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廣州紅磚廠創意園區就像裝置了一塊大磁鐵,吸引著一批又一批創意潮人從四面八方趕來。原來,這里正進行著一場主題為“偶然感動”的展覽。穿著防寒服的猿人帶著眼神凌厲的雪狼在極地探險;猿人重工拯救隊在斷壁殘垣的廢墟中搜尋、救助人類;身穿紅色太空服的猿人身姿颯爽、威風凜凜,嚴陣待命;方腦袋的娃娃猿有著極其豐富生動的表情,個個都是賣萌高手……
這些帶來震撼視覺效果、充滿生命感的人偶作品,出自香港最炙手可熱的人偶設計師——馬志雄之手。這位天馬行空的設計師,自2006年開始,不斷地為粉絲們帶來“有猿相見”的驚喜和期待。
用故事賦予人偶生命
早在2000年,馬志雄就和兩位朋友一起創立了“鐵人兄弟”人偶設計品牌公司。最為玩家所鐘愛的正是以工人為題材創作的“鐵人兄弟”,這組人偶曾被臺灣一個網絡游戲品牌相中,成為其游戲的代言人,“當時,他們邀請了一位廣告導演,為鐵人兄弟拍了一本名為《鐵人生》的人偶攝影集,并舉辦了一個大型的人偶展覽。”鐵人兄弟時,馬志雄就已經在圈子里頗有名氣了。
為什么會獨立出來做“猿創作”這個品牌呢?馬志雄笑著說:“為了一個夢想,為了一位亦師亦友的恩師,李樂詩博士。”李樂詩是香港首位踏足地球三極的女性,是一位環保學者。1985年,馬志雄作為志愿者,協助國內科研學者來港舉辦基地生態展覽,認識了李樂詩博士,并將科學家極地探險的故事深深印入了腦海。2000年,再次相遇,李博士邀請馬志雄為她的環保工作擔任設計總監一職,開始了對香港三極博物館的概念設計。
那時,正癡迷人偶創作的馬志雄希望可以為老師的環保事業出力,于是就以環保作為題材開始進行創作。“猿是地球上人類的開始,我希望通過猿人的形象和故事來倡導一種環保的理念。”第一件自己獨立設計并親手制作的猿人作品誕生于2004年,我請教了做象牙雕刻的爸爸,用純手工的方式進行了制作,無論是姿勢神態還是衣服配飾都精益求精。”
當這款精工巧作的猿人出現在李博士的眼前時,她驚嘆不已,給了馬志雄百分百的好評和肯定,并鼓勵他繼續創作。后來,李博士帶著馬志雄制作的猿人去了南極,并拍攝了一組極地大片回來,放在網絡上,立刻引起了廣泛關注和盛贊。
“人偶從極地回來后有了生命的感覺”,馬志雄意識到,要做好一個人偶品牌,就要用故事賦予其生命。于是,馬志雄以極地探險隊、重工拯救隊等為主題進行系列化的猿人創作,并于2006年注冊了“猿創作”的品牌商標。
一人公司 有模有樣
問起“猿創作”品牌如今的成員,馬志雄的回答頗讓人驚訝,“創辦人,我。設計師,我。技術師,我。”這個“一人公司”最近才加入了一名助理,處理“猿創作”的文案工作,這位助理的身份也略顯特殊,是馬志雄的妻子。“這個小小的公司,個個都是精英。”馬志雄笑言。
為何單打獨斗就能把一個人偶品牌做到近千萬元的年銷售額呢?馬志雄坦言,與一般的玩偶品牌走大眾化的路線不同,“猿創作”走的是精品路線,每年只推出三四款新品,有些具有紀念意義的款會限量推出。這樣的路線一是可以保證自己的精力能夠設計出真正的好作品,二是促成了“猿創作”的顧客群穩定而忠實,顧客慢慢變成資深玩家藏家,他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圈子,以集齊每一款猿人而感到樂趣。
一款“猿創作”價位在兩千元至兩萬元,每年通過展覽、實體代銷和網絡直銷等方式,可以銷售3000個左右。除了銷售人偶產品獲得效益,“猿創作”還有另外的賺錢方式,那就是形象授權,開發周邊產品。“猿創作”先后和佳能數碼相機、Levi’s服飾、Tough服飾、諾基亞手機等多個知名品牌進行了跨界合作,使“猿創作”的產品類型得到了擴展,并不局限于單一的人偶產品。
