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族企業作為一種最古老的企業形式,在各國的經濟發展中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在一定歷史時期內家族治理模式有其存在的合理因素,具有其他公司治理模式無可比擬的優勢,從私營經濟的成長過程來看,它是在特殊的歷史條件下和體制背景下完成其原始積累的,因此,私營經濟發展方式表現出相當的非規范性,在家族企業內部治理機制上存在著諸多弊端。本文一方面研究家族企業治理模式存在的問題;另一方面比較研究國外家族企業治理模式,借鑒相關成功經驗,從完善企業內部治理機制和改善外部治理環境入手,提出明晰所有權結構、規范經理人市場、建立現代企業制度以及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等具體措施。
關鍵詞:家族企業 治理模式 優化 內部機制 外部機制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a)-0118-02
On Our Family Business Governance Model Legal Research
Liu Shujun
(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Nanchang Jiangxi,China 330013)
Abstract:Family business as one of the most ancient forms of enterprise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many countries.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Family governance model has its reasonable aspect,that is,the commissioned cost、decision cost and coordination cost have been greatly reduced due to the direct control of family business.Form the viewpoint of private sector economy growth,it accomplishes it is original accumulation under special historic circumstances and a special economical system background,thus,the mode of private sector economy development is not standardized in its inner systematic arrangement,On the one hand,this paper research the problem of the family governance model,on the other hand,studying the pattern of the foreign family enterprises,getting some successful experiences,From improving their internal governance mechanism and improving the external governance environment to start,make clear ownership structure,regulate the market manager,establish a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and improve relevan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other specific measures.
Key Words:Family Enterprise;Governance Model;Optimization;Internal Mechanism;External Mechanism
自改革開放以來,家族企業逐漸呈現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在我國國民經濟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我國家族企業的迅猛發展是歷史的必然,家族企業在發展初期,有著比其他形式的企業組織不可比擬的優勢,但是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市場競爭加劇的原因,家族企業失去了原有的優勢,而且自身存在的一些劣勢又可能導致家族企業的衰亡,可能逃不過“富不過三代”的怪圈,雖然是生物學上“適者生存”的客觀規律,也是經濟學上“適者生存”的現實表現。現有相關研究雖然在觀點上有一些差異,但立論的基礎都是承認企業治理模式的多樣性,認為,在不同的經濟類型、文化背景、社會現實和法律制度下發展起來的公司治理都有自己獨特的軌跡和模式,解決企業治理中的問題和利益沖突沒有通行的靈丹妙藥,每一種模式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弊端。
本文以上述研究成果為基礎,擬從法學的視野出發,借鑒經濟學、企業管理學等相關領域的成果,圍繞家族企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以公司制為組織形式的家族企業治理問題,尤其是治理結構的設計和運作問題,進行深入的討論。
