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學方法是教學活動中一個重要的內容,它對學生能力的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通過對高職院校學生進行分組教學研究,發現該教學方法對大學生能力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文中總結了該方法的設計思想、實施、考核過程以及該活動的收獲等。
關鍵詞:教學方法 培養學生能力 分組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7(a)-0230-01
在高等教育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如何定位?這是好多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正在積極探討的一個問題,而濰坊科技學院也正是其中的一員。根據《國家教育中長期發展綱要》以及近日在上海電機學院舉行的地方應用型本科院校改革發展高層論談上。專家們把它人才培養的目標定位于:培養具有較強理論基礎、實踐技能和應用能力,并服務于生產、建設、管理第一線的高級技術人才,它重點突出了應用型、職業型、技能型的特點。而濰坊科技學院,正是以這些特點,作為人才培養的目標。但如何實現這一目標,這就對我們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更好的解決這個問題,2011—2012第一學期濰坊科技學院開展了創新課活動。本文正是在這個活動中留下的個人總結。
談教學,我們就不能離開學生。但是各類學校因隸屬關系不同,財政撥款多少有別,生源質量和學校在老百姓中的口碑存在很大差異。而濰坊科技學院作為新起的應用型本科院校,它的生源質量并不是很高,這就要求我們的教學方法有別于其他的普通院校。而以培養學生能力為主的分組教學法,正是在這樣的條件下誕生的。現將它的設計、實施過程總結如下,以供同行探討。
1 設計思想
本教學方法是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設計的理論基礎。它的設計是要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動起來,成為課堂的主體。
2 實施及考核過程
該方法在設計時,依據學生及課程的特色(本文以市場營銷為例)。在一學期中,老師會在期中考試前后,分別找出部分老師認為學生能通過團隊協作完成的簡單章節(如:產品策略和促銷策略)。老師會提前兩周把學生所要講的章節內容做好主題,發給同學們。同學們看到主題后,自由組合(團隊中人員數量盡量保持大體一致),由學生自己確定小組的組長,然后由小組長帶領大家來對所負責的內容進行總體設計。在總體設計中將所要講的主要內容列好,然后就設計與老師進行討論。討論通過后,組長負責組內人員分工。如:搜集相關資料,板書設計(或PPT設計)、講課設計、教案設計、主講人的確定等。等學生完成講課后,其它小組成員要對他們的講課內容進行提問,該小組的成員都要對問題進行回答,直到無問題為止。教師再對小組的講課內容進行點評,對小組的表現特別是日后應注意的問題進行點評。最后小組提交教案,教師和各小組代表對其表現進行打批語及打分,并記入學生的平日成績。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有鍛煉的機會,在兩次活動中要求主講人盡量不要重復,允許多人共同完成一節的講解,這樣能讓更多的同學走上講臺。
3 該方法的收獲
在這個活動過程中,當學生講完后,許多同學都對我說:“老師,我沒想到我能走上講臺。老師,我剛開始時好緊張啊!老師,我沒想到我也能講下來”。等諸如此類的話。從他們的語言和表情中反映出的那種成功感,也許會激勵他們一生。因為通過這件事,讓他們自己明白—— 我能行,這是單純的說教很難達到的效果。這也是這種教學方法最大的收獲之一。
有的老師認為:學生講,不如老師講。是的,學生講的確不如老師講的效果好。例如,學生在知識的表達上有可能會存在偏差,對課堂的駕馭能力也有所欠缺。但對學生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上卻遠遠超過老師講。具體表現有以下幾點。
3.1 學生動起來了
在這個活動中,學生不但自己主動去搜集資料學習,去設計備課,講課,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鍛煉了他們的團結協作能力。為了講好課,他們可以說花費了很多精力,并為之付出了很多。例如,有的小組一小節的內容,她們會準備8K紙5張,他們所搜集的資料非常豐富,有文字,有視頻。他們甚至將所講內容編成小品的形式來表達,而這種情境式的教學方法,將整個課堂的理論知識,變的非常的形象。學生不再是老師講課時身體往后椅背上一靠,很輕松,很散漫的狀態,而是變的有壓力,有動力。
3.2 學生自信心增強
有的學生講完后說:“老師,我沒想到我能講下來。我這是第一次上講臺呢。”有的說:“老師,這次我也當了一回導演,設計著、痛苦著、高興著。”經歷過的和沒經歷過的同學的差別會是很大的。我想經歷過的同學日后畢業參加招聘面試時,也許就不會太緊張了。這樣的活動會使他們的自信心增強。
3.3 團隊協作精神的培養
在這個活動中,要求學生們自由組合,整個內容由小組全體成員共同完成。這本身就是一個對學生進行團隊協作精神培養的機會。特別是現在的大學生,因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相互之間往往沒有很好的協作。而這個活動給他們提供了一次機會,也是一個平臺。這將為他們日后工作中的團隊協作打下很好的基礎。也為同學們在校期間,融洽的同學關系的創造提供了有利的平臺。
3.4 教師給的平日成績更有說服力
在這個活動中,等學生完成講課后,其它小組成員要對他們的講課內容進行提問,該小組的所有成員都有責任對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直到無問題為止。教師再對他們的講課進行全面的點評,并現場讓其他小組同學的代表和教師一塊,對其表現進行打分。對打分情況在去掉最高分和最低份后取平均值,并按照組內人員的分工分檔次,記入學生的平日成績。這樣就讓學生的平日成績更有依據,也更有說服力,而一改以往在考試結束后,所有學生的平日成績都是10分的狀況。
以上就是這種教學方法的收獲。雖然,這種教學方法存在著缺點,但是它卻是真的培養了學生的能力。作為老師的我,也在這個活動中對我的學生有了新的認識,也在他們身上學習了許多東西。
參考文獻
[1] 黃曉兵.分組討論式課堂教學法的應用及優點芻議—— 提高高校《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堂教學實效性的實踐與探索[J].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0,19(3):115-118.
[2] 張承玉,孫衛,徐秋玲.淺談深層式教學法對大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09(1):42-43.
[3] 周丹,姚保興.高職教育分組教學模式實踐探索—— 以“基礎會計”課程為例[J].繼續教育研究,2011,9: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