在一次展會上,淘寶網的一位負責人看了“猿創作”的人偶產品,愛不釋手。他誠意邀請馬志雄為淘寶網設計淘公仔。最后,馬志雄為淘寶網創作了一只淘寶猿,沒想到,這只淘寶猿迅速在網絡上掀起熱潮。原來,網民把淘寶猿跟馬云的相片拼在一起,說神似度100%。
2013年5月,國內首家以Figure為主題的創意品牌店“猿創生活”在杭州武林路開業,這間品牌體驗店不僅展示了“猿創作”系列人偶,還銷售以猿人形象為設計元素的T恤、背包、首飾等周邊產品。
“玩物擴志”計劃
作為行業領先的設計師,馬志雄并不止于自己及其個人品牌的發展。在出任香港插畫師協會會長的時候,為了帶動整個行業更多的進步,他經常組織展覽活動、講座活動,并策劃了第二屆中華區插畫獎大賽,意圖將兩岸四地的專業人員、專業學生都召集起來,帶領他們從平面設計嘗試著走入立體創作。
今年,他又與梁沛樂(Paul Leung)和哈士奇魂(Husky Kevin)合作,開展了一個“玩物擴志”的活動。三位設計師設計了一套連卡明信片,分別將三人的人偶代表作印刷上去,第四頁則為空白,留給想要將自己作品放上去的年輕人。
“希望將這個項目在兩岸四地各大城市推廣開來,盡可能多地收集到年輕設計師們的作品。”馬志雄希望用這種方式,讓更多人關注人偶設計、讓有興趣的年輕人能參與到人偶設計中來。
這是一場無聲的“武林大賽”,更是一種有效的“人員招募”方式。通過這樣的活動,三人都期待著能看到各地的優秀人偶設計師們,能夠站出來、為人所見,并借此機會能讓人偶設計師們都聚起來,漸成圈子。馬志雄在講到這個計劃時,表現得激動且期待:“這些是應該的、必須的,也是我們一定要去努力做的。”
對于振興人偶設計行業,馬志雄充滿熱情和使命感。
對話馬志雄:
中華手工:一個插畫形象從平面作品到立體人偶,需要經歷一個怎樣的過程?其難點在哪里?馬志雄:我創作人偶過程分為四個階段,首先是編寫故事,然后是人物平面設計、人物雕塑制作,最后是宣傳推廣。基本上,第一只樣品人偶都是我自己動手全手工制作,然后會把六面方位制作圖和樣品一起交給工廠進行加工生產。我覺得最困難是找題材,制作過程中的難點是雕塑人物面相和制作服飾。
中華手工:“猿創作”與“鐵人兄弟”時期的人偶創作有何不同?
馬志雄:“鐵人兄弟”時期的人偶,刻畫細致,人物很酷很有個性。“猿創作”是富有生命力的人偶,給人展現了一個很大的世界觀。
中華手工:“猿創作”的品牌內涵是什么?您希望通過“猿創作”表達一種什么文化理念?
馬志雄:“猿創作”是基于環保的觀念誕生的,所以無論是極地探險隊,還是重工拯救隊,我都是用環保地球生態做主線,用創意包裝環保,用科幻吸引青年。希望我的作品透過愛,把人偶創作變成文化及教育,感染和啟迪更多的年輕人。
中華手工:未來“猿創作”將朝什么樣的方向發展?
馬志雄:“猿創作”未來發展以品牌為主,希望能做到形成系列動畫、漫畫,建立專賣店體系,將教育及培育結合起來。把猿人極地探險隊和猿人重工拯救隊拍成動畫電影,是我的夢想,我正在為此而努力。
中華手工:對國內年輕的插畫、設計創意者,您有什么建議?
馬志雄:1.練好基本功,創作出真正有生命內涵和識別度的作品,這是人偶設計的關鍵所在。先要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
2.經常保持作品新鮮感,學會從生活中尋找創作靈感,要時時關心社會和身邊事物。有段時間,我對創作猿人感到疲倦。一天,在與女兒搶奪巧克力的嬉戲中,我獲得了創作靈感,于是誕生了全新的卡通人偶系列necoco,而且我在創作的過程中,還學會了制作巧克力。3.找準個人品牌的發展節奏。如果用5年時間規劃個人品牌的發展,前3年要全心去設計出一個可靠完整的人偶乃至人偶系列,將其做出來,第四年開始全力對自己的品牌進行推廣,第五年則要審視過去四年的情況,進行品牌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