1 我國家族企業治理模式存在的問題
在改革開放的初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系尚未建立,法制也不健全,我國民營企業采用家族化治理結構有其歷史的必然性。但是隨著經濟全球一體化的深入,尤其是中國加入WTO之后,我國家族企業面臨著激烈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傳統的家族制管理模式弊端日益顯著,面臨著諸多法律問題。
1.1 產權結構上的弊端
(1)所有權模糊。
首先是家族成員內部的產權不清。其次,在改革開放初期,由于受到舊的政治經濟體制的影響,一些地方政府對私營企業扶持力度不大,甚至在某些地方出現了打壓的情況,為了擺脫受歧視的命運,獲得與國有集體企業公平競爭的權利,家族企業紛紛戴上了“紅帽子”。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推進,經濟社會環境逐漸寬松,企業發展迅猛,這些原因都導致了所有權權屬的糾紛。
(2)所有權與經營管理權的混淆。
所有權和經營權不分,企業的所有者與管理者高度混同,使得投資者無法獲得資本和管理帶來的收益。由于家族企業把血緣關系與產權關系合為一體,因而不可避免的會出現家族血親關系對企業經營運作過程的過多干預。同時,因為產權結構的單一化,使得貨幣資本和人力資本不能有效結合,往往導致具有管理企業能力的人沒有錢,有錢的人對管理企業一竅不通的情況,家族制管理模式嚴重影響了二種資本融合。家族企業的發展與管理者低下素質之間的矛盾日益尖銳,客觀上必須應該由職業經理人代替其對公司的管理職能。
(3)未考慮人力資本產權的問題,無法適應人力資本相對于物質資本價格上升這一事實。隨著人力資本多企業貢獻增大,其價格相對提高,原有的產權制度安排不能夠適應這一變化,必須加以變革,達到調動企業人力資本的積極性效果。
1.2 企業職業化管理存在的問題
中國家族企業職業經理人的發展面臨著有別于西方的新課題。從實踐經驗來看,存在著如下一些問題:
(1)職業經理人難以融入家族企業。
在家族企業里,名義上給予職業經理人各種職位的頭銜,但事實上處在有職無權的尷地位,削弱了職業經理人本應享有管理權力,使得雙方關系不斷惡化,最終導致合作破裂。
(2)委托代理成本的加大。
在家族企業里,職業經理人把自己的利益凌駕于公司利益之上的情況屢見不鮮。“從而在家族資本和社會人力資本融合的過程中就產生了道德風險和逆向選擇”,這也是委托代理成本問題。
(3)職業經理人誠信度不足。
著名經濟學家張維迎教授認為,職業經理人道德水平低下嚴重影響了中國家族企業的持續發展,是企業不能發展壯大的重要原因。
(4)職業經理人流失現象普遍。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的家族企業與職業經理人的合作的時間相當短暫,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從‘一見鐘情’到‘相互猜忌’,再到最后的‘不歡而散’,似乎已經成為我國職業經理人必須面對的三部曲。”跳槽是職業經理人對更優職業規劃和更高收入,更加職業工作環境的追求所做出的決策舉動,也是經理人和家族企業主對各自利益博弈的結果。
1.3 現代企業治理機構的缺失
股東大會流于形式,“用手投票機制”失靈。董事會獨立性不夠,董事會功能缺損。監事會地位沒有落實,監事功能十分有限。
1.4 中國家族企業代際傳承的阻礙因素分析
家族企業在世界經濟活動舞臺上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可是,無論在西方國家還是在亞洲國家,家族企業“富不過三代”的怪現象普遍存在著。據統計,有高達七成左右的家族企業不能延續到第二代,僅僅一成企業能夠順利傳至第三代。如何實現家族權力的順利交接已經成為研究的熱點課題。與世界其他國家的家族企業傳承模式相比,子承父業是我國家族企業代際傳承的最普遍和最重要的模式。該種接班模式在實踐中體現出不可替代的優越性。但是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文化價值觀的變化,該種傳承模式也面著巨大的挑戰。(1)傳統中國文化的影響。(2)權力傳承缺乏規劃。(3)繼承者自身素質的影響。
1.5 家族企業外部治理機制的不完善
家族企業的外部治理機制是企業治理的先決條件和基本機制,同時對內部治理起到了有效補充。“外部治理機制主要是通過競爭性的市場實施的間接控制或外部治理發揮作用”,包括了輿論監督與配套服務體系,同時,政府部門,法律法規和等對企業經理人也起著極大地制約作用,然而,外部制度環境的不完善制約著當代中國家族企業的進一步發展。
(1)家族企業發展的法律困境。
(2)相關部門不能有力的貫徹執行中央制定的發展非公有經濟的政策。
(3)行業組織發展的滯后。行業組織是指由公民、法人或是其他組織在自愿基礎上,基于共同的利益要求所組成的一種民間性、非營利性的社會團體。
(4)政府職能錯位及其機會主義行為時有發生,導致了家族企業交易成本的增加。
2 我國家族企業公司化治理的法律分析
2.1 所有權的完善
所有權結構的合理安排有助于科學的企業治理結構構建。因此,進行所有權的完善是治理家族企業的關鍵。我國家族企業所有權結構呈現出結構單一,同時家族內部股權占有不清的現象。只要家族企業內部成員關系良好,不出現復雜的矛盾,股權結構的單一性質有利于企業產權的穩定, 使得家族企業通過繼承制度能夠永久的發展下去。然而這類所有權結構有其弱點:例如,該種結構之于企業發展的保障功能對家族企業成員的和諧與實力依賴性太強,如果不能協調好成員間的相互關系,將對企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不利影響。另外,家族對企業的絕對控股,使得企業后獲得資本的途徑單一化,具有相當程度的封閉性,使得資本市場與家族企業之間不能建立良好的信用關系,從而制約了企業利用社會資本擴大生產規模、進行技術革新的能力。
