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 研究與探索PBL教學法在中醫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方法 通過病例討論、綜合考試、問卷調查、教師評估等方法研究學生參與PBL教學前后的態度和能力變化情。結果 PBL教學組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結論 PBL教學法對于提高學生臨床實踐能力,加強臨床思維能力意義重大,PBL教學在中醫臨床中的應用還處于試驗階段,有些不足之處還需不斷完善和優化,這是今后我們重點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PBL教學法 中醫內科 臨床教學 傳統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029-02
PBL教學法即“以問題為學習基礎”(Probl
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學方法[1]。這種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提出問題,讓學生自我解決最終掌握知識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2]。該法改變了“以授課為基礎”(Lecture-Based Leaning,LBL)的傳統教學模式,無論是從課堂授課理念,還是從教學實施方式,以及教學績效評估等方面均有著根本區別。
近些年來,在我國部分大學院校也開始嘗試該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題,以問題為中心,在分析與解決問題的過程于臨床醫學生盡快建立臨床思維,開展臨床實踐活動意義重大。我們對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06級本科生臨床實習中采用了PBL教學法,在臨床教學中發現,充分發揮學生們的想象能力、創新能力對于知識的牢固掌握和實際見習的靈活應用尤為重要,現將結果分析如下。
1 對象與方法
1.1 教學對象
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的2006級針灸推拿專業本科學生。
1.2 教學方法
1.2.1 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中醫內科學》。
1.2.2 教學條件
多媒體教室、課件;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腎病科。
1.2.3 PBL教學研究實施方法及步驟
(1)課堂教授后布置課后思考題。培養自學能力,授課前1周將病例材料發放給學生。教學前一周向參加PBL教學模式的學生發放PBL來自于臨床的病例資料,要求學生在課外時間里通過各種渠道(圖書館、網絡等)查找文獻資料,在此之前教師已經在課堂上進行了相應的課前輔導。
(2)臨床見習過程:
①隨機分組:隨機將參加課題研究的學生進行分組,每組15人。分為實驗組及對照組1、對照組2(對照組1參加傳統病例討論,對照組2不參加病例討論)。
②病例討論:參加討論的教師為同一名教師,討論的病例選用相同的兩個病例。
PBL法討論組,將15名學生,分配工作角色,共同提出目標、問題,形成討論提綱,進行首次小組討論;然后鼓勵學生利用教科書、參考書就病例的相關問題進行精讀與整理;再次小組討論,相互發問與應答。最后由小組成員推薦指定1名代表發言,總結討論結果,之后教師作必要補充。
對照組1先采用教師講授的傳統教學方法,然后再依據自己的知識進行討論和提問。
對照組2在臨床帶教過程中單純聽臨床帶教教師的講解,而沒有任何的討論環節。
(3)問卷調查及考試:
①臨床見習結束后現場進行考試,三組選用同一個病例分析題,學生以筆答的形式進行考試,試卷由同一名教師進行判卷。病例分析題所采納的病例為所見習的類似病例。
②學生填寫問卷調查。
③教師對學生的教學反饋。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軟件包。計量資料測定數據數+標準差(±S)表示,對各組所獲實驗數據進行方差性檢驗(F檢驗或Bartlett法檢驗),各組均數的多重比較用Q檢驗。計數資料數據如兩組間療效比較用X2檢驗,并作某些資料間的相關性統計分析、聚類分析、判別分析。
2 結果
通過課題研究,從學生綜合成績考試、自我評價收益結果的問卷調查、教師對于學生訪談等方面與對照組1、2比較的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我們發現PBL教學法應用在中醫內科臨床教學中在教師教學素質及水平、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必要知識點的掌握相對于LBL教學法都有一定的優勢。具體表現見表1。
三組實習生基礎知識成績無差異(P >0.05),而PBL教學組病例分析成績明顯高于傳統教學組(P <0.01)。表明PBL教學模式在提高臨床思維方面明顯優于傳統教學模式,且不影響學生對基礎知識、知識要點和難點的掌握(見表2)。
實驗組學生在學習興趣、臨床思維、理論理解、專項記憶、分析能力、溝通表達能力、查閱文獻能力等方面受益較大,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顯著性意義(P <0.01)(見表3)。
三組學生在以上方面與對照組有顯著的差異(P <0.01),且PBL教學組明顯優于傳統教學組。
3 結論與展望
