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在諸多國際國內大展云集的北京設計周,“生活之美”第七屆中國現代手工藝學院展顯得意義非凡。這是學院展第一次走出校園,呈現社會公眾面前,也是近10年來中國手工藝學院最高水平的一次作品展。
走進展會現場,來自14所美術院校的300余件(套)陶瓷、金工藝術品、纖維藝術品、漆器、木雕……帶著強烈生活印記的手工藝術品撲面而來。茶具、餐具、首飾、音箱、皮夾、擺件、家居裝飾等日常生活工藝品應有盡有,毫無過于偏重藝術脫離實用的傾向。而在設計上,幾乎打破所有界限,小小的竹節做成了精致的音箱,廢舊牛仔褲制作出美麗的拼貼畫,舊凳子拼湊出宏偉的山巒,小陶土燒制出絢麗的海底世界……
“中國現代手工藝學院展”到今年,已成功舉辦七屆,從強調創新和時尚的設計精神到今年落實到生活化,是一次設計美學和生活用品的成功接軌。本次展會策展人之一潘魯生說:“現代手工藝不僅是伴隨社會發展和生活實踐過程的一種具有情感傳遞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具備提供深度美學體驗與彰顯高品質生活價值的經濟形態。”
也許,學院展走出學院,面向大眾,正是一種走出象牙塔,展示手工藝品生活經濟價值的一種有益嘗試。
纖維
敢想敢做的精神
纖維類作品昭示了創作者們普遍的一種膽魄,他們用人們意想不到的纖維制品大膽地創作,那些作品或精美或深邃或飄逸……