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等職業教育是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擔負著培養國家經濟建設力量的重大使命。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傳統的教學體制已經滿足不了社會的需求。因此,進一步加強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就成為了必然。有關部門要從教學內容、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體制方面下手,來推動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進程。
關鍵詞:中等職業 教育教學 改革 對策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a)-0109-01
中等職業教育隸屬于我國的中等教育,包括:職業中專、技工學校、普通中等職業學校。與普通中等教育相比,技能、技術是他們教學中的特色部分。他們從技術培訓角度出發,力求培養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符合中國國情的全面性技能人才。從近年我國中等教育發展事態來看,職業教育占據著重要地位,且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重視。然而,對中等職業教育教學進行深入的調查與研究之后,我們不難發現,很多學校在實踐上卻沒能真正地抓住這一機遇。大多數中等職業學校在教學方法、教學體制等方面還存在不少問題。
1 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就目前我國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形勢來看,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中等職業教育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尤其是在規模上。各大中等職業學校的領導都意識到,擴大規模是提高生源的基本前提。然而,一味的追求規模與生源,就容易對教學方法、教學體制和教學系統的方面存在的問題視而不見,從而忽視了對教學質量的提高,這種現象在中等職業教育中普遍存在。
1.1 教學內容不夠系統和全面
很多選擇去讀職業技術學校的學生,是因為他們的文化知識水平達不到普通中等教育的要求。然而,文化知識是學習其他能力的基礎。試問:地基沒打好,能建造出堅硬的房子嗎?同樣的道理,基礎知識沒打好,會對職業學校學生的學習產生實質性的影響。而大多學校在教學過程中上卻沒有注意到這一點,只把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技能、技術知識培養等方面,片面地強調了技能的重要性。這種不夠全面和系統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與學習進程。
1.2 教學理念更新緩慢
教學理念從思想上引導著教學,思想觀念的準確性、真實性、先進性等,無一不對教學效果產生直接影響。作為教學工作從業者,要無時無刻的關注國家和社會的最新動態,了解市場的最新需要,從而將最新的理念貫穿于教學之中。教學理念的及時更新,是做好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工作的的重要保證。然而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很多教學者并沒有及時地汲取社會經驗,而是繼續使用已經過時的想法來教導學生進行學習,導致教學工作與社會實際相脫節,造成職業學校學生生卻不能快速地定位于市場,甚至于到了無法立足的地步。
1.3 教學方法缺乏創新
中等職業教育教學基本沿用了普通中等或高等教育的教學方法,把課本知識當做教學的主體部分。這種教學方法不僅不適用于普通教育,更加偏離了職業教育的教學軌道。職業學校既然是以培養技術為主,就應該創造具有職業教育特色的教學方法。
1.4 教學體制發展落后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加大了與世界的接軌面,為了緊隨國際社會的發展潮流,政府出臺了關于教育事業教學方法改革的相關政策,指出了素質教育的重要性,鼓勵學校使用創新的教學辦法,實現從傳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各大學校隨之掀起了一股改革浪潮,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也加入了改革行列,然而這種改革浪潮都只是停留于表面,教學體制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改變。教育體制決定了教學行為,在落后的教學體制指導下,是改變不了中等職業的教學現狀。
2 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對策
中等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模式中存在的弊端就逐漸地暴露了出來,在充分認識了這些不足之處后,采取適當的措施來加以解決是滿足我國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
2.1 實行全方位教學
全方位教學是順應社會發展趨勢的表現,是滿足經濟建設對高水平、高質量人才需求的必然選擇。技術型人才不僅要學習技能方面的知識,更得加強對基礎文化知識的學習,全方面的學習是成為高素質人才之前的必經階段。教師應該在科學發展觀的正確引導下,明確學生是教育活動的主體,以培養全面性人才為教學目標,將素質教育理念作為整個教學過程的指導思想。引導學生多接觸課外知識,全方位地了解社會發展動態,這樣做對中等職業學校的畢業生就業是有很大幫助的。
2.2 及時更新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更新滯后是很多從事中等職業教育者的通病,教師的教學理念對學生的學習效果起著重大作用。因此,更新教師的教學觀念已近迫在眉睫。作為職業教育教學的老師,最重要的就是能夠及時地將市場需求反映到教學中。這就要求教師們要走出校園,利用國際化的視角來審時度勢,及時、高效地填補自身認知的空白,在全面掌握社會發展新動態的基礎上,對學生們采取因材施教的辦法,以此來培養社會急需的、新型的高素質人才,使學生們在學業完成之后能夠迅速地尋求到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
2.3 使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縱觀世界各國的教育,只有在教學方法改革不斷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實現教學事業的發展不斷。所以,要想提高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就必須重視教學方法的改革,并且把它作為整個教學改革中的重中之重。在對教學方法進行改革時,應以就業化為主體發展目標。同時,把市場的形勢、學校自身的教育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考慮在內。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方式多樣性、靈活性改革,有利于改善教學質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可以提高同學們的整體素養。
2.4 改革教學體制
教學體制決定了教學方法,教學方法決定了教學質量。因此,在倡導高質量教學的背景下,教學體制改革就成為了中等教育教學改革中的必要成分。我國現行的教學體制是比較落后的,相比之下,國外很多國家的做法就比較好,所以,我國對教學體制進行改革時,既要立足于中國國情,又要借鑒國外先進的經驗,建設有中國特色的教學體制,促進中等職業教育更好、更快的發展。
3 結語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就業市場面前,不僅要充分認識到中等職業教育的重要性,更得深入研究挖掘中等職業教育教學中的不足,再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期待在改革中,最快速度地培養出大批社會急需的、國家所要的人才,從而促進我國教育事業全面發展,推動社會整體進步。
參考文獻
[1]孫琳.對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思考 [J].新思維,2010(2):39.
[2]高臣.淺談中等職業教育發展中的問題[J].新課程學習(中),2011(2):14-15.
[3]陶淑霞.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策略研究[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2(12):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