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閉上眼睛

2013-12-31 00:00:00雪夫
四川文學 2013年11期

夏日的降E大調

啟動foobar2000,任旋律恣意彌漫,如霧如煙亦如水。是布魯克納的《第四交響曲》,降E大調,指揮切利比達克,剛從網上下載。

十九世紀,一位著名的音樂大師說過布魯克納,說他的作品是宗教的,過于寧靜,一兩年之內必將消失并且被人遺忘。然而杰出的藝術作品往往喜歡跟人開玩笑,好比十六世紀明末清初的八大山人,又好比十八世紀荷蘭的梵高,他們的作品在當時都不值錢。布魯克納亦復如是,他的音樂經過沉寂,而后穿越漫長的時光,而后一路閃耀,照亮今天。的確是這樣,如今他被人們稱作十九世紀的交響樂大師,喜歡他音樂的人越來越多。

這部交響曲是布魯克納的所有九部交響曲中唯一帶有標題的作品:浪漫。奇怪的是布魯克納并非浪漫主義作曲家,明顯有別于同時代的貝多芬、門德爾松、肖邦、舒曼、柏遼茲,以及瓦格納、弗蘭克、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等等。不過不要緊,我們沒有理由要求一位非浪漫主義作曲家不創作浪漫的作品,正如無法要求寫《念奴嬌·赤壁懷古》的蘇東坡不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樣。我似乎可以這樣想象:一八七四年,布魯克納在奧地利阿爾卑斯山區的一個村子里,那天,他幾乎忘記了自己是一個極其虔誠的天主教徒。天氣晴好,風從廣袤的田野吹過來,也吹動了窗簾;或者有雨,不緊不慢,須臾,漫天都是雨絲,很細密的那種。于是,他燃起一只煙斗,如果他抽煙的話。他站起身來,將小屋的窗簾完全打開,望著外面的一切一言不發。他個子不高,衣著土氣,不太習慣喃喃自語,我們看不見他內心的起伏。稍頃,他復坐下,坐回那架老舊的鋼琴前,十指輕輕地從鍵上滑過……

世界很靜,除了琴聲以及他用鵝毛筆在紙上劃出的沙沙聲。仿佛印證了我的想象,第一樂章的開頭是一段漫長的等待。漸漸地,一縷顫音之上響起一個主題,是法國號,悠長而神秘。之后是異乎尋常的從容與自信,且很快發展成為一個富麗堂皇的樂章。還有一個主題,中提琴和小提琴,寧靜,輕快,溪水潺潺,鳥在四處鳴唱。至于第三主題,由銅管吹奏,宛如風雨。第二樂章卻是另一番景象,用布魯克納自己的話來說,是“一個男人徘徊于戀人窗下,她不讓他進去。”所以有了一首中提琴訴說的小夜曲。第三樂章是典型的諧謔曲,森林與獵人,人們在踏歌在擊掌,炊煙散盡,飯菜飄香。末了到達終曲,第一和第三樂章的主題交相出現。暴風雨來了又走了,大地重光,所有的一切閃閃發亮,包括樹上的葉子。

我在那簇葉子下面發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后來我關掉電腦,兩條腿翹上桌面,十分安穩地睡了一覺。

有必要說一下布魯克納的大致情況。他的大名叫安東·布魯克納,祖父和父親是鄉村教師,出生于奧地利林茨鎮安斯費爾登村,那里靠近多瑙河。他不像莫扎特那樣天才早熟,十三歲參加圣弗洛里安修道院唱詩班,并嘗試作曲。三十一歲任林茨大教堂管風琴師,四十歲完成第一交響曲,四十三歲任維也納宮廷管風琴師。生于一八二四年,卒于一八九六年,享年七十有二。

我的貝多芬

如果說貝多芬的第三和第五交響曲是山呼海嘯的話,那么第六交響曲從總體上看,實在像一場和風細雨。

這場雨綿密、細致、溫潤,時斷時續。間或晴空萬里,有一道七彩虹從左彎向右——在我心中真有這道彩虹,如果時間可以彎曲,左端是我的上世紀八十年代中期,右端是現在。這個跨度足有二十年,這并不夸張。在聽過的貝多芬九大交響曲中,唯有第六交響曲伴我走過這么長時間:從膠木唱片到錄音盒帶,又從CD激光唱片到眼下的APE音頻,幾乎沒有停歇過。

