地方培養人才”的根本任務,主動適應地方科學技術、教育文化和經濟建設的需要,一方面堅持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另一方面盡力以地方為依托,不斷拓展學校自身的生存和發展空間。因此,我院各專業都圍繞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做文章,圍繞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為地方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需求培養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高層次應用型人才。
3.3 按照知識、能力、素質重新構建課程體系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根本
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不能沿襲傳統的課程體系,而需要構建充反映社會需求,滿足地方、行業對人才需求的應用課程體系。構建應用課程體系必須注重基礎理論學,拓寬學生的專業知識面,同時,要高度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加強基礎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的相互合,通過實踐項目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要防止因突出應用而使專業設置缺乏學科支撐進而導致發展后勁不足。各專業根據知識、能力和素質結構模塊,以及對各模塊的要素分解進行課程設置,從根本上解決行業企業需要什么、學生學什么的問題。
3.4 強化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
應用型本科教育的任務是培養面向生產、工程、管理和服務等一線的高級應用型專門人才,在各個教學環節中,實踐教學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實驗技能、實踐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同時,實踐教學對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具有特殊意義。因此,實踐教學在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體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提高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的質量也就更為重要。我院在“關于制(修)定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指導性意見”中明確規定實踐教學占總學時的比例人文社科類不少于25%,農學理工類不少于35%。除此之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實踐教學考核體系、監督體系的建立和完善是創新型應用人才培養的保證。
3.5 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仍然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重任
由于原普通本科教學計劃中老三段式的課程設置,以及個別教師對應用型本科教學理念的把握不夠準確,導致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有失偏頗。《綱要》指出:在教學過程中要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教育學生學會知識技能,學會動手動腦,學會生存生活,學會做事做人,促進學生主動適應社會,開創美好未來。因此,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必須突破傳統教學模式,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方式,注重學思結合、知行統一和因材施教。[1]
3.6 多專業方向培養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出路所在
如我院旅游管理專業,設置四個專業方向,這既有益于因材施教,有益于樹立多樣化人才觀念,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不拘一格培養人才,最終有益于學生就業。
4 結語
應用型本科辦學模式還處在不斷探索和發展當中,本文通過對海南大學應用科技學院舉辦的5個應用型本科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論證探索,初步明確了應用型本科應該是以培養“面向生產、管理、服務一線的應用型高素質專門人才”為目標,是學歷教育與職業素能養成的科學統一。同時,提出了找準專業定位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關鍵;把握服務面向(就業去向)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切入點;按照知識、能力、素質重新構建課程體系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根本;強化實踐教學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重中之重;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仍然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重任;多專業方向培養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出路所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2010-07-29.
[2]顧永安,何東亮,費振新.地方應用型本科高校創新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J].職教探索與研究,2010(2):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