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里之行,祈福為緣
“光祿”源于官名,宋代大理國相國高泰明因對國家有功,曾被褒獎為晉秩銀青光祿大夫,他的后代高明末又因有功被提升為光祿寺少卿,后人將其官銜與地名相通,歷代相傳,得光祿之名。光祿古鎮(zhèn)的建筑古樸大氣,莊嚴肅穆。青磚白瓦映襯著藍天白云,黃色的中式木質雕花門點綴其間,街道兩邊的屋檐下更是掛滿了各式各樣的紅燈籠。走在街道干凈的青石板路上,屋檐下的燈籠隨著微風輕輕擺動,深深吸一口新鮮的空氣,一天的煩惱便會消失得無影無蹤。每當夕陽西下的時候老人們便會坐在自家門前,看著屋口潺潺的流水,吸一口旱煙,再緩緩吐出煙圈,談笑風生。置身于這樣的“古鎮(zhèn)桃園”,你還有什么煩惱可言呢?
其實在這樣恬靜的小鎮(zhèn)也有著不平凡的過去,曾經(jīng)的光祿也出現(xiàn)過金戈鐵馬、雄圖霸業(yè)的傳奇故事。著名的“天寶戰(zhàn)爭”便起源于此,曾經(jīng)在修建一所中學時還出土了大量的青銅器,可見這里也是人類早期文明的開始。俗話說:一座姚州城,半部云南史。姚安曾是大理國的重要戰(zhàn)略之地,是連接外部的要塞。現(xiàn)在光祿古鎮(zhèn)就還保留有當時云南的重點古建筑。假如你現(xiàn)在正走在“軍民總管府”,站在門口,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蒼勁有力的“姚安軍民總管府”幾個大字,類似于徽派建筑的大門,屋角高高翹起,輝煌大氣。走進總管府,你便會被它莊嚴肅穆的裝修所吸引,建筑整體蒼老但不陳舊。沿中軸線走,首先經(jīng)過的是儀門,這是迎送賓客之地。其次,是一堂。一堂是處理政務之地,兩廂為“吏戶禮兵刑工”六房。接著是二堂,這是處理軍務之地,兩廂為會文館、會武館。最里面是三堂,三堂為最高長官生活起居及平時閱審文案、讀書之地。主體建筑南側,兩個院落寬敞明亮,有花圃廊榭亭臺,十分幽靜。總管府是保存較為完整、雕梁畫棟原模原樣的古代建筑群,斗拱錯綜疊加,雕繪靈動,明清風格明顯。置身其中,閉上眼睛,云南歷史便風起云涌,歷史故事如塵煙在眼前飄過,讓你感慨時光的短暫。

除了總管府,光祿最為出名的就是千年古剎龍華寺。龍華寺又稱“活佛寺”,建于唐天佑年間,在世千年,是全云南省保留最完整的古寺之一。巍峨的山門有氣吞萬里之勢,如同眾多佛教名勝一樣,龍華寺保留有大量的佛殿供奉諸佛,美麗壯觀,莊嚴肅穆。不同的是龍華寺后院有禪房百余間,曲徑通幽。禪院林院臺榭,種植多種古樹名花異草,觀賞之余還可以體驗一番清靜幽涼的禪意,自有一番大徹大悟。古寺背后是層巒疊嶂的大山,走進這樣的古寺便可遠離塵世的喧囂,忘記一世的煩惱。古往今來,來這里祈福的香客眾多,大概也是古剎祈福,一切為緣的緣故吧。

映日荷花別樣紅
除了那古樸的古鎮(zhèn)和總管府,光祿還有三百畝圍成的荷塘人家。漫步其中,不禁想要吟詩:“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站在池塘邊望去,眼前一片明艷。一張張的荷葉,圓圓的、綠綠的。有的葉子緊貼在水面上,像一個個的圓盤,悠閑地躺在水面上;有的葉子出水很高,那細小的桿兒撐著荷葉,好像一把小小的綠傘。在那一層層的葉子之間,一朵朵嬌艷的荷花探頭探腦,好像在與人們捉迷藏。那荷花,一個嫩黃色的小臉被粉紅的花瓣包裹住,那花瓣是那么純潔和光亮,真可謂是出于污泥而不染。有的荷花正大開著,像人們燦爛的笑臉,大大方方地向人們打招呼;有的還只是花骨朵,花瓣緊緊的抱在一起,像白嫩嫩、嬌滴滴的女娃娃,嘟著粉紅的櫻桃小嘴在撒嬌。不由得讓人想起“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詩句。這些千姿百態(tài)的荷花各顯風采,令人目不暇接。
微風乍起,荷池的表面泛起了一層層的漣漪,荷葉和荷花也輕輕的搖曳起來,好現(xiàn)在翩翩起舞,引來幾只蜻蜓在荷池上空飛舞翩躚,一幅高雅素潔的風景在眼前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