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目前各大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基礎課教學存在的問題提出解決方案。
關鍵詞:中職教學 現狀 對策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157-01
筆者在從事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教學時,發現了很多的問題,在此提出解決方案,以期拋磚引玉,共同探討,使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教學能夠有所改觀。
1 目前現狀
筆者調查走訪了我區多所職業院校,發現如下問題。
(1)課時設置不足,很多院校計算機應用基礎都在新生入學后第一學年開設,周學時2~4課時,每學期按15周計算,開設課時數為60課時;更有部分學院個別專業,只開一學期,周課時仍為2課時,這樣總計學時不足40學時。而按照指導綱要,計算機應用基礎所需課時數不得少于108學時。
(2)授課時間設置不合理,部分學院的計算機課沒有在第一學期開,而在第二學期和第三學期開設,由于第三學期的專業課加大或者外出頂崗實習等因素的影響,第三學期的計算機課教學學時大打折扣。
(3)師生的重視程度不夠,很多教師認為,職業學校學生應該以專業課的實際操作為主,計算機教學無關緊要,加之上中職學校的學生大多基礎差,學習習慣不好,并且中學時也接觸過一些計算機的基礎知識,對于計算機應用基礎不以為然,認為老師講的內容簡單,他們都會,不值得學習。這樣造成計算機應用基礎的教學流于形式。
(4)缺乏考核機制,難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計算機課程是一門必修基礎課,在職業院校中普遍缺乏足夠的重視,學校雖然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但是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標準和較為健全的考核制度。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不為人們所知的現象,這里不再一一贅述,那么怎么改變這種狀況呢?
2 解決策略
(1)狹隘的講,筆者認為態度決定一切,上級領導部門要多督導檢查,主管教學的學校領導要高度重視,讓任課教師要積極行動起來,出主意、想辦法,搞教研,想方設法讓課堂生動有趣,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2)寬泛的講,必須進行考試改革,制度政策要起到引導作用。針對計算機教育是一種能力培養的教育,傳統的筆試形式不能很好的考察學生的實際能力,所以應對其考試體制進行必要地調整。比如考試形式以實踐操作為主,兼顧計算機文化,如果可能的話,筆者建議將《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傳統的考試更改為全國計算機等級考試,并將其作為學生畢業的資格的條件之一,這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激發中職學生學習的動力,增加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學習的成效感和功利性。如果勞動保障部門如果能夠頒布一些相關的制度或者行業準入政策,這些舉措將會起到更好的推動作用。更重要的是,學生取得的等級證書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可謂一舉兩得。(3)努力提高計算機教師自身業務水平。計算機科學技術發展可謂日新月異,無論軟件還是硬件,它的發展速度都超過了任何一門學科。這就要求擔任計算機課的教師,必須緊跟時代的發展,不斷學習日益更新的計算機知識,隨著計算機科學的發展,始終保持學習的積極性,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同時要加強教育手段和技術的更新,不斷的補充鮮艷血液,以確保教師有新東西可講,學生學有所用學有所成。可謂是活到老學到老。為此,我們的計算機教師必須要有彎下身子,甘當學子的態度,因為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們可以聽一些優秀老師的課,然后集體教研,聽課、評課,同課異構,取長補短,共同學習,只要這樣,我們的老師會有很大提高的,尤其是年輕教師,更應如此。去年我校計算機教研活動開展了同課異構活動,集思廣益,有一位年輕教師在區精品課展示中榮獲一等獎,充分說明了這一點。
3 具體措施
具體到實施層面,作為一線的教師,只能在教學管理運行層面,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行為習慣,使我們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教學再上臺階。筆者經過多年的探索,發現任務驅動教學法,對提高學生興趣,改善課堂氣氛,增加學生的成就感等很多方面大有益處,下面筆者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的理論課、實踐課以及課外鞏固三個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項談談看法。
3.1 理論課注重講練結合,突出重點
計算機應用基礎課實在地說知識點多、雜、散,而課時量又少,因此,課堂教學就應該向單位時間爭取效率,要抓住重點,同時也要兼顧基礎知識,教學以演示為主,現在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基本上都在機房進行,教室都裝有多媒體教室軟件,可以做到師生互動,每講一個知識點,教師示范,然后讓學生演示,教室適時指導,這樣可以加深印象,提高學習效果,但要注意時間分配,例如,我校用的是凌波多媒體教室軟件,可以進行多種互動教學,效果就很好。通過講練結合,學生展示,學生的成就感會大大增強,學習的興趣也會更濃。這樣有利于鞏固知識,提高技能,為下節課的上機實踐課大俠堅實基礎。
3.2 上機實踐課注重任務驅動
學生的上機實踐課要以學生操作為,教師指導為輔,但是很多學校的上機實踐課做的很不好,學生上機操作漫無目的,無所事事、無從下手,不知道該做什么,教師也只是讓學生自己練習教師上節課所教的內容,這樣一來學生漫無目的。上機實踐課失去意義。筆者認為上機實踐課一定要給學生布置明確的切實可行的任務。這就是上機實踐課的任務驅動模式。任務驅動教學方法最顯著的特點是以學生為主體,從培養學生的操作技能入手,讓學生多動手、多動腦,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
3.3 注重課外學習,培養學生學習習慣
計算機基礎知識的學習和應用技能的提高,僅靠課堂教學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應通過成立計算機興趣小組、組織技能競賽等多種方式豐富學生的計算機知識獲取途徑和領域,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計算機教師可以在自己所教的班級內成立各類可行的興趣小組,讓學生協作完成一個大的項目,從而提高解決具體問題的能力;另外,教師還可以聯系系部,在校舉辦計算機技能大賽,組織學生參與、參加競賽,并對優秀者給予獎勵,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更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通過這樣的活動,會涌現出一些有電腦天賦的同學,這些同學將帶動其他同學共同探討、學習,做到傳幫帶的作用。
綜上所述,只要我們從上到下齊抓共管,各負其責,齊心協力,使得中職院校的計算機應用基礎課能夠有序健康開展,學校教育真正做到為學生服務、真正起到提高學生技能,為社會輸送合格人才的作用。希望以此能把中職院校的各項基礎教育推上一個新的臺階,成為實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國家輸出更多更好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