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陜西省眉縣國家級獼猴桃批發大市場,齊峰果業有限公司的新建生產車間里,兩條當今世界最先進的法國邁夫獼猴桃全自動分選線開始了工作。一批又一批獼猴桃果不斷滾上分選線,經過分揀、刷毛清洗等一系列流程后,回到了包裝工人手中,進行貼簽、裝箱,全程超不過10分鐘。
一氣呵成、高度自動化的包裝方式,令眾人發出陣陣驚嘆聲。而它的締造者齊峰果業總經理齊峰,則在眾人的背后欣慰地露出了笑容。
“30年前,我不敢想象能有今天的成就。”這個依靠小小獼猴桃而發家致富的47歲西北漢子回憶道,成功的秘訣就在于不斷地學習、思考和探索,將自己喜歡的事情做到底。
1 真正把獼猴桃當商品來做
剛開始創業時,齊峰就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當一個成功的生意人。為了積累經驗,他在工廠打過工、推銷過皮鞋、做過蔬菜販子。1997年,齊峰在上海意外發現了獼猴桃商機:眉縣獼猴桃運到上海后,價格相差了近十倍!他立馬收了5萬千克的獼猴桃,運到上海,一個月掙了8萬多元。這讓他嘗到了甜頭,也從此跟獼猴桃結下不解之緣。
然而,農業生產的復雜性使他碰上了不少挫折,“獼猴桃種植一年好一年壞,收購商之間的競爭十分激烈。”1997—2007年,每年十來萬的經營收入,使他心生不滿,“當時已到不惑之年,還沒達成當初的目標,不由得心灰意冷起來。”
2008年,齊峰停掉獼猴桃生意,到四川投靠一名做房地產的親戚。房地產的營銷、策劃方法讓他大開眼界。他開始琢磨,如果照做房地產的方式來經營獼猴桃,會怎樣?
說干就干,回到眉縣后,他牽頭成立了齊峰富硒獼猴桃專業合作社,注冊“齊峰·奇異果”產品商標,建起有機獼猴桃種植基地、保鮮冷庫、標準化出口包裝車間和物流車隊,并積極開拓銷售市場。
經過4年多的發展,截至2012年,合作社年處理獼猴桃鮮果2萬噸,先后在北京新發地水果市場、浙江嘉興水果批發市場等設有八個直銷處,銷售收入突破1億元。
2 分紅返利,贏得好口碑
2012年底,眉縣果農都驚奇于一個這樣的消息:“齊峰合作社要對社員和果農進行分紅返利。社員按照當初注冊資本投入情況,每100元分紅500元;果農依照交易量,每千克多加1元,進行返利。”
在交易已完成的情況下進行返利,有很多人表示不解,齊峰說:“當時合作社盈利了,想通過返利的方式,加強社員和合作社之間的緊密合作關系,鼓勵大家繼續種好高質有機獼猴桃。”
從此,全縣果農都記住了“齊峰”這個牌子。今年5月,獼猴桃剛開花時,就有客商上門預購。但果農們都不愿意出售,因為他們認定了“齊峰”這個好買主。這次返利收到了奇效,現在合作社基本不缺果源。
2011年,齊峰創辦齊峰果業有限責任公司。他自己占51%的股份,而將公司的49%的股份,分給了另外13名原來的員工,齊峰還主動為員工們作擔保,讓員工順利從銀行貸款認購,成為股東。
3 入駐國家級市場,開啟發展新篇
2012年,農業部批復同意在眉縣建設國家級獼猴桃批發大市場。大市場的順利建設需要龍頭企業的參與和帶動,因此眉縣力邀齊峰果業進駐大市場。
但是齊峰卻陷入了猶豫,“主要是資金壓力大,要投入幾千萬元,擔心影響300多名社員和果業公司員工的利益。”
“有這種顧慮,主要是因為不了解大市場的特性和政策。”縣委書記李智遠說,企業進駐大市場后,不僅能享受國家在用地、項目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大市場的品牌效應,也會促進企業的經營。
在勸說下,齊峰終于鼓起勇氣入駐。生產車間建設過程中,卻發生一個不和諧的小插曲。“企業出于節約成本的考慮,在搭建車間鋼結構時,偷工減料,沒有嚴格按照圖紙來建設。”齊峰說。縣里發現后,書記李智遠讓馬上拆除:“眉縣大市場的定位,不僅是一個批發交易集中地,還將成為縣里旅游觀光的一個亮點,因此,一定要堅持高質量、高規格的建設。”
車間投產當天,當參觀人員對車間的生產運作情況發出陣陣贊嘆聲時,齊峰覺得,自己開始領悟李智遠的用心了。
“高標準的園區,會成為一道風景線,有效地吸引人流,打出名氣,不僅能增加縣里的旅游收入,帶動第3產業發展,而且園區里的企業的生意也會越來越好。”齊峰說。
(據《農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