(1)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臨床帶教教師意識到學生認知能力的提高及知識的掌握需要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啟發式教學過程中,帶教教師與實習學生的角色互換,改變了“以教師及書本為中心”的老套單一的傳統教育模式。教師由教學主角轉變為知識傳播的引導者;學生由被動的接受轉變為主動的探索,最終極大地增強了學習者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教學模式的轉變使學生們更懂得在獲取知識的道路上互相幫助、鼓勵、溝通、合作,最終使得同學們增強了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4]。
(2)傳統教學模式是教師講解為主,PBL教學法鼓勵學生進行多向思維,能從多種角度更全面地認識所要學習的內容,并善于將零散的知識點通過思考綜合為整體所要掌握的知識進行記憶,能創造性地運用所學到的新知識去適應即將面臨的病人及臨床實際操作,使自己的記憶力及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不斷提高[5]。PBL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的臨床實際場景,提供豐富的患者病情信息,促使實習學生通過自主發現病情以醫療信息的方式進行學習。
(3)經本課題的研究有以下結論及值得進一步思考的問題:
①在中醫內科臨床教學中,教師要處理好臨床實際病例和所學課堂內容之間的關系,要對臨床病例進行細致的篩選,要在實習學生進行臨床診查時給予恰當的指導和幫助,這就需要臨床帶教老師花費更多的精力,需要更多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臨床教師。
②PBL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目前還未形成相應規模和具有完整的體系,對于PBL教學法的實際教案也無統一模式。因此規范PBL教學法在中醫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教學教案也將是今后重點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③學生對PBL教學法在臨床見習中的認識和適應會有一個過程,有的學生會不適應這種學習方式。認清學生的惰性及潛意識對于新的教學方式的抵觸是中醫內科學教師應該注意的,尤其對于那些長時間習慣于被動學習的學生來說。
④臨床指導教師進行臨床課前的PBL教學法的系統掌握及相應的培訓十分重要。PBL教學法在中醫內科臨床教學中要求教師有充分的駕馭能力,他們不僅要有扎實的醫學基礎知識,同時也要有豐富的臨床知識,并且能夠在課堂上對學生討論的方向和內容給予適當的、準確的指導和幫助。
⑤如何建立實用量化的PBL教學法評價體系,客觀公正地評價啟發式教學法的最終效果至關重要。問卷調查,座談討論及自我總結其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的是學生與教師的主觀印象和感受,缺乏量化的評價標準與體系。
我院的實際臨床教學情況能夠比較客觀的反映出,在當前我國醫學教育,尤其是臨床教學中啟發式教學模式的應用存在諸多不足之處。我們在PBL教學法實施過程中發現,怎樣才能選擇出符合實際又充分消化課堂知識的病例;怎樣才能設計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怎樣洞察臨床實習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想法;怎樣才能使學生的討論更加熱烈,為學生的求知過程中提供必要的信息上的支持等問題,對于我們臨床帶教老師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挑戰!作為臨床教學老師只有充分的挖掘學生的潛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并且不斷的提高自身的教學素質,才能讓啟發式教學法發揮出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Spaulding W B.R evitaliz ing education caster Medical School th e early years 1965-1974[J].Medical Education,1991,25:1-235.
[2]A lbaneseM.Problem-based learning:why curricula are likely to show little effect on know ledge and clin ical skills[J].Medical Education,2000,34:729-738.
[3] 靳俊峰,郭瑞珍,吳秀香,等.PBL教學模式在病理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西北醫學教育,2009(2):153-154.
[4] Michel M C,Bischof f A,Jakobs K H.Comparison of problem-and lecture-based pharmacology teaching[J].Trends Pharmacol Sci,2002,23(4):168- 170.
[5] 李澤生,冼利青,梁彩花.運用教育評價理論,評定PBL學生的學業成績[J].醫學教育探索,2004,3(3):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