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強和改進各項事業的強大理論武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應按三個代表的要求,與時俱進,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的新形勢、新特點,開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同時,要注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對大學生思想教育的指導作用,特別是重視大學生的“三觀”教育。只有這樣青年學生才能施展抱負,才能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順利推進。
關鍵詞:三個代表 重要思想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對策 思路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8(a)-0234-01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及對策——“積極應對、靈活轉變”
1.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新挑
首先是信息技術的空前發展帶來的挑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信息技術的發展已經成為西方一些國家企圖瓦解我國意識形態的主要手段。二是,信息技術在不知不覺中成為一些大國政治,文化上殖民主義擴張的新方式。他們通過對政治、文化以及教育資源的不合理的壟斷,使那些不健康的西方思想無休止的灌輸給我們的青年一代,從而削弱了對我國優良傳統的繼承,顛覆了我們最基本的道德基礎。三是,信息垃圾無孔不入,信息選擇難上加難。網上的信息并不全是綠色的,其中不乏黃色的、暴力的有害信息。處于思想發展關鍵時期的青年人因為自制力差、好奇心理重往往迷失了自己,不僅使自己深陷困境,同時給心理帶來無法彌補的創傷。
再者是高校教育自身發展帶來的挑戰。首先,我國高等教育想謀求自身的發展,就要在市場經濟體制的建設中尋求切合點。高等教育的“市場化”特征,讓高等思想教育工作遇到很多的困難。另外,高等教育的開放性容易導致學生群體出現易變性,思想容易動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連續性、穩定性、長久性受到挑戰。
1.2 解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新對策
1.2.1 轉變
思想政治教育要有敢為人先的精神,要勇于打破常規,突破傳統的思維方式,準確的把握社會思想變化的節拍,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不斷鉆研,解決新的問題。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由“教育、管理、服務”向“以服務學生為宗旨,教育、管理有機結合”的轉變。
1.2.2 意識
強化首位意識、創新意識、服務意識。要始終堅持德育的首位意識不動搖。在指導思想上,要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武裝當代大學生的頭腦。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有前瞻性,勇于創新,這樣才能更好的塑造人才。最后,以學生為主體,以育人為目標,轉變觀念,樹立服務意識,實現人才的全面培養。
2 “三個代表”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2.1 思想政治教育觀念的創新
黨的十六大報告中指出:“發展必須堅持和深化改革。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都要堅決沖破,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都要堅決改變,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都要堅決革除。”思想觀念的創新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和發展的基礎。思想的解放,觀念的創新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和改進是息息相關的。
2.2 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創新
思想政治教育機制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各構成要素由于某種機理形成的因果聯系和運轉方式。要想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就需要以完善的創新機制為基礎。機制創新是順應新時期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也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生機和活力的需要。制度是建立機制的基礎,機制的優化就是建立健全并貫徹、落實各項制度的過程。機制創新包含四個方面:運作機制、領導機制、保障機制、調控機制。四個機制互相協調,共同發展。
3 “三個代表”與“三觀”教育——“防微杜漸,警世育人”
3.1 新環境、新世紀德育工作的意義
我們之所以重視“三觀”教育,主要的出發點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當今世界,多元發展和多極化發展日趨明顯,經濟全球化的腳步也來越快,科學技術的進步更是日新月異。在這樣的情況下產生的各種思潮互相碰撞,相互震蕩,必然會對我國的思想領域、思想意識產生一定的影響!
二是,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在我國的建立,特別是近幾年的發展,讓我們看到市場經濟在我國經濟領域發揮的巨大作用!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市場經濟的發展除了給我們帶來了令人驚喜的成果外,弊端也是普遍存在的。這就要求我們要重塑大學生的理想和信念,讓他們始終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武裝自己!
3.2 加強大學生“三觀”教育的途徑
首先,抓好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的“三進”工作,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要進課堂、進教材、進頭腦。具體來講主要有三個方面,第一是要讓高校教育工作者全面領會“三個代表”思想精神的內涵,這樣才能更好的去做一個合格的傳播者;其次,在學生中開展重點的學習“三個代表”的課程;再次,讓各門課程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密結合,讓學生真正接受、認識和理解“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質,樹立正確的“三觀”。
其次,要理論聯系實際,用鮮活的事實去教育學生,使大學生堅定理想和信念把握人生方向,從而對“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做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
參考文獻
[1]王建社.創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十大機制[J].教育研究,2001(7):53-56.
[2]葉瀾.新編教育學教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3]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M].人民出版社,2002.
[5]羅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現代化探析[J].探索:哲社版,2001(4):112-114.
[6]邱偉光,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