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警官職業院校是我國高職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職教育領域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警官職業院校特色學科教育既有其獨特的教育教學特性,又有著其行業特點。它主要全面培養綜合素質的養成教育和強化實踐技能,以培養具體警種警務職業崗位人才及司法行業相關崗位人才為目標。本文通過對警官職業院校特色學科進行論述,提出要加強學生警用創新人才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和完善管理體系,探索警官職業院校加強學生警用創新人才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主要途徑。
關鍵詞:特色學科 警用創新人才 素質養成教育 途徑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022-01
1 警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發展的意義
為了順應時代變化,適應當前社會需求,以培養“學生從事公安司法警務崗位創新型技能型人才”為目標,“規范”與“創新”并舉,德育為先、實踐為本、創新為魂,探索警官職業院校特色學科對學生警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對警官高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1]。
近年來,隨著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深入,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在各警官院校都得到普遍的重視,在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就總體現狀而言,我們的工作還停留在較低的水平上。究其主要原因在于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是一個投入大、見效慢的系統工程,各類學校自然會在自身投入和相關機制之間進行全面考量,從而忽視了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因此,更應該加強學生特色學科教育,警用創新人才的職業素質養成教育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2 警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定義及重點
養成教育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礎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中,通過訓練、嚴格管理等種種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質,最終養成自覺遵守社會道德和行為規范等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一種教育。
目前,我們警官職業學院的學生職業素質培養方面還不能滿足警官院校教育目標的要求。不少學生不重視行為規范和道德禮貌,遇事易沖動,情緒浮躁,這些現象成為培養高素質創新警察人才的障礙。因而,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必須重視和加強學生警察職業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它既是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復合型創新人才的需要,也是社會發展對警官職業院校教育工作提出的必然要求。因此,警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應對以下幾點進行重點培養:(1)職業道德養成教育;(2)綜合能力和實戰型技能的養成教育;(3)良好心態養成教育;(4)良好的職業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3 警官職業院校培養學生警察創新人才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主要途徑
3.1 加強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研究,構建科學的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體系
研究制定學生職業素質測評標準。建立警察職業素質測評體系,對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效果進行評價,并在實際測評中根據反饋情況進行修正。構建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制度體系。出臺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發展規劃;制定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各項制度、實施方案培養計劃;研究制定專兼職教師能力、素質達標標準;明確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目標、內容、人員、實施步驟等具體內容。
3.2 努力建設為提高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教師隊伍,為其職業知識傳授提供人員保障
從教育的宏觀視野來看,通過知識傳授途徑來培養、訓練能力已經成為近代教育思維中的一個公認的信條。要形成警察的職業技能,必須通過職業知識的傳授,使學生掌握從事警察職業所必須的知識體系。要實現警察教育的目的,關鍵是合理地配置各種知識成分,使警察形成合理的知識結構。
建設高素質的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教師隊伍,為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的開展提供人員保障。通過“送出培訓、引入取經”,開發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專職教師的素質教育理念、專業水平、創新思維。通過警體教師大強度的體能訓練,強化擒拿格斗基本功技術,使學生掌握從事警察職業所必須的擒敵本領,進而形成警察最基本的職業技能。
3.3 建設學生職業素質養成教育實訓教育基地,提升學生的警察職業技能
實訓教學基地是實施實訓教學計劃的基本條件,是職業技能實訓教學過程實施的實踐訓練場所。它包括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實訓基地。其基本功能為:完成實訓教學與職業素質訓導、職業技能訓練與鑒定的任務,并逐步發展為培養高等職業教育人才的實踐教學、職業技能培訓和鑒定的重要基地。校內的模擬法庭、模擬監獄、模擬勞教所、模擬偵查室、談判室、警體射擊場等都可以作為校內實訓場地。其主要功能是實現課堂教學無法完成的技能操作,即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系統、規范、模擬實際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訓練。為了真正滿足教學的需要,校內實訓基地建設應堅持情景仿真化、功能實用化、管理專門化的原則。校外實訓基地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的重要條件之一,它是依托行業特色對學生進行訓練和職業養成的重要場所。校外基地的選擇可以與教師實踐基地、學生實習基地、畢業生就業基地進行統籌考慮,盡量做到一“地”多能、一“地”多用。在基地建設中應堅持相對穩定、管理方便、利益共享的原則。
3.4 努力營造警察創新素質養成教育管理環境,強化學生行為習慣養成教育
學生的警察創新人才職業素質教育應著眼于日常生活行為習慣,在“小節”上加以約束。因此,實現量化管理可以借助學生創新思維虛擬警察崗位等載體,并通過學生管理量化職業素質教育考核指標,來強化日常管理,使職業素質養成教育真正落到實處。用量化標準考核學生的日常行為,既能激發學生文明行為、講究禮儀的自覺性,又能潛移默化影響和傳遞職業行為,職業習慣。將敬業、愛業、職業道德與操守牢牢印在學生腦海里,讓他們充分認識到自己將來的社會使命感與責任心,使其人品與職業道德都得到升華。
參考文獻
[1]汪勇.關于中國警務改革若干問題的思考[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3(2):30-39.
[2]袁廣林.美國警察專業化述評[J].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學報,2006(2):146-151.
[3]章光明.從警察工作現況探討警察倫理的新方向[J].警學叢刊,1989(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