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醫學生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是醫科類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保障。通過對醫科類獨立院校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經驗總結,從校內臨床技能培訓、臨床教學基地建設、教學改革、健全管理制度等環節進行探討、分析,為醫科院校完善醫學生實踐教學體系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臨床實踐教學體系 構建 探索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039-02
醫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是醫科院校人才培養工作的重要內容,而構建系統、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是強化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堅實保障。近十年來,隨著我國高等教育規模的逐漸擴大,在醫學精英教育與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矛盾下,為保證達到醫學生高素質、強能力、厚基礎、重實踐的培養目標,各醫科院校都在不斷探索和完善醫學生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學院也做了一些具有特色的探索和實踐,取得初步成效。
1 醫學生臨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并完善的背景和依據
(1)由于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步伐的推進,醫科院校的發展迅猛,在校生人數劇增,而能提供學生作為教學需要的臨床教學資源的相對不足,使得醫科院校不得不考慮構建完善的臨床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在校學習尤其是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以彌補在臨床階段學生學習機會的不足。
(2)隨著大眾化醫學高等教育的發展以及患者的法律意識不斷提高等,醫學實踐教學資源相對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1],使學生在學習期間對病人的診斷知識和技術的學習受到制約。
(3)國際醫學教育組織(IIME)制定、頒布的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GMER),對醫學本科畢業生今后從事醫生職業所達到的各基本(核心)要求,予以了詳盡規定。提示目前我國對醫學生臨床能力的培養存在不足,必需按GMER充實和完善。
(4)隨著現代醫學模式“生物—— 心理—— 社會”的轉變,醫學的發展進步及醫學技術的提高,要求我們培養的醫學生除了學好醫學知識外,還應加強對人的心理需要以及社會發展變化對人類健康的影響等各方面知識的擴充[2]。
2 臨床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幾個階段
(1)2002年以后,隨著醫學教育規模的擴大,在原有的臨床教學資源前提下,為保障醫學人才的培養發展,開始注重校內臨床技能實驗室的建設。同時,對基礎醫學實驗開設并增加綜合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創建多學科整合的綜合性實驗[3]。由此,出現了按學科組建的基礎醫學實驗中心。如,機能學實驗室、形態學實驗室、病原學綜合實驗室、臨床綜合技能培訓中心等。
(2)2005年以后,跟隨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步伐,醫科院校承擔臨床實踐教學基地的建設及構建。在注重內涵建設的基礎上,不斷提高臨床教師的教學水平和醫院的教育教學管理能力,保證醫學生的培養素質。并以附屬醫院為龍頭,帶動各級臨床教學基地的建設,充分發揮各級、各類臨床教學基地的作用。
(3)為了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及真正達到讓學生在校內訓練基地得到仿真的培養,學校積極開展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研究和改革[4]。開展如,PBL,CBL教學,充分利用教學模型及實驗條件加強學生的技能培訓;舉行臨床技能大賽,制作優質的多媒體課件增強教學效果;加強對學生的人文素質培養;探索標準化病人(SB)在臨床教學及學生考核中的作用。
3 昆醫海源學院臨床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和思考
3.1 構建基礎醫學綜合實驗中心
3.1.1 機能學實驗中心
機能學實驗中心開設的醫學機能學實驗,作為一門包括生理學、病理生理學及藥理學實驗內容的基礎醫學課程,將此三門學科的實驗內容有機融合、優化重組,進行學科間內容的有機銜接,形成了一門綜合的實驗學科。學院機能學實驗中心已制定《醫學機能學實驗》教學大綱,并使用學院自編的醫學機能學實驗教材。
3.1.2 病原學實驗中心
病原學實驗中心是基于獨立學院的新型辦學模式和教學改革新思路,以及醫學教育前、后續課程的相關性和相近學科的關聯性、交叉和滲透性,實現教學資源的綜合利用和師資的一專多能而構建的綜合實驗室。該實驗中心由細胞生物學、病原學、免疫學、檢驗診斷學綜合實驗室,共同組成,并共同承擔細胞生物學、病原(微生物、寄生蟲)學、免疫學、檢驗診斷學等五門醫學課程的實驗教學。
3.1.3 形態學實驗室
形態學實驗室與組胚教研室、病理教研室共同承擔學院各專業的組織胚胎學和病理學兩門實驗課程的教學。實驗室已自制病理實驗大體標本150個,組胚教研室制作胚胎標本120個。完成了學院2001級至2010級10個年級14個專業的組織胚胎學實驗教學。
3.1.4 臨床綜合技能培訓中心
臨床綜合技能培訓中心由原有的臨床技能綜合實訓室、檢體診斷實驗室以及外科總論及手術學實驗室整合而成。目前,中心除承擔全院各專業的《診斷學》《外科學總論》《臨床醫學概論》的實驗課程教學外,還負責完成各專業學生臨床實習前的操作技能強化培訓,并且每年定期舉辦學生臨床操作技能大賽,以此檢驗和促進學生臨床操作技能的水平。通過開展實習前的強化培訓,加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為實習學生較快適應臨床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3.2 開展臨床教學基地建設
3.2.1 發展臨床教學基地