跟布魯克納命名第四交響曲一樣,這部第六交響曲也是貝多芬唯一自己命名標題的作品——田園,雖然貝多芬去世的時候,布魯克納才三歲。

《田園》構思于一八○六年,那一年貝多芬三十六歲。他于次年動筆,第三年完成,同時完成的還有《第五交響曲》即命運交響曲。他住在維也納郊外的一個小鎮,叫埃林耿希太脫。也許跟我見過的不少小鎮相似:鎮內的日子煙熏火燎,人們閑適、慵懶,鎮子邊上是菜畦或者農田。倘如坡地較多,這些長滿綠色植物的田地便有了層次,疊疊翠翠的樣子。白天有雞鴨,夜晚聞犬吠。倘若還有一條小河穿鎮而過,想必會多了一些浣衣的婦人,孩子在近處戲水。偶爾幾只水鳥發出陣陣短促的歡叫聲,忽高忽低,猛然嗖地一下掠過水面,水皺了幾下,之后像什么也沒有發生過,又平靜如初。反正貝多芬非常喜歡那片土地,說這部作品是“對農村生活的回憶”,并且特意在第一小提琴的分譜以及演出節目單上注明:“《田園》交響曲并非繪畫,表達的是鄉野之趣在人們心中所引發的感受”。

這是一種提示,類似電影的畫外音。接下來,在全曲五個樂章的開頭都有一個小標題。一段濃郁的鄉村風格的句子從小提琴上緩緩飄散開來,初到鄉村的人們被眼前的景象所迷醉,恍如大夢初醒,鋪天蓋地的綠讓人有些不知所措;又恍如好夢未醒,幾分迷惑,不可置信。第一樂章的第一主題出現了,天寬地闊,碧空如洗。第二主題也跟著出現了,顯得更加柔軟平和。一注水流淙淙響過,是小提琴在高音區發出的聲音。

更多的水嘩嘩而來嘩嘩而去,是第二樂章,是小溪。柏遼茲對此樂章有形象的評說,說貝多芬一定是躺在草地上,仰首望天,聽著風聲與水聲。我想恐怕不止于此,他的雙手多半枕于腦后,嘴角銜著草根,有一絲淡淡的甜味。

第三樂章是“鄉村歡樂的聚會”,三拍子舞曲熱烈活潑,忽而轉成兩拍子,再轉回三拍子,舞蹈由弱變強,由緩變急,直到大雨將至。

雨說來就來,之前電閃雷鳴,這是夏季通常的雨。人們一轟而散,紛紛往家的方向跑去,也有躲到大樹下的,轉眼省悟過來,怕遭雷擊,復又跑開。

是的,是第四樂章,貝多芬注明的小標題簡單直接:暴風雨。大提琴與低音提琴在低音區四處撞擊,狂風呼嘯,閃電撕裂天空的時候,云層越發烏黑。樂隊齊奏,所有的樂器都加入這場突如其來的風雨,不規則的音符迸裂八方!

但暴風雨急促而又短暫,轟鳴聲漸漸遠去,一縷牧歌輕輕蕩漾,天晴了。在末樂章,牧歌占去相當大的篇幅。接著是第二主題,清新跳躍,色澤光潔的C大調一直跳來跳去,狀若珠玉。

值得一提的是,有人不喜歡貝多芬在這部作品中采用的手法,說是過于自然主義,是對自然的簡單模仿,殊不知貝多芬早在一八○二年便已雙耳失聰。

貝多芬實在并沒有模仿鳥叫,他什么都聽不見,只好在精神上重新創造一個在他已經滅亡了的世界。要聽見它們的唯一方法,是使它們在他的心里歌唱。這句話是羅曼·羅蘭說的。

書架上有一本精裝書,傅雷的《傅譯傳記五種》,其中的《貝多芬傳》,作者正是羅曼·羅蘭。此書早已被我翻舊,從來不愿借與他人。里面有貝多芬。我的貝多芬。

一條大河波浪寬

有段時間,一位捷克人讓我著迷,最先吸引我的是他的名字,斯美塔那,很美,像個女人。而后聽到他的音樂,馬上喜歡上了,就是那曲《伏爾塔瓦河》,曲子時間不長,12分45秒。

