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血液學科研究生在轉入臨床學習的過程中,轉換過程往往存在較大困難,不能在血液學臨床入門的階段掌握要領。本文從四個方面介紹了有效促進學習轉換,適應臨床工作,培養臨床能力的方法。
關鍵詞:血液學臨床研究生培養 臨床能力 學習轉換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a)-0036-01
血液病的臨床工作對于完成本科階段學習,剛剛踏上臨床實習的研究生來說,存在著一道不太容易跨過的門檻,常言道:“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沒有合適的學習方法,許多研究生往往難以順利完成從書本知識學習向臨床知識技能學習的轉變,許多研究生在血液臨床輪轉數月后,對于血液病的學習仍然不得要領,處理病情變化時的臨床思維仍然不得其門而入,不僅事倍功半,甚而貽誤病情,造成惡劣后果。總結我科多年來培養血液學研究生的經驗教訓,深切感受到要培養出合格的,具備相當的臨床工作以及臨床科研能力的研究生,需要培養出研究生以下幾方面的能力:自學能力以及從病患身上學習的能力,臨床操作能力,與患者的溝通能力,與同事、老師、護士的溝通能力,臨床科研能力。
1 培養自學能力以及從病患身上學習的能力
自學能力的培養在我國的教育體制中始終是一塊短板,無論從老師到學生,都已經習慣了多年來的填鴨式教育方法,通過考試的指揮棒去掌握各知識點。這種方法對于臨床知識能力的學習是極為不利的。這種方法違背了人類探索科學規律的邏輯過程,不利于自主思維。在復雜多變的臨床環境中,血液學研究生急需新的學習方法,那就是自學。自學是需要主動發現問題,為解決問題,掌握技能而主動進行的學習行為。培養自學能力的迫切性在于,首先,臨床的診療過程和臨床思維方法與教科書的知識體系安排迥異,教科書的安排基本上是按照一個個疾病進行系統的講述,而臨床患者情況多變,主訴、癥狀常常不典型,在疾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又會出現許多新的情況。每個患者往往除本身的血液系統疾病外,還有其他相關的合并癥,并發癥,這些需要臨床工作者像偵探一樣,不放過蛛絲馬跡,又能抓住矛盾的主干,應用豐富的臨床知識進行判斷和處理。進入臨床后僅僅看課本而不主動結合患者情況去看教科書,不僅掌握不了相關知識的要點,還很容易忘掉。我們一直強調,要結合病人的情況去看書,這樣能夠做到印象深刻,舉一反三[1]。并且臨床病例的學習符合醫學的觀察、探索、總結這一自然過程,有利于培養臨床的觀察和思考能力。
從病患身上學習的能力是臨床醫學生、臨床醫生最需要的能力之一。臨床診療的過程,既是根據患者的主訴、癥狀、體征來追溯疾病的蛛絲馬跡,跟蹤疾病的變化進展,觀察藥物的治療效果。臨床每日的查房便是這一過程的生動體現。臨床規律的總結便是從這日復一日的觀察當中得來,科學的進步正式在于觀察。善于從病患身上學習和總結正是一個優秀的臨床工作者需要具備的能力。
2 與患者的溝通能力
掌握與患者的溝通技巧是醫學宗旨的根本體現。醫學發展的目的即是救治病人,在國外,人們尊重醫生就是因為醫生尊重生命,充滿仁愛,臨床溝通成為國外醫學院校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2]。國內近年來醫療環境復雜,但即便處境艱難,醫者仍然不應墮落其懸壺濟世之心,為糾正世風盡一份力量。出于仁愛之心,修養自身,尊重生命,尊重患者,大多數患者還是會善待和理解醫生,配合醫生的診療。血液病患者中年輕人的比例很高,許多人家境并不寬裕,在現代血液病治療的手段下,也常常弄得一貧如洗,負債累累。也許臨床研究生能夠做到的有限,但細致觀察病人,及時做出處理,耐心地和患者去溝通、講解,是培養醫者仁心的重要源泉。醫學是一門人文科學,觀察人,與人溝通、交談,了解人所求極為重要。掌握溝通技巧,也是減少醫患糾紛的重要方面。
3 與同事、老師、護士的溝通能力
許多研究生到了臨床往往僅僅滿足于,或者羈絆于臨床病人的接診、病歷病程書寫的完成;查房時滿足于幫老師捉刀代筆寫醫囑,開化驗單,追問結果。查房結束后熱衷于練習血液科的幾種穿刺。而隨著醫院對經濟效益的追求,住院病人增多,查房醫生工作量顯著增大,要求他們做到經常進行教學查房已經不現實,如此自然帶來了臨床教學的不足。作為臨床研究生來講,客觀上獲得老師指導的條件在變差,主觀上自己則更要主動出擊,有疑難問題積極主動思考,積極主動向查房老師請教,對比自己的思路,找出差異,進行學習。書本的知識不僅是死的,并且更新較慢,而直接請教查房老師,查房的老師們往往廣泛研讀學科進展的文獻,知識底蘊就要深厚許多。
為日后順利的在臨床開展工作,培養全方位的協調能力,注意積極主動配合護士的工作并與她們溝通,能夠學到如何建立以人為本的現代醫學模式。記得當年實習每到一科,均是由護士長指派跟著某一當班護士熟悉科室環境,熟悉工作流程,這一措施其實應該繼承發展下來,護士的工作雖然較為簡單繁瑣,但與病人的接觸、溝通機會遠較醫生多,在當前環境下,許多病患不理解護理工作,往往對護士態度很差,對醫生則恭敬。理解護士的辛苦與委屈,對于協調醫護關系,創建和諧科室有重要意義。
4 臨床科研能力
作為一個全面的臨床工作者,還需要具備臨床科研能力。臨床科研的前提和基礎還是建立在對患者的細致觀察判斷基礎之上的,在此不再贅述。臨床科研的起點需高,這就像練字一樣,首先要學習的便是書法大家的作品,而不是普通書法愛好者的作品。因此,建立臨床科研最好的基礎即是多中心,大規模前瞻性臨床隨機對照試驗。如果不具備多中心的條件,也要認真學習參照隨機對照試驗的設計、執行、總結,學習GCP原則,自覺運用GCP原則觀察處理臨床事務。在醫學統計方面,要深入學習,科研設計、統計方法要做到嚴謹、認真。另外,認真研讀血液學臨床試驗的文獻,也是提高臨床科研能力的重要方法。
此外,爭取在臨床期間,掌握常見血液學科的幾種臨床操作,也是相當有必要的,在此不再贅述。
如果我們的血液科臨床研究生的培養能夠抓住以上重點,必將會使學科欣欣向榮,后繼有人。
參考文獻
[1]尹俊,陳劍鋒,謝曉鵬,等.問題導向教學在血液內科學臨床教學中的應用[J].河北北方學院學報:醫學版,2005,22(3):79-80.
[2]朱春艷.臨床溝通如何成為英國醫學教育的核心部分[J].復旦教育論壇,2008,6(6):9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