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論文將基于群決策理論的評價方法運用到教學質量評價中,針對教師教學質量評價的復雜性、模糊性,采用群決策方法確保教學質量評價的公平公正。
關鍵詞:群決策 教學質量 評價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223-01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大眾化,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受到社會各層越來越高的重視。因此,教師的教學質量評價的客觀性、公正性就顯得尤為重要。本文采用基于群決策理論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法,有效解決了傳統教學質量評價中的主觀性,保證了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客觀性、公正性。
1 群決策理論
群決策的最早研究是在200多年前,法國著名數學家Borda在1781年提出了群體對方案排序的規則,人們稱之為“Borda數規則”。而“Condorcet規則”和“投票悖論規則”是由法國的另一位數學家Condorcet在1785年提出和發現的。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其實無論代表大會,領導班子,還是咨詢機構,在決策理論中都稱之為群,群所做的決策成為群決策。換言之,有多個決策者參加的決策就是群決策。由于群決策能最大限度地減少決策中的不確定性因素,并且能夠敏銳的發現問題,因此,群決策正日漸成為決策領域的主流方式。
2 群決策的基本假設
群決策的理論建立在個體決策理論的基礎上。因此,個體決策理論的假設也是群決策假設。群決策一般存在以下假設:
(1)至少有兩名決策者需要共同負責決策。由于決策者需要共同負責進行決策,決策者的個數和決策者之間的本質關系直接影響到群體決策的決策過程、決策機理以及決策結果的質量。
(2)群決策一般來說是非結構化的復雜決策問題。群決策需要解決的問題往往龐大而且復雜,需要集中群決策者集體的智慧才能創造性地解決問題。
(3)群決策質量受到所采用的決策規則影響。如果給定群決策的其他因素不變,所采用的決策規則不同會得出不同的決策結果。當采用不同的決策規則時,每個被選擇方案都有機會成為最終的方案。
3 群決策理論在教學質量評價中的應用
群決策在許多領域已涉及,而群決策理論在教學中的應用則很少,本文主要探討群決策理論在教學質量評價的應用。
3.1 教學質量評價中群體評價因子的確定
對于教學質量的評價,需要建立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指標體系,這是提高課堂教學評價質量、增強評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證。根據群體決策原理,在教學質量評價時,評價因子的確定可以參考包括時間的開銷和任務的重要、緊急程度等各種因素來綜合決定。在教學質量評價因素指標確定中,采用群體決策方法,可以充分征求廣大教師的意見,得出科學的評判因素和標準。在確定各個評價因素權值的時候,可以采用多種方法。但在一些評價參數原始數據的采集中,數據的原始性和真實性顯得尤為重要,因此,不適合采用群體法,因為每個人有不同的評價意向和評價標準,不能把個人意志強加到別人身上。
3.2 基于群決策理論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建立要從多維度、個性化和多樣性的角度出發。評價體系既要包含客觀指標,同時還應設置相應的主觀指標作為整個體系的補充,這樣就可以給評價主體更多的空間來表達自己的意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設計有兩個基本的要素,一個是教師授課的質量;另一個是評價主體的相關因素。構建評價指標體系時,要遵循全面、合理、科學和簡明的基本原則,能夠抓住影響教學水平的主要因素,這樣構建的評價指標體系就能充分的反映學校得教學水平、教師的個人教學能力以及學校的學科水平等要素。
3.3 基于群決策理論的教學質量評價模型
基于層次分析教學評價模型在運用層次分析法時是從備選方案中選擇較優者,這個也恰恰說明了層次分析法只能從原有方案中進行選取,而不能為決策者提供解決問題的新方案。而基于Rough集屬性約簡的教學評價模型的不足之處是它不考慮評價量表是否合理,也沒有把評價者給出的分數的質量作為考慮因素利用群決策理論對上述評價模型進行綜合并優化,提出了基于群決策理論方法的新教學質量評價模型。
4 實驗
以某中職學校進行實驗,本實驗的數據源信息來自該中職學校的教師信息數據庫。根據需求,采集到50位教師信息數據,主要來源于教師基本信息表,我們隨機抽取5位教師基本信息。
首先,計算評價體系中各級指標的權重。構建一級指標教學態度(A1)、教學內容(A2)、教學方法與手段(A3)、教學狀態(A4)、教學效果(A5)的矩陣,并計算一級指標的權重。我們以學生評價結果為例,通過各向100名學生做問卷調查,得到學生對5位教師的統計情況。
同樣的方法,還可以從專家、管理者兩方面再給教師做出評價,得到最終的綜合評價分數。
最后可根據專家、學生、管理者評價所占的權重值,計算出該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的總的綜合評價,然后再排序比較,并針對每位教師在教學指標體系中的不足之處給予及時的信息反饋,同時為教師提出改善教學的方法和建議。
從該實例結果的應用可知,基于群決策理論的教學評價模型Rought集的應用有效的客服了層次分析法在分析解決問題是模擬人大腦的決策方式,使決策更加客觀。另外,所建模型中Vague集的應用解決了Rough集在評價過程中忽略整個參評教師群體所表現出的絕對特征的缺陷,為每位教師在在整個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不足用Vague值進行了表征,使最后的評價結果更加的科學詳盡。
5 結語
基于群決策理論的教學質量評價方法的應用研究受到越來越高的重視,本文提出了利用群決策理論、Rough集、Vague集等模糊數學理論來搭建教師教學質量評價模型的新模式,一套完整的評價流程,并為教學質量評價在學校的實施提供了一種科學的方法。
參考文獻
[1] 朱佳俊,鄭建國.群決策理論、方法及其應用研究的綜述與展望[J].管理學報,2009(8):141-146.
[2] 徐玖平,陳建中.群決策理論與方法及實現[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31.
[3] 王孝玲.教育評價的理論與技術[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168-170.
[4] 胡平波,甘國華.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建設[J].教育學術月刊,2009,1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