實際上,這支曲子是交響詩套曲《我的祖國》第二樂章,當然開初并不知道這些。看過資料,說斯美塔那一八五五年被迫離開祖國,流亡六年后回國。一八七四年寫《我的祖國》,一八七八年完成,歷時五年。說斯美塔那將其對祖國的真情摯感都寫進了作品,是一部捷克人民反抗異族壓迫的斗爭史,并成為后人寫作敘事性和歷史性交響詩的范本。

面對這類干巴巴的資料,我的目光通常一掃而過,我的興趣只在作品。音樂這門藝術實在奇妙得很,無形無色又無味,看不見摸不到聞不了,卻又形質皆備,色彩紛呈,氣象萬千。書上說,一個人賞樂的過程其實是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與人生體驗的過程。是的,閉上眼睛,伏爾塔瓦河確實是伏爾塔瓦河,但又不完全是伏爾塔瓦河。它既陌生又熟悉,既熟悉又陌生,讓我一陣陣欣喜莫名,恍惚中竟然有岷江的影子。岷江,流經眉山的一條大河,出東門一公里,眉山人叫母親河。我在河邊長大。

我固執地認為斯美塔那也在河邊長大。關于河流,關于水,我們似乎有太多的話題。那天晚上在泊心樓,斯美塔那像展開一幅長卷似地展開伏爾塔瓦河。森林。獵號。田野。農房。男人與女人。白天與黑夜。陽光與月光。一條河流蜿蜒而來,由小變大,由緩變急。最急的地方是圣約翰峽谷,水從天上來,峭壁兀立,水的撞擊聲震耳欲聾。

閉上眼睛,水面漸趨寬闊。成群的鳥飛來飛去,在河的上空嘰嘰喳喳,它們把家安在岸邊的林子里。閉上眼睛,我看見斯美塔那喝著河里的水。水上有橋,他再一次從橋上走過。枯水季節,河里的卵石露了出來,大大小小的石頭光滑溜圓。水不大的時候,斯美塔那一定捉過魚,但肯定不會用竹子編成的箢篼。也下河游泳,累了便躺在沙灘上看云看天。如果有帆船經過,又恰好順風,他會看見鼓起的帆,像懷孕的母親。偶爾他會看見纖夫,他們裸著身子,彎曲的樣子像蝦。他聽到纖夫喊號子了,低沉、有力,后來這些號子在他的記憶中一直無法抹去。

泊心樓很靜,除了伏爾塔瓦河奔流的聲音。漸漸地,水越來越多,越來越寬廣,流過布拉格,流過維謝拉德,最后跟易北河匯合,消失在地平線。

寫到這里,我打開搜索網頁,輸入《伏爾塔瓦河》,出來許多鏈接。又看到一段資料,說斯美塔那的五十歲是災難性的一年,那一年他失去聽力。他創作這部作品時,什么也聽不見。

突然想到貝多芬。

說說老柴

我是說柴可夫斯基。不少古典音樂愛好者都這樣稱呼他,像叫一個身邊的人。

我是后來叫他老柴的。之前,也就是祖國大地到處放映《列寧在一九一八》的時候,我還沒有長大,電影里俄羅斯芭蕾舞女演員明晃晃白花花的大腿,對我來說還缺乏某種特別的意義。當然,長大以后知道了那些舞蹈的片斷緣自他的《天鵝湖》,就買了全本,有CD,也有VCD,熟悉的旋律和場景讓我重新回到少年。

的確是老柴,認識很久了,像老朋友——見面問好,握手,或者擁抱,順便拍拍對方肩膀。既然是老朋友,其作品理應盡量搜羅,仔細聆聽。該好生感謝互聯網,上網以來,找老柴不必跑腿,一搜一大摞;或者直接尋個古典音樂論壇,隨便注冊一個ID,翻箱倒柜。運氣好的話,鏈接有效,喜孜孜趕緊下載,那些看不見的音符便乖乖地鉆入硬盤。聽過的也不是全都記得住,眼下能夠想起的是這樣一些:交響曲六部、幻想序曲《羅密歐與朱麗葉》、《意大利隨想曲》、《C大調弦樂小夜曲》;一些樂隊與獨奏樂器,如《洛可可主題變奏曲》、三首鋼琴協奏曲等。但我想說《第六交響曲》。

