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網絡實驗室的規劃和建設,探索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網絡類課程的實驗實踐教學改革,在適應全球視野的教育模式創新同時,更要注重硬件設備的先進性和實驗室規劃的實用性,進一步強化與課程的考核方式改革相結合,加強學生科技能力和工程應用能力的創新訓練,全面提升中外合作辦學專業人才的培養質量。
關鍵詞:中外合作辦學 實踐創新 工程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154-02
我國大力開展中外合作辦學,主要是引進國外著名高校的優質教育資源,通過吸收國外先進的教育教學管理經驗和方法,加速我國教育體制改革,在全球范圍內提升我國人才培養質量。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在努力達到外方高校培養要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通過引進國外優質教學資源進行中方課程的教學改革,同時,在中外辦學過程中特別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道路,從全球視野的角度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1]。計算機網絡類課程是實踐性較強的信息類學科主干課程,為便于學生的學習并培養他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就要求有較好的實驗室硬件條件。因此,計算機網絡實驗室的規劃和建設水平,很大程度地影響了學生學習網絡技術課程的興趣,合理地規劃和建設計算機網絡硬件設備,兼顧網絡技術的發展趨勢,將對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學生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1 注重硬件設備的先進性,鼓勵實踐創新
高校在建設和規劃網絡實驗室時,要求實驗室要配備先進的網絡設備,能夠開展新技術的教學和實踐活動,以及實踐創新和科研能力,這樣對網絡實驗室的設備、網絡方案的技術先進性要求就非常高。同時還應跟蹤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最新發展,能夠開設創新性的網絡技術實驗。硬件設備的先進性同時還體現在硬件能支持國際上通用標準的網絡協議(如TCP/IP)、國際標準的大型動態路由協議(如BGP,OSPF)等開放協議,有利于保證與其它網絡之間的連通,以及將來網絡的擴展。
如在計算機專業開設的開放實訓創新項目“局域網流量控制與監控”中,通過對三層交換機的性能配置,利用數據流訪問規則、端口鏡像、捆綁關系與流量控制策略,搭建基于三層交換機的局域網流量控制系統。通過監測軟件抓取的數據包和流量分析,對相關端口的流量進行控制,實現對基于三層交換機局域網數據流量的有效策略控制。在強調硬件環境可實現的前提下,注重創新意識和創新實踐的訓練,將該開放實訓項目進一步整理和修改,參加了十一屆山東省挑戰杯比賽,獲得三等獎。同時以參加挑戰杯比賽內容為主,通過對具體性能的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將硬件環境的創新實現過程整理成學術論文,發表在第二屆網絡與數字化社會國際學術會議上。
2 注重規劃的實用性,強調工程應用背景
在實驗室網絡布線的規劃和建設時,要考慮到教師管理的方便和實驗實踐的實用,可采用雙網卡的布線方法,其好處既方便教師對實驗室硬件設備的管理,又方便學生在實訓中的硬件配置。具體雙網卡布線結構如圖1所示。
圖1中的接入平臺為校園網接入管理平臺,可用3層核心交換機管理1個作為接入的二層交換機。其中PC機要實現上校園網的功能,可通過網卡1配置相應的TCP/IP協議,實現與校園網的互連,如圖1所示,PC1主機網卡1的IP地址可設置為172.16.10.23,就可實現上網功能。圖1中的1號實驗機柜為實驗平臺,在對路由器和交換機進行配置時,通過PC機網卡2配置相應的TCP/IP協議,通過相對應的配線架號端口,可實現PC機與1號實驗機柜的路由器和交換機互連。如圖1所示,PC1主機網卡2的IP地址可設置為12.16.10.23,通過配線架3號端口實現與1號實驗機柜的路由器和交換機互連,而PC2主機網卡2可通過配線架6號端口實現與1號實驗機柜的路由器和交換機互連。其中主機網卡2與配線架端口之間的對應關系依據實驗室網絡布線時硬件連線決定。
實驗室硬件設備的網絡布線通過這種規劃和建設,教師對接入平臺的管理較為方便,學生不能輕易改變接入平臺設備的配置;學生也方便且可隨意對1號實驗機柜的硬件設備進行配置和操作,達到實訓鍛煉的同時,也進一步提高了工程實訓的能力。
3 注重實踐過程,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對路由器和交換機進行配置過程中,學生對一些配置命令往往不太熟悉,極容易輸入錯誤的命令和符號,硬件設備對這種情況都會給出相應的錯誤提示,且一般以英文的形式給出。學生在進行實驗和實訓過程中,一看到英文提示內容,往往也不看具體內容,更不進行相應的分析,就向輔導的老師進行提問,有的學生更為隨意,對系統提示的錯誤不管不顧,仍繼續進行錯誤的設置,最終導致系統運行結果的錯誤或不能按要求進行相應的操作。
如對子網掩碼的設置,以圖1中的PC1主機IP地址172.16.10.23為例,其子網掩碼可設置為255.255.0.0,也可設置為255.255.255.0,硬件設備系統會根據配置情況產生不同的結果。這樣就要求學生掌握和熟悉子網劃分的內容,其它相關的網絡配置都要和這個設置的子網掩碼進行對應,否則系統就會報錯。
在實踐實訓過程中,指導教師應要求中外合作辦學專業學生充分發揮專業優勢,不急于解答學生配置過程出現的錯誤,不急于幫助學生指出錯誤存在的地方,而要求學生利用英語能力較強的特點,鼓勵學生自己分析原因,認真分析系統給出的英文錯誤提出信息,仔細查找配置過程的不正確設置。只要學生注意了配置過程的細節問題,就會對路由器和交換機等硬件設備的配置應對自如,大大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
4 與課程的考核相配合,提高工程應用能力
實驗室的建設和規劃除了要適應實驗實訓的要求,同時也要適應課程考核的要求,為合適的課程考核提供硬件環境。如對計算機專業《組網技術》課程考核時,一般采取常規閉卷的考核方式,通過在試卷上回答路由器和交換機等硬件的配置及網絡設計和規劃的相關內容,來達到對該課程的考核目的。但這門課程的實踐性較強,硬件設備的配置和操作知識點較多,需要記憶的概念和配置命令也比較抽象煩雜,因此,可根據課程的內容和教學方法,根據學生掌握的學習情況,可對學生的考核方法進行改革,采取上機實踐考試的方法,重點考核學生對工程應用能力的掌握情況,而對概念和原理性的內容不需要死記硬背。
如在考核訪問控制列表ACL內容時,針對標準訪問控制列表和擴展訪問控制列表的知識點,可根據考核的重點,對上機考核的硬件設備拓撲要求如圖2所示,在相應路由器上配置標準ACL,使172.168.4.0/24網絡中的主機C無法訪問FTP服務器地址。配置結果應滿足的要求是相應主機間通信,而相應主機間不通信。
5 結論
總之,針對中外合作辦學專業網絡類課程的實驗實踐教學改革,要合理規劃和建設網絡實驗室,在適應全球視野的教育模式創新同時,更要注重硬件設備的先進性,實驗室規劃的實用性,進一步與課程的考核方式改革相結合,通過實驗室硬件設備的創新建設,進一步深化工程應用能力培養的實驗實踐教學模式創新。
參考文獻
[1]顧翔,王杰華,曹利.地方高校計算機相關專業網絡類課程群設置探討[J].計算機教育,2010(20):65-68.
[2]張火林,李國慶.中外合作辦學計算機信息系統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河南教育,2011(12):41-42.
[3]朱志強.在計算機網絡課堂教學中注重實踐技能應用[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6):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