臨床教學基地的建設與管理是臨床實踐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學院臨床教學基地是在單位申報、學院考察及確認、雙方簽訂協議的前提下,雙方本著互利互惠、共同發展的原則進行合作。一方面臨床教學基地按照學院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習大綱,負責組織實習生的實習帶教,同時,根據學院的相關文件及管理規定對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的學習和生活進行管理,并為有序開展教學活動創造必要條件;另一方面學院通過加強臨床教學基地的師資培養、教學和醫療巡回指導及專項經費的投入,為臨床教學基地順利完成教學工作提供必要支持。
根據教育部、衛生部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關于印發〈普通高等醫學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管理暫行規定》的通知〉(教高[1992]8號)等文件精神,學院制定了《昆醫海源學院實踐教學基地考察申報管理程序(試行)》,對臨床教學基地的篩選、考察、審批等一系列程序作了明確。
3.2.2 制定管理制度
為保證臨床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有效監控教學質量,學院完善了臨床實踐教學管理規定及臨床實踐教學各環節的一系列規章制度如,《昆醫海源學院畢業實習規程》《昆醫海源學院畢業實習補充規定》《昆醫海源學院畢業實習工作及各部門責任細則修訂》《昆醫海源學院關于加強畢業實習生院外住宿管理的補充規定》和《昆醫海源學院畢業實習學生請假管理規定》等。
3.2.3 對臨床教學基地師資培訓
為增強教學和管理水平,學院定期舉辦臨床實踐基地骨干教師講習研討班,通過專題講座、專家授課、到省級附屬醫院實地參觀、學習,有效地提高了臨床教學基地教學人員的帶教水平和管理人員的管理能力。從培訓班舉辦以來,為各臨床教學基地培養了200余名骨干教師和教學管理人員。經過培訓的教師在各臨床教學基地的教學工作中發揮了積極的帶頭作用。
3.3 教學方法改革
3.3.1 醫科類獨立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
獨立學院的本科招生一般按第三批錄取批次進行,基于對“三本”生源以及醫科教育特點的分析,醫科類獨立學院的人才培養應該定位在依托母體院校的優質教育資源,采取靈活有效的特色辦學機制,培養接受過系統理論知識學習和相關能力訓練、人文社科素養充實、實際動手能力強、社會適應良好、具備較高綜合素質的醫學人才[5]?;谠摾砟?,學院針對臨床醫學專業開設了整形美容以及腫瘤學的專業方向課程,作為臨床醫學專業的兩個輔修方向。使學生在知識、能力和素質方面初步達到臨床醫師的基本要求外,具備臨床整形美容以及腫瘤學專業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為畢業后進入實踐與??平逃於▓詫嵒A;同時,對于非醫學專業開設基礎醫學導論、臨床醫學導論、臨床醫學概論課程,使其具備醫學背景,突出醫科院校特色。
3.3.2 調整教學計劃
對于教學計劃的調整是學院推行教學改革,完善臨床實踐教學體系的一次探索。為了達到能力強、素質高的人才培養目標,將臨床醫學專業的畢業實習時間從原來的第8~9學期調整為第8.5~10學期。在加強內、外、婦、兒各科實習的同時,在臨床綜合實習結束后增加了兩個月的選科實習。其目的是培養學生專業興趣及方向,以及自學能力、搜集信息能力、臨床思維能力、理論聯系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將來從事??漆t生打下基礎。
3.4 實踐與思考
3.4.1 加強內涵建設
獨立院校在經歷了近十年的跨越式發展之后,應逐步轉入內涵發展階段,在保持一定發展規模的同時,將重點轉向如何提高學校整體的教學水平。只有狠抓教學質量、落實人才培養方案,方能在激烈的競爭中生存。醫科類獨立院校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需要通過健全管理制度、推進教學方法改革、建立青年教師培養體系、加大教學經費投入等手段,既要保證校內臨床教研室、臨床技能實驗室的教學效果,又要對校外各實踐教學基地進行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控。
3.4.2 加快臨床教學基地建設
臨床教學基地建設對于醫學生實踐教學體系構建至關重要。學院在共用母體院校臨床教學基地的基礎上,正大力發展學院自己的臨床教學基地,目前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臨床教學基地的級別、數量、師資與母體院校仍存在較大差距。如何打造獨立學院的附屬醫院,培養學院自己的臨床教師隊伍是學院長期努力奮斗的目標。
3.4.3 突出人才培養特點
人才培養目標是一所學校辦學理念的體現,醫科類獨立院校應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充分激發“三本”生源的潛力,在實踐教學體系構建中突出人才培養特點,即培養擁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應用型醫學人才,讓實踐教學體系為該目標服務。
醫學生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和完善是各醫科院校發展的重點環節,對于醫科類獨立院校來說更是重點和難點。為保證達到人才培養的目標,針對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學院做了相應的努力和嘗試,在此過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在總結經驗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和構建符合獨立學院發展的醫學生實踐教學體系是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馬明霞.構建以培養醫學生“三有能力”為目標的實踐教學體系[J].中國現代醫學雜志,2011(16):125-127.
[2] 王立杰,劉英利,敖寶寅.從醫學模式的轉變看新世紀醫學人才的培養[J].中國醫學倫理學,2004,17(4):46-47.
[3] 柳愛華,寶福凱.21世紀高等醫學教育改革的思路[J].科教文匯,2009(2):46.
[4] 郭政,程牛亮,王斌全,等.以臨床教學模擬醫院為平臺實施全球醫學教育最基本要求[J].中國醫院,2007,11(10):76-77.
[5] 季誠鈞,何菊芳,方文彬.獨立學院辦學現狀、困境與對策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9(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