老柴的兄弟莫杰斯特為這部作品起了標題:悲愴。無論是作品本身還是老柴本人,都當得起這兩個字。這是他的三部悲劇性交響曲的最后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是代表作。下面的單詞可以讓人對這部作品有一個粗略的概念——苦難、反抗、生活、幸福、愛情、絕望、死亡——如同人的一生。

樂曲分為四個樂章。開始的主題低沉而晦暗,大管在低音區緩慢引導,低音提琴伴隨左右,黑夜漫無邊際。不知不覺遠方似乎有一點光亮,明明滅滅。心跳動起來,三分期待,七分不安。然后是第二主題,跟第一主題形成對比,也是發展。盡管夜還在延續,但緊張的面部表情有了一些舒緩,似乎聞到家的味道,炊煙的味道,更多的是母親身上的味道,甚至有乳汁的芬芳,來自童年的記憶。不過,這一切僅僅是好夢一場,一閃即逝,苦難依然橫亙在眼前,拂之不去。又于心不甘,起而抗爭。頻繁的抗爭帶來更多的嘆息。

第二和第三樂章都是悲劇性主題的反襯,明亮的光線晃得人睜不開眼睛。圓舞曲輕柔、歡快,舞會高潮迭起,看不清人面,只有飛旋的舞步,整個世界都在不停旋轉。可是內心的痛苦除了自己,別人無法知道。知道了也沒有用。我想起曾鳴的詩句:“水被我薄薄地涂開/蓋住了今晚最后的激情/現在我退到舞池邊緣/面對自己留下的腳印/卻遲遲不敢下手。”這是詩人筆下的清潔工。而《悲愴》中的這個人,也許就是作者自己,在舞曲終了,人們陸續散去之后,依然獨自徘徊在舞池中。他的影子比夜黑,比燈光更長。

詼諧的第三樂章顯然有中國古典詩歌的意味,“啟”、“承”,而后“轉”,轉為進行曲,疾速、澎湃,萬般色彩交相呈現,但卻是對整個悲劇性主題的一種強化,是回光返照。

真的絕望了,在第四樂章,絕望始終占了上風。黑夜的臉越來越黑,越張越大,一個疲憊不堪的旅人帶著滿身創傷漸漸被黑夜覆蓋。他呼出的最后一聲嘆息,消失在風中。

《第六交響曲》完成于一八九三年十月,當月二十八日在圣彼得堡首次公演,九天后,柴可夫斯基如他作品所描述的那樣,永遠閉上了眼睛。

關于老柴的死,有一種版本:那天午飯時,他飲用了一杯未煮沸的水。那陣子流行霍亂,而他偏偏染了此病。

關于他的生活與愛情,我們只需記住兩個女人的名字。一個是安托尼娜·伊凡諾夫娜·米留科娃,一個是娜杰日達·馮·梅克夫人。前者是他的妻子。他們的婚姻一開始就不幸,確切的說法是他有同性戀傾向,曾在絕望中企圖自殺;后者始終沒有與他謀面,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資助他的創作后來又斷了資助。

有人說《第六交響曲》具有哲學深度,以非凡的音樂形象表現了人類共有的悲愴情緒。我以為是,但不常聽。而每聽一次,眼眶總會不由自主地發熱。

面對老柴,面對這樣一部作品,我無法平靜。

看不見的憂傷

先是仿若鐘聲的和弦,八下,不緊不慢,一聲比一聲響,一聲比一聲沉,你會感覺得到這些和弦在屋里游來蕩去,經久不散。即使你打開了所有的門窗,它們也會盤桓良久。

是謝爾蓋·瓦西里耶維奇·拉赫瑪尼諾夫的和弦,他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跟我見面。今夜,我是唯一的聽眾。

