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杯咖啡,一杯奶茶,從高處的瓷杯傾倒而出,在四周噴濺出一黑一白的水花。許是被主人嫌棄的共同命運,咖啡與奶茶幻化成人擁抱親吻?!斑青辍?,但并不是只有用高速快門才能留住“只羨鴛鴦”的完滿瞬間,香港陶瓷藝術家曾章成用陶土將轉瞬即逝凝固成恒久不變。
扣扳機的陶藝家
1991年的曾章成還是香港眾多警員中的一個。以前扣警槍扳機的手指現在卻熟稔地捏捻陶土,回想20年前觸動自己與陶藝結緣的情景,對生命有著獨特看法的曾章成相信這是“命運的牽絆”。
訓練結束后,他巡經灣仔的一家藝術中心,一處他以前從未踏進過的地方。這一次,他走了進去?!拔矣浀卯斘业谝淮斡|摸到濕潤的陶土時,竟有種很熟悉、親切的感覺。”當天他就報了個短期陶藝課程?!拔仪宄總€動作對它的影響,我感受著它的力量。”第一節課,曾章成做出一只人面杯子,前所未有的興奮與滿足使他“深深地迷上了,一輩子地迷上了”。曾章成毅然辭去警察工作,買來電窯爐、拉坯機,在30多平方米的小陽臺開始陶瓷生涯。
一連串橫向發射的水花,向上激起的精致水花……用硬朗的材質表現液體噴濺四射的狀態,需要解決許多難題,比如入選第一屆臺灣國際陶藝雙年展的作品《鴛鴦》,以泥土造的水柱難以支撐頂部的杯子重量,曾章成加了一個特殊支架;飛彈出的“水花”在濕軟情況下不能固定,他也下了不少力氣來解決。

也許許多人認為以堅硬的瓷造出水的柔軟,需要高超的技巧。但是,在曾章成看來,這和制作其他作品沒兩樣,最重要的是“看”,掌握水花形態。最初作品中的“水”如泥漿般沒有力量感,于是曾章成就反復地觀察,洗澡、洗碗、清潔工具……他都細心去捕捉液體凝固的瞬間形態,而后小心地一點一滴地接駁起來。
“與水相處期間,我又被水的美態迷住了,我覺得在作品中加入水花,會增加作品的震撼力。”時逢香港金融風暴,工作室的經營環境艱難,低潮之下,曾章成想過逃避?!拔掖舸舻赝恢浑S便拉坯出來的碟子,突發奇想,如果一躍而下跳進碟里,那又是怎樣一個世界?”于是有了作品《逃》。上半身已經竄進水中,只留下雙腿還在“水面”之上。此人跳水時必然慌張狼狽,因為不遠處,有他跑掉的一只鞋。
帶著平靜的心進來
在香港,陶藝家是個難以生存的職業,所以曾章成創辦陶夢工坊開班授藝維持生計。同時,借“陶夢”給在急速步伐下的香港人一個慢下來的空間。他在門前貼了一張小告示:請帶著平靜的心進來?!拔蚁M麑W生們在陶夢工坊里能暫時放下心中的重量,找尋和泥土之間的特殊感覺?!?/p>
在針對兒童的暑期“小泥人計劃”課程上,有一位小朋友很喜歡將自己喜愛的事物穿插在作品中,不想卻遭來父親的訓斥,因為他覺得兒子應跟其他同學一樣。曾章成很想告訴這位父親,孩子的創意比其他同學都突出。“他實在太兇了,為避免爭執,我沒說話,但事后很后悔!”站在孩子的角度,他創作了《水花四濺》。“爸爸?。〔灰】次?,其實我能力很大的!”一口氣便將老爸吹得很遠,“我故意將兒子造得比爸爸大,一開始作品名稱是《Blow Daddy Away》,后來覺得有點不孝,才改用《水花四濺》來命名。”

細賞曾章成的作品,總帶著那么一抹童真色彩,但是童夢世界蘊藏著變與不變的主題,變的是生命,不變的也是生命。像《凈土》,雖以美麗的玫瑰花為載體,但背后的靈感源于母親的離開,“我忽然覺得生命是多么的短暫。”以白瓷制作玫瑰,在花瓣上雕刻了喜怒哀樂的表情,代表人生中種種經歷,最后也會如花瓣一樣凋零逝去。而《最后的晚餐》則用鮮血淋漓的景象表現關愛地球的主題。并不是用惡趣唬人,“如果用溫和的手法是不能觸動人心的,不能引起人們對生命、對世界的反思?!?/p>
陶瓷成為了曾章成最好的創作伙伴,但是過于親密的關系,反使得他在創作中感到了來自陶瓷本身的限制束縛。于是,現在他的創作會加入其他藝術媒介,如鑄鋼的雕塑,他將一些機械裝置隱藏在作品中,期望跳出過往的框框,可能在很多人看來它已不是純粹的陶瓷作品,但是大大擴展了創作空間?!霸谖铱磥?,創作概念是首要,實踐是手段,材料只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