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手工:浙江工藝美術行業門類眾多,自然資源豐富,文化歷史悠久,請您談談其產業現狀和特點。
楊明賢:浙江一直是工藝美術重鎮。不管是歷史上還是新中國成立以來,江浙一帶的工藝水準一直很高。浙江的工藝美術點多面廣,幾乎遍及全省各地,具有濃郁和鮮明的地方特色。
據中國工藝美術協會全國工藝美術普查統計,我省現有128個工藝美術品種,位居全國第一,目前在正常生產、發展較好的有60多個品種;有中國工藝美術大師47名,省工藝美術大師195人,高級工藝美術師393名。
浙江工藝美術不僅品種多,且在全國占有重要地位。如全國四大國石我省占據半壁江山(青田石、昌化雞血石),五大名窯我省獨占其二(龍泉青瓷、南宋官窯瓷),此外,蕭山花邊、東陽木雕、黃楊木雕、銅雕、根雕等品種規模和技藝水平位居全國同行業前列,具有很高的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經調查測算,全省工藝美術行業銷售收入在1500億元以上,帶動就業200多萬人。
中華手工:無論是品種、人才、還是技藝水平、產業規模,浙江工藝美術均位居全國前列,能為我們分析一下浙江工藝美術發展得好的原因嗎?
楊明賢:發展得好的原因可以用兩句話來概括:“環境有利、政策給力;接軌市場、面向大眾”。
浙江地處東南沿海,長三角中部,毗鄰我國最大的港口城市——上海,交通十分便利。浙江省委、省政府歷來重視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與發展。2000年省政府頒發了《浙江省傳統工藝美術保護辦法》,并設立傳統工藝美術保護專項資金;省有關部門開展了省工藝美術保護品種認定和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榮譽稱號與技術職稱的評審工作;連續十二年在杭州舉辦全國工藝美術展,使杭州成為我國工藝美術重要的生產、創作、展示、展銷、交流、研究中心。
浙江是我國私有化、市場化程度最高的省份,人民群眾具有強烈的市場意識和開拓進取精神,浙江工藝美術大師不僅刻苦耐勞,技藝精湛,而且善于學習,善于經營,善于把自己的作品推向市場。近幾年,浙江工藝美術大師和經營隊伍緊緊把握市場機遇,開展了“走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探索,積極參加各類國內外展會,作品銷售情況普遍較好,并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增強了自身的實力,改善了工作環境和條件,步入了良性循環的軌跡。
中華手工:作為經過歷史沉淀下來的工藝美術,面對市場化的命題,應該如何轉型?
楊明賢:工藝美術是一個集產業與藝術為一體的特殊行業,它具有產業和藝術的雙重屬性。在鼓勵藝術與產業“兩條腿走路”的同時要強調“兩條腿齊步走”,積極尋求搞藝術與搞市場兩者之間的利益結合點,同時又要很好地平衡藝術與產業發展之間的矛盾。
從發展趨勢看,隨著人們物質生活的不斷富裕,對工藝品及文化產品的需求將會日益增長,但由于人們生活水準、文化水平、審美情趣的差異,決定了對工藝品需求的層次性和多樣性,既需要適合大眾消費陳設的普通工藝品,也需要適合高端人群收藏、欣賞的高檔次、高藝術價值的藝術品。同時,在生產方式上,需要根據不同的品種特點加以區別對待,如普通工藝禮品、圣誕禮品、玩具,與建筑裝飾相配套的木雕、銅雕等品種,需要用現代高新技術加以大力改造,研發和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和設備,走規模化、產業化的道路。而青田石雕、昌化雞血石雕、高檔東陽木雕、黃楊木雕、根雕等,由于原材料資源十分稀缺珍貴,應嚴禁粗制濫造,嚴格控制數量,提高藝術價值和附加值,堅持走精品化、藝術化的道路。
中華手工:您認為浙江工藝美術的發展還有哪些問題需要解決?
楊明賢:除了處理好產業化與藝術化的關系和矛盾之外,經濟產業與文化產業的關系和矛盾、保護與發展的關系和矛盾、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的關系和矛盾,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很好地認識、理解、研究和解決。
中華手工:根據目前的市場情況,請您談談工美行業的發展前景和趨勢。
楊明賢:工藝美術產業,我們習慣上把它稱為傳統產業,但仔細分析研究,它與普通意義上的傳統產業有著本質上的區別。普通傳統產業會隨著科技進步、時代發展而逐步淘汰和消亡,而傳統工藝美術品不僅歷經數百年甚至數千年而不衰,如高檔紅木家具、東陽木雕、青田石雕、昌化雞血石雕、黃楊木雕、龍泉青瓷等高檔藝術品,隨著人們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高,需求日益增長。由此可見工藝美術是傳統產業中的朝陽產業,且當前我國的工藝品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