這個瘦臉男人自信非同一般。費城樂評家亨利·普萊桑特問他,誰是當今最偉大的鋼琴家,拉赫瑪尼諾夫想了想,說:嗯,這個……有霍夫曼……還有我。說這話他完全不必臉紅,拉赫瑪尼諾夫天賦了得。他天生一對好耳朵,天生好記性——任何曲子過耳不忘,只要聽過,就能在鋼琴上完整地演奏出來。有人說,拉赫瑪尼諾夫是史上最偉大的試奏大師之一,因為一部作品經他從頭到尾試奏一遍,也就大體上完成了一次演奏。

不過對于鋼琴,他好像并不是太看重。他覺得自己首先是指揮家和作曲家,而以演奏鋼琴為生是四十五歲以后的事情,那時他已離開俄國。

他是尼克萊·澤維列夫的學生。這個從不彈琴的俄國音樂教育家以嚴厲出名,性格怪異,脾氣暴躁,只教男生不教女生,卻長了一副俠義心腸,比如在收費問題上,對富家子弟絕對會漫天要價,而對貧寒的學生不取分文。拉赫瑪尼諾夫在他的教鞭下大氣不敢出,沉默寡言,彬彬有禮,像一名紳士,后來成了澤維列夫最優秀的弟子。

拉赫瑪尼諾夫一九一八年移居美國,而《C小調第二鋼琴協奏曲》完稿于一九○一年。這部以仿若鐘聲的和弦作為引子的作品是他創作輝煌時期的輝煌作品。

“鐘聲”過后,一大股弦樂鋪天蓋地,勢不可擋,一如俄羅斯冰雪覆蓋的草原,廣袤,蒼茫,充滿憂傷。然后是慢板。雪花不停地飛揚,天空是白色的,那些白樺林也是白色的,除了讓人幾欲窒息的白,什么也沒有。時間仿佛快要凍僵。

許久以后,天邊終于有了一點暖調子,些許的粉紅色。遠處似乎有了房子,甚至可以依稀辨別出炊煙的形狀,淡藍色的。然而炊煙持續的時間總是太短,它們很快便跟天空的顏色融為一體。這是另一種憂傷。

其實拉赫瑪尼諾夫一直在行走,在雪原上孤獨地走。他在尋找回家的路。顯然,他是游子,他只是朝著家的方向不停地走。他的憂傷只有他知道。我在攝氏十六度的泊心樓,的確看不見他的憂傷。

一九四三年二月十七日,拉赫瑪尼諾夫在諾克斯維爾舉辦最后一場音樂會,同年三月二十八日逝世于貝弗利,此前加入美國籍。

拉赫瑪尼諾夫與霍夫曼非常要好,情同手足。霍夫曼于一九四五年寫過頌詞:“拉赫瑪尼諾夫是用鋼鐵和黃金制成的。鋼鐵是他的手臂,黃金是他的心。一想到他的神圣莊嚴,我就無法抑制眼中的淚水……”。

星星花

是叫星星花,一種我從未見過的花。花很小,色淺,淺藍或者淺紫,也可以是純白色。開得非常密集而無序,但有些地方又很稀疏。它們通常在夜里開放,天亮之前收攏花瓣;還有那些小片的葉子,也都相繼裹卷起來,像蝴蝶斂起翅膀。

這是多年以前發生的事情,說是夢也行。那時我比現在年輕。那時多夢。

還是跟音樂有關。

德彪西的《月光》,鋼琴曲,是《貝加摩組曲》的第三曲。那是怎樣的一片月光啊!星星點點,輕盈的跳動,跳動又閃爍。黑夜遮蔽了所有的臉,唯有細碎的星星灑落一地——是柔情似水的,可以熨平所有的皺紋;是清冷的、感傷的,故事結束了,高潮提前降臨。月出東山。美人謝幕。

德彪西是法國人,他一定跟莫奈這個前輩握過手,也一定見過莫奈的油畫《印象·日出》、《魯昂大教堂·日落》以及《睡蓮》,否則不大可能這樣“印象主義”。我說的是印象派繪畫,誕生于十九世紀后半葉的法國巴黎,筆調輕快、靈動,色彩斑斕、純粹,陽光鋪滿畫布。而印象派音樂與印象派繪畫源于同一血脈。德彪西是印象派作曲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和他的朋友們認為音樂也像繪畫那樣,有明暗有層次,色彩或濃或淡,光影朦朧,變化無常。

