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經濟全球化給眾多企業帶來了壓力。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加強校企聯合辦學的人才培養模式已成必然。本文從正視問題,轉變觀念,和提前介入,延伸合作端口,共同參與,全過程培養和如何構建校企聯合的長效機制方面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中等職業 校企合作 創新 實踐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020-01
隨著我國工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在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邁進的進程中,實體企業員工的整體素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直接目標就是為制作業輸送中高端人才。提高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質量,不但能夠助力企業騰飛,而且,對于擴大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的影響力,改變人們傳統擇校觀念,更好吸收人才,促進就業都具有重要意義。為此,如何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辦出中等職業教育特色,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增強職業教育對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貢獻力,實現學校與企業的雙贏?本文擬從校企合作的機制創新方面加以闡述。
1 轉變觀念,走出校企合作的認識誤區
觀念一變開地寬。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推進,全球化競爭的加劇,企業和學校都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制約和影響校企合作的最大問題還是來自認識不到位,視野不開闊。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看,開放式教學的觀念還沒有形成,學校為求生存、求發展和適應市場經濟的要求,而主動向企業尋求合作伙伴,而較少有真正建立在優勢互補、體現“雙贏”的合作形式。而企業看,對人才儲備方面缺乏前瞻性,依賴市場招募人才多,主動于學校聯合培養人才少。教育的生產性和消費性告訴我們,真正的校企合作應是雙方自愿、風險共擔、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因此,中等職業學校和企業都應放下身段,主動接觸,深入融合,建立起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具有良性循環機制的、實現教育資源的優化組合,將教育資源的勢能轉化為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
2 提前介入,將校企合作的端口延伸至招生
真正的校企合作應該是覆蓋教學的全過程,這個過程中,校企聯合招生直接決定和影響著人才培訓的質量和水平。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聯合招生,作為學校來講,不但要根據自身的師資力量,承載能力確定招生的名額,而且,要深入合作企業,進行調查研究,掌握企業人才需求現狀的同時,了解企業發展戰略,使學校培養人才的過程與企業發展過程相統一相協調。作為企業來講,要有長遠的人才培養眼光,主動向合作學校提出具有前瞻性的人才培養計劃,與培養與使用直接對接。同時,聯合招生離不開聯合宣傳,要讓考生了解學校的同時也同步了解企業,甚至可以將班級以企業冠名,使考生把選擇的最終目標和眼光超越學校自身而落在與學校捆綁企業身上。這樣,企業和學校才能招到有濃厚的專業興趣,有明確的成長方向,有深厚的發展潛力的好苗子。
3 共同參與,在校企聯合辦學中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
中等職業學校培養的人才質量如何,離不開企業的參與教學進程的廣度和深度。學校與企業簽署“定向培養協議”,共同承擔人才培養的社會責任。在課程設置上,聯合研究,共同開發制訂課程教學大綱,解決學什么,不學什么,什么重點學,什么一般學的問題,使中等職業學校的教育計劃與企業的人才培養計劃高度一致。在師資力量上,學校在依托自身的老師隊伍進行教育的同時,積極開展訂單式教育,將企業的智力資源直接引入教育過程,加快雙師結構師資隊伍建設和人才培養。學生在校期間,由企業派專業技術人員或聘請有實踐經驗的教師給“定向培養班”學生授課,使學生能夠了解到一線企業的信息,增強教育培養的針對性。在教學資源上,創建互為基地、互惠雙贏的校企合作長效機制。使學校成為企業的人才培養基地,企業成為學校的實習實訓基地,從而通過畢業生頂崗實習,可以促進中職教育與企業人才需求的緊密結合。在崗位實習上,學校協助企業安頓好實習學生的食宿,保障學生實習實訓權益與人身安全。企業方面負責接收學生實習和安排實習崗位,選派指導人員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指導學生在工作中不斷提中職業道德、綜合職業能力和就業能力,并保障學生的實習實訓權益與人身安全。在人才使用上,學生畢業后,直接進入企業,實現畢業生與工作崗位的零距離對接,帶著工作經驗上崗,構成校企聯合的完整回路。
4 積極規劃,著力構建校企聯合的長效機制
校企聯合,是新形勢下人才培養與增加就業的趨勢使然,適合國家的產業政策和就業優先戰略方向,因此,必須科學規劃,推動構建校企聯合的長效機制。在政策上,政府要發揮主導作用,推進校企的深度融合,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和鼓勵政策。構建一套剛性制約機制的法律保障體系,把企業參與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人才作為其應盡義務,實現校企“聯姻”。在中介機構的構建上。要鼓勵和引導一些中介機構介入校企合作,在中介費用負擔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與用人企業之間搭建橋梁,解決校與企融合的最后一公里。在管理上手段上,可以考慮按照市場經濟的模式成立專門的管理機構從事校企合作的協調和執行。加強校企崗位互動,尋求校企雙方人員的對口交流,也可以安排實習帶隊老師帶領學生共同參加上崗訓練。在經費的投入和保障上,要研究探討按市場化資金運作方式管理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把學校推向市場,允許企業投資、參股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放寬有資質的企業投資辦學,構建多元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
5 結語
校企合作是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根本目的,與企業聯合、讓企業參與教育全過程,掌握產業發展的實際狀況、趨勢和需要,尋求企業所需要的技術型人才的最佳培養手段和途徑,確保教育過程始終圍繞社會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職業素質的總目標進行是現代條件下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做大做強中等職業教育,無論是對教育本身還是對企業對社會而言,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推動校企深度融合,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胡萍,趙菲菲,左繼軍.走校企合作之路培養高技能人才[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7(2):22-23.
[2]唐建君,韓冬華.對于縣域中等職業學校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J].當代教育論壇,2011(31):76-79.
[3]袁定明.校企合作形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08(2):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