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現代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與快速發展,課堂教學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重視,為了能夠適應現代教育發展,我們務必要不斷提高教學效率。我國中職教育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并且體育課程又是中職院校教育的基礎性課程,因此,提高體育課堂教育有效性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對我國現代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與呈現的問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教學策略,供廣大教育同仁借鑒。
關鍵詞:現代課程改革 中職教育 體育教學 問題 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197-01
在當前的社會競爭中,歸根究底是人才的競爭。尤其在現代社會中更多的是注重人們的自身發展,展現出“以人為本”的新理念。可以說未來社會競爭更加激烈,人們的心理健康才是根本索取,在日常工作中需要付出自身更多的腦力與體力。曾經毛澤東同志說過,“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所以,中職院校學生的身體素質之間關系到他們能否在未來完成崗位工作任務。因此,只有進行有效的體育教學,才能夠真正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培養出良好的思想品質與團結協作精神,適應未來的社會競爭與生活。
1 當前中職院校體育教學現狀及問題分析
隨著現代社會的不斷發展,因此需要的人才需求也在不斷變化,學生們要想快速適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在當前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就要努力獲得高學歷與技能,因此,使得諸多初中學生想要選擇高中、大學的道路,而那些缺乏自我約束力與扎實學習基礎的學生只能夠選擇了中職院校。然而現代中職院校學生的素質不斷變化,使得中職院校的多項教育活動呈現的巨大變化,因此,體育課程也呈現出一些問題。
首先,體育教學管理工作重視程度較低。由于中職教育的重點是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而基礎性教育處于次要位置,學校學生們的身體狀況教育并不能引起學校領導的重視,甚至還有些院校領導根本就沒有重視到體育教學的重要性,這讓體育課程內容流于形式,并不能落實到實處。上層領導的檢查工作也只不過是注重材料方面,并不注重實際課程檢驗。體育教學的管理制度相對不完善,缺少對實際課程質量的科學評價與獎懲措施,因此,許多中職院校的體育教學存在應付的現狀,為了應付上層領導,為了應付學生。一些院校的體有活動經費難以得到保證,缺少基礎體育活動器材設施,例如,羽毛球、乒乓球、各種活動場地等,難以讓部分教學活動有效開展。
其次,教師教學理念落后。當前中職院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在課堂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通常采用灌輸式的傳統教學模式,而這種落后的教學形式阻礙了現代體育教學發展。
最后,教師教學目的不夠明確。當前中職院校的體育課程多數是按照院校項目的技術特征,順應現代職業體育培養的方向,對學生們灌輸專業技術與技能,但是我們說問題的關鍵在于體育教育的要旨是什么—— 要讓學生們掌握了正確的技能來鍛煉身體,還是讓學生們不斷掌握難度較高的動作。許多院校體育教學脫離實際,忽略學生們的基礎鍛煉技能掌握,而是偏向于讓學生們掌握一些難度高的技術,出現了教學不明確的局面。
2 新時期我國中職院校體育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
面對當前我國中職院校體育教學中存在的現狀與問題,我們體育教育工作者應當敢于面對這些問題,尋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不斷創新教學方式,探索新的教學途徑,讓現代中職院校體育教育進入到健康發展方向上來。
首先,要看清現狀,對體育教育重視起來,科學有效管理。我們必須要讓院校領導認識到中職學生群體的身體現狀,根據我國現行的《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來切實檢驗學生們的身體狀況,根據我國教師對學生的檢測結果來看,我校學生的身體狀況較差,難以達到標準,其中不及格率為11%,及格率為49%,良好為35%,優秀為15%,這樣的結果應當引起學校領導的重視,要重新來改革體育教學在院校人才培養目標中的地位,完善管理工作制度,確立科學有效的獎懲制度,加強對院校體育經費的投入,擴大活動場地,完善相關的體育設施,充分發揮這些硬件設施的實用性功能,為學生們不斷創造出新的活動空間來提高學生們的身體素質。
其次,我們在現代體育教學過程中要順應學生們的意見,將內容努力變得多元化。我們體育教學要將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作為根本目標,因此,可以在內容中增強健身、娛樂性,體現出體育教育課程的實用性與興趣性。在另一方面,要注重對學生終身體育鍛煉思想的培養,可以結合自己學校的實際情況,堅持開展幾項適應學生終身發展的體育活動項目。并且可以根據不同專業來制定相應的體育活動,例如計算機專業學生經常坐著,因此,我們可以為其制定健身操、拳擊等健身活動項目,塑造學生的良好身形。
3 結語
總而言之,現代中職院校進行體育有效性改革,務必要對傳統教學理念進行改變,對課堂中教育形式重視起來,并且同時要注重課堂外活動的開展,讓課堂教學效率能夠不斷得到提升,也能夠培養出中職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樊少波,賈小芾,王軍.高等院校體育教育人力資源現狀分析[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5(6):106-108.
[2]韓春利,孫晉海,曹莉.我國高校體育教育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研究[J].體育科學,2001(4):44-46.
[3]王忠民,陳繼祥,續潔麗.試論影響員工離職的若干組織因素[J].管理現代化,2001(5).
[4]雷繼紅.高校體育教師繼續教育模式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5(9):110-111.
[5]呂靜宜.高校教師激勵體系剖析與建構[J].高教探索,2005(5):53-55.
[6]郭蘭,黃健人.對“性別本質論”的繼承與突破—— 論尤金·奧尼爾的幾個女性人物[J].文教資料,2007(2):59-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