家族企業應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盡可能的延利益邊界,以實現家族企業產權結構的最優配置。具體措施如下:(1)明晰家族企業內部和外部的所有權關系。(2)實現家族企業所有權內部結構由封閉化、單一化向開放化、多元化轉變。所有權結構的多元化能夠保證企業形成科學高效的治理模式,同時也能為家族企業獲得資金提供幫助。(3)實現家族企業所有權外部結構的社會化。
2.2 建立完善的公司法人治理結構
由于深受家族關系的影響,家族企業內部的關系遠比非家族企業要復雜的多。家族企業內部治理結構的構建,要達到決策的科學化以及權力相互制衡的目的,除了要具有“三會”和職業經理層之間的一般關系架構外,“還需要建立家族股東與非家族股東的利益協調和權力協調機制,因此,可以在一般公司內部治理結構的基礎上引入一些特殊的結構和機制。”
(1)在所有權系統中建立股東大會和指導者董事會股東大會由全體股東組成。(2)在家族系統中建立家族委員會。(3)在家族企業系統內部建立一個職業經理層,同時制定相應的管理水平發展計劃。(4)家族企業監督制度的創新。
2.3 完善我國家族企業職業經理人激勵與約束機制的對策
(1)激勵措施的完善。
根據職業經理人市場的行情以及職業經理人的預期收益,定期調整薪酬與福利,激發職業經理人的工作熱情。
(2)對職業經理人的約束可從內部約束和外部約束來分析。
內部約束:即所謂的企業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的相互約束,首先,建立與完善職業經理人選拔機制。其次,簽訂完善的合同條款,約束職業經理人的行為。外部約束首先,法律約束:完善《公司法》,加強《證劵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法律的執行力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違法必究,充分發揮法律應有的震懾作用。其次,設立職業經理人法,使得經理人地位與權責能夠規范化、法律化。目前職業經理人已近成為社會的一股重要力量,應該盡快制定法律,保護其合法的利益,同時又能對他們的行為做出必要的法律約束。最后,建立職業經理人才的崗位證書制度,使得職業經理人必須持證上崗。
2.4 中國家族企業代際傳承機制的構建是一項系統工程
從中國家族企業實際出發,應該把握好以下兩個方面:
首先,要正確處理好家族企業代際傳承過程中的各種關系。其次,努力進行制度創新,完善家族企業傳承的制度環境。
2.5 外部治理環境的完善
法律不僅能夠對事前起到預防和約束規范的作用,而且同時它也是事后治理的重要手段,因為具有嚴格強制力,其對公司治理起到了重要積極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國相關的法律制度還不夠完善,存在著法治環境不公平的現象。規范和發展我國中介組織。完善資本市場,拓寬家族企業融資渠道。
3 結語
在實施改革開放30多年后的今天,家族企業對拉動經濟發展、增加稅收,帶動就業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已經成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隨著改革的的深化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影響,家族企業周邊環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可以說我國家族企業面臨一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生存環境。”一方面,目前國家的大環境總體上有利于家族企業的發展。穩定的社會環境,高速發展的國民經濟,以及我國科學技術的發展,行業協會的壯大,都為家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傳統家族治理結構的弊端也日益凸顯,制約了其發展。通過從內外二個角度分析,可以發現制約家族企業進一步發展的因素包括所有權不清晰,職業經理人制度不完善,董事會監事會虛設以及外部治理結構的不合理。家族企業必須對這些問題加以重視,突破原有管理模式的瓶頸,逐步向現代企業治理結構方向邁進。總之,家族企業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但與此同時也面臨著國內外殘酷的市場競爭。企業家們必須堅持改革的精神,審時度勢,抓住企業治理結構轉變的時機,大膽變革,只有這樣,才有可能實現家族企業的長久不衰。
參考文獻
[1]吳維輝.中國家族企業與職業經理人的信任研究[D].湘潭大學,2006:34.
[2]蔡恩澤.權謀文化侵蝕企業肌體[J].華人時刊,2008(2):62-66.
[3]井輝.基于MAS的公司內部治理機制研究[D].河北工業大學,2008:58.
[4]劉力鋼.企業持續發展論[M].經濟出版社,2001:105.
[5]張方.企業發展戰略的選擇與分析[J].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2007:136.
[6]牛衛平.私營企業治理結構演進路徑研究[J].中國經濟,2006(8):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