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學科肩負著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培養健康情感和健全人格的重任,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由此可見學好語文學科尤為重要,本文對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實施“情趣“教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語文教學 “情趣”教學 實施方法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228-01
1 語文學科的特點
具體來說,語文課的任務就是既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還要傳授并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文知識。學生一旦有了一定的語文知識和具備了一定的語文能力以后,對于學好其他學科和走向社會都奠定了良好了基礎。在現代社會的交際當中,語文水平顯得非常重要,“口語交際能力”就是語文學科工具性的最好體現。新的時代,一個人讀書看報的習慣,自學的能力及使用工具書和檢索信息的能力都要靠語文學習來形成。語文課有著既教書又育人的雙重功能。除了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品質和激發熱愛祖國語文的感情之外,還要開拓學生視野,培養創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等。這些都反映了語文學科具有一定的思想性。語文教學還不僅僅限于課堂。也在開辟“第二課堂”,引導學生進行著課外的語文活動,大大促進了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面對社會,面對生活,語文學習又無處不有。看小說、看報紙、看電視、看文藝演出等等,甚至街頭的標語、廣告、都是學習語文的良好機會。任何理論的應用,都離不開一定的地方和環境。語文教學也脫離不了地方實際。在新的時代,語文教學不再是死記硬背和口耳相傳,需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學生的思維方式,帶領學生去探討、去研究、去創造。
2 “情趣”的概述
情: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喜、怒、愛、憎、哀、懼等心理狀態:感情。情緒。情懷。情操。情誼。情義:創造一種具體形象、富有情感色彩的特定氛圍,潛移默化,熏陶感染,使“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激起相應的積極情感。
趣:志趣。意趣。旨趣。興味,使人感到愉快:興趣。樂趣。情趣。雅趣。妙趣。相映成趣,《后漢書·劉陶傳》:“好尚或殊,富貴不求合;情趣茍同,貧賤不易意。”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章句》:“是以搜句忌於顛倒,裁章貴於順序,斯固情趣之指歸,文筆之同致也。”沙汀《淘金記》十六:“在二大爺一方面,也多少理解他的情趣,但他認為這多半由于龍哥的秉性直戇”。南朝陳姚最《續畫品沉粲》:“專工綺羅屏障,所圖頗有情趣。”唐朝王昌齡《山行入涇州》詩:“所嗟異風俗,已自少情趣”。
情趣教學是指教師用自己的教育喚起和培養學生對所學知識和學科的一種積極情感。同時又指學生在主體參與學習過程中所蘊含著一種好奇、好問、好學的求知熱情和探索精神。
3 “情趣”教學方法的實施
傳統的語文文學課堂教學遵循的模式,強調以教師為中心,課堂教學圍繞如何“教”展開,忽視了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導地位,阻礙了學生能力的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受挫,長此以往使得學習熱情大減。現代教學更加注重學生的感受,已提高學習興趣為主展開教學。
3.1 備課過程中的應用
教師把無聲的文字變成有聲的語言,生動再現作者的思想感情,進入相應角色,精心備課,深入發掘教材包含的“情”因素,“把自己體驗過的感情傳達給學生,為這些感情所感染,有親身體驗的感覺。根據不同的文體,追求不同的情感,該激揚時昂奮高亢,該委婉時細雨潤物,該悲壯時沉郁頓挫,該哀傷時凄惻動人。“備”出每一篇課文的“情”,充分發揮祖國語言的文字魅力,啟發學生的真情。如《祖國阿,我親愛的祖國》通過備課分析意象、長句、節拍、重音、押韻等指導學生誦讀揣摩詩歌的內在旋律。這首詩先抑后揚,體現出一種由舒緩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語言節奏。整體感知詩意,調動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將個人命運和祖國命運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歷史使命感。
3.2 課堂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在課堂上,教師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學生,引起學生的共鳴:做教師的要表情豐富善于表情,教學過程中要師生交流感情,教師追求情緒有“張”有“馳”,以自己情緒和生動的語言去撥動學生的心弦,調動思想情緒,喚起豐富聯想,點燃心靈之火,使學生動心動情。課上得有趣,教師運用富有情趣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讓學生對所學的內容“感到驚奇,甚至震驚”學生就可以帶著一種高漲的激動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對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驚奇。如一句看似平常的詩句:“踏花歸來馬蹄香”用圖畫蝴蝶追馬蹄的形式來引導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啟動學生想象的細胞,“大漠孤煙直,黃河落日圓”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學生更形象的理解了詩的意境。找準情趣點引導學生對學科知識嫁接,生發新的思維果實。如學習老舍先生的《我的母親》由題目聯想到高爾基、朱德等都以母親為題,歌頌母親,再通過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一文母親對“我”的影響,記敘母親善良、勤勞、淳樸、困苦的一生的學習,聯想到自己的母親……從而培養學生知恩、感恩、感德的情感。
3.3 運用現代多媒體技術
現代多媒體技術給語文教學帶來了新觀念、新方法、新技術,便于教師追求教學的直觀性、形象性、生動性和趣味性。借用圖文對照、音像同步的現代教學手段,學生可以領略“長江三峽”的美景,重睹“開國大典”的場面……有“趣”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了學生種種感官,使他們身臨其境,如聞其聲,如見其形。
3.4 以故事情境感染
學生好奇心強,他們愛聽愛看有趣的故事。教師可以抓住青少年這一特點,針對教學內容,從與課題有關的趣聞軼事出發導入新課,能夠激發學生對所學新課產生濃厚興趣。同時,授新課前,花極短時間,用繪聲繪色的語言,講述一則引人入勝的故事,顯得親切自然,縮短了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可以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進入學習。
3.5 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
教師的指導思想與學生的心理需要相吻合,合則情趣生,不合則情趣失。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力求做到教師語言生動,課堂氛圍輕松,教學內容豐富充實,教學形式活潑多樣,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析和迎合學生參與的心理需要,在課堂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安排受學生歡迎的分組討論、扮演角色、思維發散、評選最佳辯手等活動,激發學生積極發言和主動參與師生互動,使學生在活潑有趣的教學環境中享受學習的愉悅,達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積累語言知識和培養交際技能的教學目的。
4 結語
情是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強大誘因,趣是促使學生積極進行智力活動源動力,兩者將學習與生活相連,突出情感的紐帶作用,有效地促進了“情趣式”的完美建構。使兒童在知識建構的過程中獲得作為人的全面發展。在新型教學模式中,學習不再像傳統教學中那樣枯燥乏味,從而使學生所掌握的知識更進一步加深,因而,在語文教學中我們更好的應用“情趣”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力,開啟學生的智慧之門。做到讓學生在喜歡、輕松、快樂中學習語文。
參考文獻
[1]吳素飛.淺談教師在“師生對話”中的角色定位[J].吉林教育,2010(1):107.
[2]王魯寧.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N].濟寧日報,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