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闡述了中等職業類學校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在計算機專業中的應用,通過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進一步驗證了校企合作模式教學在中等職業教育改革中的正確性,可以得出:學校教育與企業教學的融合才是中等職業教育的關鍵。
關鍵詞:計算機專業 校企合作 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143-01
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教學模式[1]是近年來中等職業教育的又一特色,其主要目的是適應社會的需求,培養一批具有專業知識、專業技能的中等技術人才去企事業單位,管理并指導生產實踐,為社會創造財富。其宗旨符合我國的高職教育改革要求,是國家科教興國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促進了現代科學研究、高職教育和生產部門相互合作、共同發展。
因此,各地的中等職業學校應該深化教育改革,合理優化資源配置,促進校企合作模式教育的健康發展。
1 計算機專業教學改革的原因
我國的職業教育應該以培養大量多用途、實用型的高技術人才為目標。這些人才是各行各業發展所必需的后備力量,通過合作辦學,學校教育與企業指導可以更好地培養高技術人才,促進教育和企業共同發展。計算機專業,作為現在各大學校培養電子、商業以及IT產業的重要人才培養儲備,需要進行一次企業合作、產學結合的教育模式的改革,研究教學規律,提高教學質量,加快培養高級后備技術工人,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
2 探索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
中等職業院校的計算機專業教育不能閉門造車,應與企業的生產及各項需求聯系起來,這樣企業合作、產學結合的教學模式才能得到實踐。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化,社會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職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和扎實的實踐能力,校企結合、開放式辦學[2]要求越來越得到重視。作為計算機專業的學生,要把所學的知識與企業的需求緊密的聯系起來,在實踐中不斷掌握專業知識,達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不斷地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學校和企業應該認真研究和探索這種模式,從教育、教學、培訓、實踐、科研等環節培養學生,帶領他們走向企業,認識企業,了解企業。在進行課程設置改革的同時,創建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計算機專業教學模式,為我校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改革探索新的道路。
3 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計算機專業教育改革
在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計算機教學應用中,教育教學模式、人才培養模式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換言之,要讓產學結合在不斷地為教育教學服務的同時,也提高自身教育的質量。所以企業和學校要提高合作的層次和深度,拓展合作的范圍,把企業的生產、技術、環境、人文因素等帶進課堂,融入到教育教學之中。深入開展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計算機教育教學改革應該注意以下幾個方面[3~4]。
3.1 研究人員結構的變革方式
傳統的教育教學主要是由學校、老師和學生組成的,在教學的過程中,雖然根據職業的要求來制定教學內容,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但不能夠讓學生實踐,掌握所學的知識。職業教育只是教育教學的一部分,是獨立于企業和從事教育的社會組織,這樣就不能使得學校和企業融為一體,培養不出符合企業要求的人才。這就違背了職業教育的宗旨:“培養高技能的后備技術工人”。
所以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計算機教育模式就要打破這種傳統的教育方式,讓企業的工人、教師和學生融為一體,傳授工作技能和實踐經驗,讓學生可以和技術工人交流,結合所學確定自己的實踐方向。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職業教育。既符合學校的教學目標,又滿足了企業的生產要求,而且隨著企業的結構調整,科學技術的發展,學校也要積極的探索符合企業的教育教學模式,深入了解和全面掌握職業要求和企業的發展動向,深入改革,提高計算機專業的教學質量。
3.2 研究課程結構變化,按照職業要求安排課程
職業教育,在課程安排上要求按照工作路線和工作邏輯來進行學科知識、技術知識的編排。經過計算機專業高職人才的要求,在反復思考和認真總結的基礎上考慮:現在企業要求的計算機專業技術人才,普遍要有高的邏輯思維和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手腦并用、心智較高的技能型人才。所以中等職業計算機教育不應該像高等計算機教育那樣,以高深、復雜的專業理論為基礎,而應該以職業技能來設置課程,以企業在未來計算機專業就業導向為實際方向,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大膽的對課程進行改革,去掉一些高理論的課程,向實驗技能和實習實踐靠攏,從而培養出符合企業和社會需求的專業型人才。
3.3 調整專業機制,提高實踐經驗和促進學生就業
計算機專業是一種應用與實踐相結合的專業,這就要開展充分的企業調研和市場調研,把中等職業學校的計算機專業作為一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通過企業培訓和學校教學相結合使得學生在一進學校的時候,就可以接觸和了解他們未來的工作崗位,激發學生自主探索、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職業素質和道德素質。以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自主創新能力。
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教學模式,首先要做的是讓教學內容與學生就業后所需知識保持一致,打破傳統的、單一的教學模式,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學生實踐活動。一方面,讓學生積極的進入企業,進入社會,了解計算機專業的發展方向。于此同時,學??梢杂心康陌才艆⒂^幾個與計算機專業相關的企業,深化學習的知識和技能,開闊了學生的眼界。另一方面,根據高等職業學校計算機專業的特點,采取請專家指導和技術人員作報告的方式,向學生們介紹各個企業的計算機專業人才發展動向和產業工人的經驗,來促進學生的職業成長過程。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
4 結語
校企合作、產學研結合的計算機教育模式是中等職業院校培養計算機專業高等技術人才初步探索。在中等職業學校的教學中,學校與企業應融為一體,突出中等職業學校辦學的新特色。所以中等職業計算機專業教學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把中等職業計算機教育作為教育改革的重點,大力推進中等職業教育健康有序發展,為我國的現代化培養一批具有高素質、高技能的專業人才。通過各地的中等職業學校進行的教育教學體制的改革,以促進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深層次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黃亞妮.高職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的國際比較[J].高教探索,2004(4).
[2] 曾碧卿,鄧會敏.培養計算機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實踐教學優化[J].計算機教育,2007(6X):62-64.
[3] 唐瓷,李婧暉.高職計算機類專業校企合作研究的思考[J].職業時空,2011(2):49-50.
[4] 唐權.高職信息技術“校企合作”教學改革探討[J].四川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1(3):103-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