這些都是意象,關乎作曲家對自然的瞬間感覺與把握,微妙得很。

然而《月光》帶給我的,更多的是中國古典藝術方面的意象——張若虛的月光,李白的月光,以至曹孟德與蘇東坡的月光。我的月光呢?記起小時候去養父的鄉下老家玩,在鄰家表哥那里偷偷看過的一本小人書,名字忘了,說的是嫦娥奔月。故事凄婉哀怨,美輪美奐。當時就想,如果嫦娥不偷吃那粒藥丸就好了;抑或偷吃了藥丸,我是那只兔子就好了。還記起一首兒歌:月亮走,我也走,我給月亮打燒酒,燒酒辣,買黃臘,黃臘苦,買豆腐……轉而又想,多年以后,當我再也看不到月亮,月光會照在誰的身上?心里便驟然堵得慌,竟像中了魔法一般,整個人恍兮惚兮,好像要病。

于是有了后來的一首詩,《星星花·聽德彪西〈月光〉》:“……這一刻/就讓我/在你芬芳的額上/留下最后一朵星星花”、“冰涼的手,不忍/拍醒沉夢/憔悴的臉/早已淚流滿面//悄然的星星花/守著鼻息/在太陽升起之前”。

有一曲旋律如歌

可惜文字無法變成聲音,否則你會聽見我的哼唱。

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正規的叫法是e小調第九交響曲,也有版本叫《新世界》或《新大陸》。《自新大陸》這個名字是德沃夏克本人取的,表明他一路飄洋過海到達美洲。他是捷克人。那一年,即一八九二年,他受聘于美國紐約國家音樂學院當院長。作品寫于任職期間,一八九三年完稿,同年十二月十六日由紐約愛樂樂團首演,據說當天現場,聽眾紛紛掏出手帕擦拭淚水。

德沃夏克大體上屬于民族樂派作曲家,盡管他的音樂在形式方面涵蓋頗廣。他在美國當了將近三年院長,創作了好幾部作品。《自新大陸》是代表作之一。

在異國他鄉創作跟在本土創作,感覺上肯定不同。《自新大陸》的民族性同樣強烈,但有別于他的其他作品,別具一格。他非常巧妙地將黑人靈歌的元素融入其中,如第一樂章的《流吧,約旦河》、《老摩西賣玫瑰》和《馬車自天上來》。這些靈歌欲隱還顯,像影子一樣穿行于整個樂章。樂評家認為,這是德沃夏克對美國這塊新大陸的初始印象,也是對黑人命運的同情。

最生動的莫過于第二樂章,那段讓我忍不住想哼出聲的旋律便是這一章的主題。一連串的和弦莊嚴、神圣,然后英國管引出《回家》的旋律。此旋律跟朗費羅的詩《海華沙之歌》有關。海華沙是印地安的民族英雄,妻子死于饑餓。那天鄉親們在森林里為她掘下墳墓,他們一言不發,只有肆無忌憚的風刮來刮去。旋律兀自延伸,漸漸彌漫成一張看不見的網。海華沙孤獨地站立著。德沃夏克也是孤獨的。他在思念捷克。

那段時間我幾乎每天都要聽《自新大陸》。磁帶不緊不慢地轉動,老掉牙的磚頭錄放機噪聲有點大,倒也不影響情緒;有時邊吃飯邊聽,那段旋律一出現,便禁不住像卡拉揚那樣比劃起來。當然,手里沒有金屬棒,是筷子。女兒那時還小,筷子起舞的時候,通常會響起她的喊叫聲:媽媽快看,爸爸又要發神經了!

