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從三個方面介紹梳棉機最新分梳針布的特點及發展趨向,對分梳元件在梳理除雜中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梳棉分梳針布的工藝配套應根據所紡原料的纖維長短、含雜的高低,紡紗特數的粗細、成紗結雜及條干的要求等因素來考慮,只有綜合各個因素配置出的梳棉分梳元件才能滿足紡紗的工藝要求,完成梳棉的任務。
關鍵詞:針布 工作角 齒深 含雜 針齒密度 化纖 摩擦系數
中圖分類號:G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a)-0175-01
棉紡工程中,梳棉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是提高單纖化程度、減少棉結雜質、提高成紗質量的關鍵工序,歷來被人們稱為紡紗廠的心臟。梳棉機對纖維進行梳理加工,是依靠錫林、道夫、蓋板、刺輥的針布來完成的。所以,這些分梳元件的型號、規格、適紡性的工藝配套對成紗的質量和布面外觀有著密切的關系。
由于現行棉紡的技工教材中對新工藝、新技術教學的滯后性,對梳棉機分梳元件僅以針布的結構特點為教學重點,不利于學生適應當前技術條件下對知識更新的要求。針對當前新型梳棉分梳元件的發展趨向和應用效果,結合現在我國梳棉分梳元件工藝器配套的成熟經驗,對梳棉分梳元件工藝配置的趨勢論述如下。
1 錫林、道夫針布
1.1 錫林針布
從結構上來看,其趨向為矮、淺、尖、薄、密、小(工作角),對工作角、密度(縱、橫向)來說應根據梳棉機錫林速度、單產水平及加工原料性能、紡紗特數而適當配置。一般,加工原料的纖維長、含雜低,紡紗特數細,成紗結雜少,條干好的品種,要求梳棉機分梳,均勻、混合、除雜作用要充分細致。如錫林速度較高,宜選用2525×01360、2525×01550針布,如錫林速度一般可采用2820×1365針布。如加工原料長度短、含雜高紗紗號數粗,錫林速度中等,對針布規格的選配應特別考慮嵌破籽問題,工作角應大些,齒密應稀些,橫向密度更應放稀。齒深中等或淺些,一般宜采用2820×0570或2815×01880針布。紡棉型化纖,因摩擦系數大、靜電嚴重,長度長轉移比棉纖維困難,因此,工作角應適應大些,齒密也應稀些,且更應注意縱向齒密的問題,如采用2815×1880或2820×1570針布。
1.2 道夫針布
目前道夫針布的針高多為4 mm,工作角有50°、60°、65°三種。工作角α小,對纖維握持能力增強,有利于錫林上纖維向道夫的轉移,但均混作用較差。工作角α大,則道夫針布握持力小,會產生較多纖維重新返回錫林一蓋板工作區,造成前大漏底入口處積花,影響棉網清晰度和生條的條干。對于道夫針布的齒密,當原料含雜低可選密些。而含雜高時應稀些,此時選用大基部厚度的針布以降低橫向齒密,從目前大多書棉紡廠的使用效果來看,以采用4030×1880,粗特純棉紗及化纖宜采用4030×1890。
2 蓋板針布
蓋板針布是梳棉機重要的梳理元件之一,針布鋼絲的材質、形狀,底部結構、工作角、針尖鋒利度、硬度及針高等,其相互配置影響著蓋板針布的分梳、轉移、混合除雜功能。
目前蓋板針布,大體上的發展趨勢如下所述。
(1)采用提高鋼絲含碳量(由0.50%~0.60%提高到0.70%~0.80%)、含錳量(由0.40%~0.70%提高到0.90%~1.20%)以提高針布針尖硬度、淬透性。
(2)鋼絲截面形狀又單一圓形改為雙凸形和扁平形,同時規格也適當放粗、增加截面積、抗彎強度、防止接針、倒針、延長使用壽命。
(3)底布結構逐步加厚,并采用化纖織物和橡膠塑料合成的底布,使之更加堅牢并富有彈性,國外厚的已達6 mm。
(4)針高逐步減短,目前一般為7.5~8.5 mm,瑞典ABK紡化纖用半金屬針布蓋板針尖伸出底布僅2.1 mm。
(5)針尖密度為有利于分梳有橫向密度加大,縱向針密有適當放稀的趨勢。
(6)針尖采用特殊磨礪,使針尖呈刀口形、扁平形,鋼絲針尖劈角為16°,鋒利度、穿刺能力均有較大提高。
原料纖維長、含雜低,可采用針尖較密的針布,更應注意橫向針密的加大,以增加分梳作用。長度短,含雜高的原棉宜選用針尖密度較稀的針布,防止嵌雜質、縱橫向密度都宜適當放寬。棉型化纖由于干摩擦系數大、纖維長,要求抗彎性能較高、能減少纖維充塞,選用半硬性的針布工藝效果更佳。
3 刺輥鋸條
刺輥要能起到良好的開松、分梳、除雜和轉移作用,且對纖維的損傷小,除在工藝上對刺輥的轉速、刺—錫線速比及機后工藝合理配置外,刺輥的鋸條規格,尤其是工作角和齒密起著較為重要的作用。
目前,刺輥鋸條向大工作角和多種齒密方向發展,其工作角一般為80°、85°、90°、95°,最大多達107°。齒密為每吋3齒、4 齒、4.5齒、5齒等。根據國內棉紡廠試用國外刺輥鋸條的效果,一般加工細絨棉齒密宜選用每寸4~5齒,工作角80°~85°。加工長絨棉齒密為每寸3.35~4齒,工作角85°。加工化纖每寸3~3.35齒,工作角85°~95°。國產刺錕鋸條型號規格繁多,但其主要的參數工作角、齒密大體相同、變化很小,不論紡棉或化纖,工作角一般為75°~78°。因而,目前國產刺琨鋸條的配套余地較窄,工藝作用的調整局限性較大。
4 結語
以上三個方面的內容已經在丹陽市技工學校及丹棉廠生產技術骨干培訓中多次試教,得到了廣大師生和受訓技術人員的好評。對現行“棉紡工藝學”教材中梳棉分流元件的工藝配置內容的缺乏,起到了積極的補充完善作用,同時結合當前紡紗技術的發展開拓了學生的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