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生理學是護理專業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程。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適用性人才,我們對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進行了改革,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職業能力。
關鍵詞:護理專業 生理學教學 改革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069-01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深化中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的[教職成(2008)8號]文件中明確指出:“深化中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突出職業道德教育和職業技能的培養,全面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提高其就業創業能力”。生理學是研究生物體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形態學與技能學的轉折點,也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其涵蓋內容非常廣泛。為了培養出高素質的適用性人才,我們對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做了以下改革。
1 理論教學的改進
1.1 理論教學結合臨床護理實踐,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生理學是一門重要的醫學基礎課,生理學的教學使學生掌握生理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術的基礎上,特別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與臨床有相當廣泛而密切的聯系。以往在教學中強調理論教學,缺乏與臨床實踐的聯系,因此學生學習生理學時感覺枯燥乏味,興趣不高。而進入臨床護理階段又因生理學知識的遺忘,不能深入理解臨床知識。針對以上問題,在理論教學過程中,注意穿插一些與生理學有關的臨床護理實踐事例,使生理學理論教學帶上了護理特色,充分發揮生理學的“橋梁”作用。例如講興奮性的指標時結合臨床給患者進行肌肉注射時要求“兩快一慢”,即進針快、出針快、推藥慢,可減輕注射時的疼痛,就是因為“兩快”縮短了刺激作用的實踐,“一慢”降低了刺激的變率,二者均減弱了刺激強度的緣故;在講述靜脈血壓時,可聯系到在臨床上輸液治療休克時,為防止輸液過多過快,引起靜脈回心血量過多,造成急性右心衰竭,常將中心靜脈壓作為控制輸液速度和輸液量的指標;在講述皮膚散熱方式時,可聯系到在臨床上對于高熱的病人,護理人員要用冰袋、冰帽或進行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溫處理。對每個護理專業的學生來說,都急切的想知道在護理過程中會遇到怎樣的問題和如何去解決。這些案例的引入,激起了學生興趣,產生了探索問題的欲望,也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職業能力。
1.2 優化教學手段
生理學是醫學基礎課中學生首次接觸的機能學科,其理論性強,教學學時有限,學生在學習時感到枯燥和難以理解,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影響教學質量。多媒體教學是借助現代化的媒體達到輔助教學的一種工具,其聲、形、景、動靜結合等多樣的表現形式,將文字、表格、圖片、動畫和視頻信息有機地結合起來,既可在活躍的課堂氣氛中生動地把難點易化,把微觀的事件放大,把宏觀的事件縮小,把復雜的事件簡化,把抽象難懂的內容變得生動形象,不但有利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還增加了學生整體思維及分析推理的能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興趣,使課堂教學中知識線條清晰、知識密度提高,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教學信息量不斷增加和課時有限的矛盾。學生在形象化、趣味化地接受知識過程中,充分鍛煉了想象、推斷和立體思維能力,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2 實驗教學的改進
2.1 編寫生理學實驗指導
生理學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通過實驗使學生掌握生理學的基本操作,了解生理學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進一步了解獲得生理學知識的方法,驗證和鞏固生理學的基本原理及提高學生對實驗中各種生理現象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我校使用的生理學教材沒有配套的實驗指導,嚴重影響了實驗教學的效果。因此,我們生理教研組的教師編寫了力求體現新課標特色的實驗指導書。實驗指導書的編寫一方面給教學帶來了便利;另一方面改變了學生寫實驗報告不規范的現象。
2.2 加強基本技能的訓練
我們在實驗中發現,有不少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表現出動手能力差、操作不規范的現象。其原因有:(1)不重視實驗,將實驗當成觀摩課;(2)學生人數較多,動物數量少,學生動手機會少。基于這一情況,在實驗課的初始階段,我們給學生至少安排一次基本操作訓練。訓練內容包括:常用儀器和器械的介紹;常用操作,如全身麻醉、局部麻醉、皮下注射、頸總動脈插管、迷走神經的分離、交感神經的分離等。通過基本操作的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明顯提高了,有利于實驗課的順利進行。
2.3 優化實驗內容
為了激發學生參與實驗的積極性,我們根據課程標準對實驗內容進行了改革。保留一些驗證性實驗的同時,增加了綜合性實驗。驗證性實驗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性實驗的操作難度較大,觀察項目較多,涉及到多個系統,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
3 開展生理學知識競賽
生理學的理論性強、內容繁多,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并幫助同學們掌握更多的生理學知識,我們在學期末舉辦了生理學知識競賽。每個班通過初賽選出3名代表參加全校性比賽。賽題有必答題、搶答題、你來比劃我來猜、小組必答題、風險題和觀眾題等。獎品設置了個人獎和團體獎。通過生理學知識競賽一方面同學們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加深了對生理學知識的理解;另一方面我們達到了競賽促學習的效果,即鞏固了專業知識,也營造了濃厚的學習氛圍。第三方面團體獎的設置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提高了綜合素質。
4 完善評估方式
考核是評價教學效果的主要手段,其目的是既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生理學的積極性,又可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便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以往的生理學考核采用期中、期末考試來衡量學生的成績,大多數學生把應付考試作為學習的目的,失去了學習的主動性和興趣。結合課程標準我們對以往的生理學考核體系進行了一些改革,注重對綜合能力的評定。改革后的考核內容包括學習態度、實驗考核、理論考核三個部分組成。實驗考核占總成績的30%,內容包括實驗課的預習、實驗過程中的操作能力、實驗態度、實驗紀律、實驗報告的完成情況等,教師據此給出分數。理論考試學校統一安排,占總成績的60%,考試內容包括單選題、多選題、判斷題、填空題及簡答題等。學習態度根據平時學習表現及參加知識競賽等情況打分,占總成績的10%。完善評估方式不僅能全面、客觀衡量學生的學習水平,而且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總之,通過護理專業生理學教學的改革,增強了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培養了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同時,教師在教學中也得到了鍛煉,提高了教學水平。今后,我們繼續改革和完善生理學教學,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的適用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陳慧勤.淺談高職高專護理專業生理學課程改革[J].衛生職業教育,2009,27(22):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