關于這支曲子,還有一個小故事。好像是去年一個周末,我窩在泊心樓上網。發現一個論壇的管理員是古典音樂發燒友,有個帖子介紹德沃夏克的《自新大陸》,關鍵是版本好,Jascha Horenstein指揮,英國皇家愛樂樂團演奏,錄音師叫威爾金森,大名鼎鼎,號稱上世紀最偉大的錄音師,由美國發燒唱片公司CHESKY重新制版發行。帖子附有全曲,可以在線聽,音質果然妙極。我就想下載,以便隨時享用。但不行,那個鏈接設了防盜機關,用盡辦法也只能干瞪眼。又不忍放棄,起來重新泡一杯綠茶,再坐下。突然,腦子靈光一閃,似乎有門:Windows操作系統有個臨時文件夾,相當于臨時庫房,凡是打開過的網頁文件都放在里面,以后再打開,可以提高瀏覽速度。我就想,既然可以聽到音樂,說明它已進入這個文件夾。上網搜索,知道了文件夾的準確位置。一看,里面亂七八糟什么都有,就是沒有音頻文件。再查文件夾的設置,磁盤空間只有9兆,顯然太小,《自新大陸》長度四十來分鐘,壓縮后少說也有數十兆,空間太小自然裝不下,就加大一百倍,之后清空所有臨時文件,重新上網;又將顯示屏一分為二,一邊打開文件夾,一邊聽《自新大陸》。四十分鐘后,曲子落下最后一個音符,我像小偷潛入這個臨時房間,里面空空如也,點擊鼠標右鍵,刷新,那些亂七八糟的臨時文件呼地一下便鉆了出來。那時候我的眼光想必是綠色的。我輕手輕腳地逐行掃視,快到盡頭處,一個熟悉的mp3音頻文件靜靜地躺著。乖乖!我像捧起一顆價值連城的珠寶,小心復制,輕拿輕放。這家伙塊頭不小,差點50兆,一播放,跟先前聽到的簡直一模一樣,忍不住在地板上翻了個斤斗!

話說回來,像我這樣一個不懂樂理的人,要想記住一部交響曲里面的某些旋律該是何其艱難,除非它像《自新大陸》。看來即使今生想忘記這段旋律已不可能,好比無法忘記詩經的《關雎》、李白的《靜夜思》。忽然明白一個道理:能夠歷久彌新且廣為傳誦的藝術作品,往往看上去并不復雜——形式,結構,內容——像水珠一樣單純而又透明,但又并不簡單,一定是表達了人類某種共有的東西,比如情緒,比如命運。

責任編輯:肖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高清欧美性猛交XXXX黑人猛交| 亚洲高清在线播放| 免费xxxxx在线观看网站| 视频国产精品丝袜第一页| 欧美一区二区啪啪| 亚洲男人的天堂在线| 波多野结衣在线se| 国产一区二区影院|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国产精品专区第1页| 国产精品永久不卡免费视频| 视频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播放| 欧美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国产00高中生在线播放| 国产无码性爱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高清一区 | 香港一级毛片免费看| 91麻豆国产精品91久久久| www精品久久| 欧美爱爱网| 国产乱视频网站| 国产人妖视频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99视频在线| 潮喷在线无码白浆| 97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日本欧美在线观看| 中国一级特黄大片在线观看| 一级爆乳无码av| 国产精品人莉莉成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自拍区在线观看| 午夜综合网| 日本手机在线视频| 亚洲aⅴ天堂| 色天天综合久久久久综合片| 国产一级毛片网站| 日韩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电影蜜臀| 国产国语一级毛片|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77|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 天天综合网亚洲网站| 538精品在线观看| 香蕉网久久| 精品人妻无码中字系列|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波多野结衣一二三| 在线日韩日本国产亚洲| 91区国产福利在线观看午夜 | 国产全黄a一级毛片| 久久亚洲美女精品国产精品| 午夜少妇精品视频小电影| 欧美成人影院亚洲综合图| 国产香蕉一区二区在线网站| 国产欧美专区在线观看| 婷婷午夜天| 狠狠综合久久久久综| 日韩AV手机在线观看蜜芽|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区在线看| 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毛片| 欧美成人手机在线观看网址| 奇米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躁88| 67194亚洲无码| 青青久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av无码不卡免费| 波多野结衣视频网站| 狠狠做深爱婷婷久久一区| 国产大全韩国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 91香蕉国产亚洲一二三区 | 在线高清亚洲精品二区| 在线观看无码a∨|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人成影视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在线播放不卡| 久久窝窝国产精品午夜看片| 亚洲码一区二区三区|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在线| 她的性爱视频| 欧美a在线视频| 婷婷色在线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